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用了衛立煌又不信任,用範漢傑廖耀湘架空他,這仗怎麼打

國軍用了衛立煌又不信任,用範漢傑廖耀湘架空他,這仗怎麼打

解放戰爭之初,國軍在東北先是以熊式輝為行營主任,以杜聿明為保安司令長官,實際上是軍政分開,熊式輝名義上統管,但實際上主要管行政,杜聿明管打仗。國軍統帥部對杜聿明在東北不滿意,於是乾脆換了陳誠。當時陳誠當參謀總長,白崇禧當國防部長,兩個人爭權奪利,互相掣肘,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陳誠在山東戰場又瞎指揮,連戰皆敗,於是跑去東北接了杜聿明的盤,誇口說要半年結束東北戰事,結果又是一敗再敗,也站不住腳。於是到了1948年初,以舊病復發需要出國醫治為名,堅決請辭,甚至不惜讓他老婆去衛立煌家裡去苦苦哀求,讓衛立煌趕緊去東北接盤。

衛立煌本來離開一線已經有幾年了,算是被打入了冷宮,沒想到這時候卻突然火起來了,國軍高層接連派人找衛立煌去遊說,要他去東北接盤。衛立煌考慮再三,最終同意去東北接盤。但這時候他和國軍統帥部對東北前景的看法卻存在比較大的分歧,他也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從統帥部的角度看,東北此時已經成了一塊雞肋,因此已經有意放棄了,要把部隊收縮到關內來,讓衛立煌去,就是想讓他來背這個鍋。可衛立煌卻偏偏不肯背鍋,反而到處講,東北形勢並沒有完全崩潰,還有機會反轉。

這樣,衛立煌還沒到東北,就和國軍統帥部有了比較大的分歧,而且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分歧,他這個活兒就不好乾了。原本他在抗戰期間和八路軍來往密切,國軍高層對他就已經十分不滿,此時他又不肯配合和執行國軍統帥部的戰略意圖,自然引起很大的懷疑。於是,他剛到東北,才接下東北這個爛攤子,權力還沒集中起來,才在把他的老部下往一起籠絡,國軍統帥部就開始給他挖坑,通過人事和機構調整,來分他的權了,以免他在東北坐大,尾大不掉。尤其是蔣發現衛立煌和他有了意見分歧之後,更加加意防範。

國軍用了衛立煌又不信任,用範漢傑廖耀湘架空他,這仗怎麼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身為君主,用人最基本的原則。既然用了,就要充分相信,充分賦權,才能讓他放手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國軍卻剛好相反,既用又疑,且用且疑。就因為國軍統帥部對衛立煌這個人選很快就感到不滿意,卻不願意馬上撕破臉,所以就開始採用各種方式牽制衛立煌,把他架空。首先是準備將在瀋陽的三十萬部隊組建為兩個兵團,但是其中主要的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基本上都編入廖耀湘的兵團。這就導致廖耀湘和衛立煌之間很快就發生了矛盾。不過,在是否放棄東北的問題上,廖耀湘與衛立煌反而態度更接近,站到了一條戰線上。

然後是在救援被包圍的長春的十萬國軍的問題上,蔣堅持要求瀋陽出兵接應長春守軍突圍,但衛立煌和廖耀湘都認為,解放軍是在圍點打援,只要廖耀湘兵團敢出瀋陽東進,就會被解放軍包圍殲滅。所以,廖耀湘和衛立煌都反對救援長春,而要求長春守軍獨立突圍。在長春的鄭洞國更加感到突圍沒有任何成功的機會,一直要求瀋陽不斷空投物資,要突圍就必須要瀋陽出兵接應,否則根本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在決定投降之前,鄭洞國在是否救援長春的問題上,則更強相遇蔣的立場。

更加作死的當然是把範漢傑調到東北來,讓他在錦州另搞一攤。範漢傑到了東北,不僅將錦州的國軍重新整編為第六兵團,基本上脫離了衛立煌的指揮,後面又在物資分配問題上和衛立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範漢傑提出要辭職。最後不得已,只好疊床架屋的另外在錦州設置了一個兵站分監部,但供應東北的物資還是那些物資,大多數物資已經集中在瀋陽。範漢傑控制著錦州的部隊不聽衛立煌指揮,衛立煌就控制著瀋陽的物資,不給錦州調撥。雙方就這麼僵持著,導致錦州部隊的炮彈嚴重不足,解放軍包圍才過了四五天,炮彈就已經消耗完了,無法繼續堅持作戰。

國軍用了衛立煌又不信任,用範漢傑廖耀湘架空他,這仗怎麼打

等到救援錦州的時候,蔣不僅和衛立煌鬧得更僵,而且和廖耀湘也鬧得很僵,甚至質問廖耀湘,你是黃埔學生,為什麼也不肯聽我的?這話的言下之意當然是,衛立煌不是黃埔學生,不聽我的也就算了,你是黃埔學生,當然應該聽我的話。而且又是動之以情,又是曉之以理,試圖推動廖耀湘兵團全力西進,救援錦州。但這時候又搞得亂七八糟,先是讓衛立煌指揮瀋陽國軍救援,衛立煌都派了陳鐵等人到錦州設立了一個指揮所,接著將又在遼西設了一個指揮所,放在葫蘆島,讓杜聿明兼任指揮所主任,但實際上各個部隊的行動,都完全需要蔣本人來往奔波去調度。

可以說,國軍在遼瀋戰役中的全盤失敗,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事權不一,既用了衛立煌,又不信任他,於是在他之下又疊床架屋的設置了許多機構,結果這些機構之間都相互掣肘,完全無法統一指揮調度。名義上衛立煌是東北國軍最高統帥,實際上他完全是個光桿司令,沒有一個部隊肯聽他的,無論廖耀湘還是範漢傑、鄭洞國,都是隻聽國軍統帥部的命令,不理會衛立煌。廖耀湘是在需要對抗蔣的命令的時候,才主動拉上衛立煌,向他請示。這也是在胡家窩棚之戰中廖耀湘兵團指揮所被打掉之後,四十九軍與瀋陽剿總聯繫上之後,衛立煌直接命令鄭庭笈率部隊返回瀋陽的原因。

既然如此,為什麼蔣不在一開始就在東北找一個更能夠貫徹自己的意圖和命令的人來全盤負責呢?其實也還是私心作祟。因為蔣的意圖是要放棄整個東北,只要把部隊能撤出來就行了。但放棄東北這個政治責任很大,一旦放棄,就會成為張公子第二,所以蔣自己不肯承擔,也不希望自己的親信去承擔,於是要找個人來背這個黑鍋。本來他找衛立煌,目的就是在這裡。沒想到衛立煌卻不肯背這個鍋,要另搞一套。從衛立煌後來的表現看,實際上他就是希望控制住東北的國軍,來和解放軍討價還價,只不過沒有能夠實現,而傅作義實現了而已。這其實是當時國軍高級將領中不少人的想法,杜聿明在被包圍之後,就有過類似的想法。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