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局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

縱33釐米 橫636.9釐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曾有無數後人去富春江一帶尋找黃公望筆下的實景,甚至拍下照片回來作比對,一邊看一邊感嘆,黃公望畫出來的富春江秋初風貌,要比照片更有意境。

也曾經聽到過無數聲音,說如果能穿越,一定要去宋代。不過,很抱歉,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那麼你一定哭都來不及。

因為過不了多久,北邊的馬蹄聲就會敲碎了漢人的夢。以前的權勢背景,全部給你清零。甚至連你的學識,也將隨著科舉的廢除,而百無一用。這其中,就包括被後世評為“元四家之首”的黃公望。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一戶姓陸的人家,取名陸堅。七八歲時,父親早逝的他,成為黃樂的繼子。

黃樂家境富裕卻無子,九十歲高齡的老人高興得嘆道:“黃公望子久矣。”從此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

但是意外總是不期而遇,之後科舉制度被廢除,但是不甘讓才學付之東流的他在二十四五歲終於做成了一個文吏,斷斷續續做到了42歲。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就是他一生仕途的頂峰。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1314 年,黃公望的領導張閭,在南方地區“經理田糧”,也就是核實土地,增加稅收,平均差徭。張閭為人十分苛暴,辦事過程中鬧出了人命,引發了江西蔡五九起義。為平民憤,元仁宗將張閭逮捕,黃公望受牽連一同入獄。

期間,儘管科舉考試得以恢復,但獄中的黃公望只能無奈錯過。兩年後, 47 歲的他才從監獄裡走出來。出獄後的黃公望徹底對做官失了興趣,開始一邊旅行、一邊賣卜作畫。到目前為止,他的人生不值一提。

50 歲時,黃公望 拜趙孟頫為師。61 歲的黃公望加入全真教,號“大痴”。後來和他成為道友的還有倪瓚,也是元四家之一,比黃公望小 32 歲。倪瓚是富貴人家出身,沒有什麼紈絝子弟的毛病,除了一樣,十分的潔癖。

78 歲時,黃公望為倪瓚《春林遠岫小幅》作題時,感嘆自己老眼昏花,手不應心。第二年,他應好友無用師的邀請,開始繪《富春山居圖》,一畫就是六七年,畫完沒幾年便逝世,享年 86 歲。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一輩子沒當成官,最後出家為道,然而卻因為一卷《富春山居圖》名揚海內外。如今《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分隔海峽兩岸,原因我們後面再表。

這幅畫是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展現出一副暗淡的秋日景象,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相傳,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對此畫深愛有加,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幸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

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2011年,《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合體展出,這時距離黃公望自己落款已經過去 600 年。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有人說,黃公望畫富春山居時,筆法遊戲如草篆。想來,時代視我如遊戲,我又何必太認真?江南子弟在科考的年紀,國家取消科舉;在重開科舉時,又身陷牢獄;出獄時年屆半百,一事無成,後人眼中飄逸的雲遊生活,何嘗不是命運在遊戲他一番後給的安慰?

這世上四時流轉,草木一歲一枯榮,山花一季一凋謝。夏日的蟬活不過秋天,冬天的雪禁不起春風。唯有山川江河,從容淡靜,不為歲月所動。在黃公望與山水年復一年的對話裡,他學會了山水的從容悠遠,寵辱不驚。他明白了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從而不再為年齡所困。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展開畫卷時,人們會看到:丘陵起伏,峰迴路轉,江流沃土,沙汀平疇,雲煙掩映村舍,水波出沒漁舟,近樹蒼蒼,亭臺小橋……清代畫家鄒之麟稱此作為“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

瀏覽《富春山居圖》的觀感如同電影鏡頭在推移平拉,畫面的視點在同一水平線上,數十個山峰、幾百棵樹木,既保持著構造上的聯繫,又不像屏風般排列,達到了“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寫實高度。

在筆墨技法上,畫作以長披麻皴為主,並以書法用筆入畫,如此勾勒疏鬆出的墨線,濃淡粗細相照應。偶爾會有重疊交叉,後人將這種技法稱為“勾寫”,而不是“勾皴”。在色彩渲染上,黃公望用淡赭色來表達秋意,若明若暗地籠罩於畫中的景物之上,在秋季水氣之上形成明媚色調,生動自然。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王希孟十八歲就畫出了《千里江山圖》,卻在不久後早逝。黃公望五十歲才開始學畫,卻依然在八十歲,畫出了屬於他的傳世名作。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局部

「文人故事」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

就是以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

不泯然於眾,

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

縱使外界熙熙攘攘,

而你,欣然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