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昨天說了一下本次東京車展中“C位出道”的全新飛度,大家對此它比較關心。但除了它之外,“新能源”也是車展中一道濃墨重彩的風景線,尤其是以下這幾款車型,不管最後會不會引入國內,都值得我們傾注目光。


豐田第二代Mirai


豐田第一代Mirai早在2014年就已經發布,屬於氫燃料電池電動車,該車在全球範圍內銷量約為一萬輛。在第一代車型的基礎上,第二代Mirai基於TNGA架構打造,重新設計了汽車的燃料電池堆以及氫罐,其續航里程相比老款車型提升了約30%,最大續航里程可達到643公里。此外,新車的驅動形式也從前驅變為了後驅。按照豐田汽車的規劃,新車將於明年年底開始在日本及北美、歐洲等地銷售,暫無引入國內銷售的計劃。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作為最早推出混動技術的品牌,豐田的電動化方向和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根據2017年發佈的規劃,豐田計劃到2030年將旗下車型的電動化率提升至50%(約550萬輛/年),其中純電動汽車與燃料車型佔比10%左右(約100萬輛)。而對於中國,社長豐田章男曾在今年的上海車展期間表示,豐田將在2025年之前向中國投放10款純電動車型,首批車型奕澤IZOA EV與C-HR EV也將於明年正式上市銷售。

雷克薩斯LF-30概念車


作為日系品牌中主打豪華定位的雷克薩斯,在本次車展也推出了品牌旗下的純電動概念車——LF-30。可以看到,新車的外形設計在家族化設計語言上更進一步,紡錘形格柵的設計在純電動車型上變得非常立體,搭配犀利的前大燈,整體前臉會顯得非常張揚、兇悍。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內飾讓人驚歎,彷彿是科幻電影裡宇宙飛船的駕駛艙一般。主駕駛儀表盤分為三塊屏幕,帶來極致的環抱式體驗。副駕駛區域也有獨立的屏幕,這就和理想ONE一樣,把駕駛員需要的屏幕和提供給副駕駛娛樂的屏幕分開。對於後排的乘客,概念車上後排的天窗也是可以進行觸控操作的,在目前的量產車上還沒遇見過這樣的設計。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混動車型銷量佔比超過三成的雷克薩斯,也在加快純電動化的步伐。對於豪華品牌來說,換上電動化的動力總成只是挑戰的開始,在車系電動化之後還能擁有品牌獨特的魅力才是最大的難點。從概念車帶給我的感覺來看,或許這臺車最終量產之後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馬自達MX-30


在本屆東京車展,馬自達正式亮相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車MX-30。該車定位為緊湊型純電SUV,內部代號為e-TPV,根據已知的國內註冊信息和品牌規劃來看,MX-30有望在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

MX-30繼續保持了馬自達標誌性的魂動設計語言,並且依舊採用了燻黑網狀格前式的進氣口。因此電動車特徵並不明顯,但運動感十足。值得一提的是,MX-30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四門結構,取消了側面的B柱,而是採用了對開門設計,這在該級別車型中是非常罕見的。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動力電池方面,搭載容量為35.5kWh的三元鋰電池組,續航里程約130英里(209km)。充電方面,直流使用COMBO充電標準,交流則支持最大6.6kW的輸入功率。

200 km左右的續航指望它有多高的銷量是不現實的,但對於馬自達的意義非凡,至少是“馬自達電動化的開端”這一點就很重要。還記得去年,馬自達曾藉著推廣“創馳藍天”技術的機會,以“環保”為藉口,大肆抨擊電動汽車以及插電混動汽車。沒想到時隔一年,馬自達就推出了自家的純電動產品。果然是誰都逃不開“真香定律”嗎?

日產Ariya概念車


Ariya概念車定位於一款轎跑型SUV,整體造型打破了目前日產家族設計,或許預示著日產未來SUV以及轎跑SUV的設計方向。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Ariya將採用純電形式驅動,預計搭載日產二代ProPilot技術,最大續航里程可達483km,百公里加速5s內即可完成。未來將主要面向於中國和美國市場銷售。沒有采用全自動駕駛,只是搭載了日產最先進的ProPILOT 2.0智控駕駛輔助技術。

作為一款概念車,Ariya的任務就是為了展示日產新的設計思路以及發展方向。而Ariya所展現給消費者的,正是在繼聆風之後,日產對於未來的思考。所以從這一點來看,Ariya無疑是成功的。另據瞭解,Ariya這款車將會在不久之後進行量產,而且會面對全球市場,而我現在已經開始有點期待量產版Ariya了。

不管願不願意接受,從車企到民眾,大家其實都有一個共識:新能源汽車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作為中國消費者,我們的感受或許比別人來的更深刻。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過去這十年裡,幾乎是從一片蠻荒一路迅猛發展起來的。2009年補貼政策試點開始,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都受到了國家利好政策的“感召”,紛紛加入到新能源造車大軍。這股力量一直從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擴散,連帶著將全國各地的充電網絡一步步建立完善起來。

從數據上來,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2011年的0.8萬輛暴增至2016年的50.7萬輛,漲勢喜人。截止2019年3月,全國充電樁累計保有量達到77.7萬臺,擁有超過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城市就有32個。中國已穩坐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的寶座。


看完這場“電動車大秀”,我開始攢錢了



然而任何新鮮事物都無法一蹴而就,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的正式施行,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慢慢停止了野蠻生長。

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6.5萬臺,同比下降33.4%,環比下降8%。更加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從7月首次出現同比下跌4.2%,再到8月的15.5%,乃至9月份的33.4%,新能源市場首次出現連續三連跌,並且月度下滑幅度有所加劇,遠遠高於整體市場跌幅。

今年,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升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門檻的同時也降低了補貼額度:補貼標準的續航里程被提升至250km,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不低於125Wh/kg;過去工況續航400公里以上的純電動乘用車能拿到5萬元的國家補貼,如今縮減至2.5萬元,而地方補貼直接取消。

受新政策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這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形成直接挑戰。如此一來,直接導致部分缺乏競爭力、盈利無望的企業草草退場。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購買新能源汽車也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今年2月份北京市就曾發佈數據,今年計劃內的5.4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已被全部預定,累計排隊預定人數已經排到了2027年!廣州雖然沒有每年新能源汽車固定上牌數量限制,但是其高達50%的HEV中籤率,讓當地消費者更加青睞已積累優秀口碑的豐田、本田油電混動車型。

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一方面因為沒有燃油車上牌限制,所以並未產生主觀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則在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壽命、續航里程、充電便利性以及二手車保值率等層面的綜合顧慮下,還在觀望形勢,沒有下手的打算。

今年以來所發生的數企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也在迅速傳播的同時,急劇發酵,成為了新能源車市向下的催化劑。

總結


其實關於電動車是否值得購買,一直是個爭議不斷的話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不僅汽車巨頭紛紛發佈“電動化”戰略方向,很多國家也都提出了停售內燃機汽車的承諾。

什麼是趨勢?趨勢是基於共識大家願意傾之物力財力的前行方向,它足以引領一段時間的未來。

所以說電動車是未來,這個說法並不誇張。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要學會接受並擁抱這個未來,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