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無論任何時代,一個真正有智慧和才情的聰明人,絕大多數都善於隱“藏”,意思是說一個才能品行太過出眾的人,必然會被別人嫉妒非議。甚至是誹謗和打壓。

一個沒有真材實料的人才會浮誇的展示自己,真正有才華,有知識的人,都是低調而又沉穩的,從來都是用實際行動和自身的能量去回報社會。

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處變不驚,以平常心對待周圍的事物,那麼他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德行完美的人。貧而無諂,富而不驕。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這才是真正的平常心態。擁有平常心態的人,不驕,不躁,更不會輕易丟失本心,即使身處困境之中也會保持淡然,實現自我拯救。困境之中,平常心就如同暗夜裡的亮光,你擁有它就能看到希望,失去它便會陷入絕望。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常心更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練就的品質。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酒的醇烈、肥膩、辣、甜都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有一種品性,那就是清淡平和;行為舉止很特殊的人,也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他們的行為舉止和普通人是完全一樣的。

從前,有一位道行很深的僧人,他途經一片墳地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在樹下瑟瑟發抖,臉上大汗淋漓。高僧不解其故,便問他為何如此。那人戰戰兢兢地將手指向草叢中,高僧順著他指引的方向望去,原來是一條大蛇正在吞食一條與自己相若的大蛇。兩條大蛇一個即將脹死,一個即將憋死,都奄奄一息了。那人在墳地中看到這種景象,自然驚恐萬狀。於是那高僧便以實情相告,他聞言鎮定了下來,還將兩條蛇帶回家了。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故事裡的高僧並無神奇的法力,只不過懷有一顆平常心罷了。一個人如果能做到處變不驚,以平常心對待周圍的事物,那麼他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德行完美的人。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不少這樣的高人,雖然他們的言行舉止與普通人無異,可是當面臨困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能夠始終保持著平日的溫和,不急躁,不憤怒,不畏懼,似乎一切都很正常。我們如果也能夠保持這樣的心態,那麼心靈就不致被金錢、權力、美色等慾望侵蝕,視野就會變得非常開闊,面臨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很妥善地解決。

當代社會太多人已經丟失了平常心,他們行事張揚高調,喜歡炫耀吹噓,做出一點點成績都要讓全世界知道,似乎不展示出來別人就會瞧不起他一樣。這樣的人本質上是自卑的,真正有才華有本事的人,不會刻意顯擺自己。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曾經受嶽麓書院的邀請去講學,他在講堂之上謙卑地表示,他對這座千年書院懷有很敬仰、很恭敬的心情,自己坐在那裡甚至感覺到“戰戰兢兢”的,自己做的演講就好比是在“班門弄斧”“蘭亭揮毫”“草堂題詩”“汨羅作辭”。作為一名著作等身的武俠小說大師,即使取得了那麼高的成就,卻仍然虛懷若谷,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相反的,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自稱為“國學大師”的學者,無論到哪裡都講究大排場,喊出高價出場費,大肆鼓吹自己的觀點,無底線地貶低和踩踏他人的言論,這種行為不但讓人無法支持他的學術觀點,甚至會令人懷疑他的人品。

貧而無諂,富而不驕。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這才是真正的平常心態。

擁有平常心態的人,不驕,不躁,更不會輕易丟失本心,即使身處困境之中也會保持淡然,實現自我拯救。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男人半夜行走在荒郊野外的一條小路上,一不小心失足掉進了獵人的陷阱。男人的腿折了,但是他沒有恐慌,他相信自己只是誤闖了獵人的機關而已,於是他安穩地躺在井底祈禱,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就被獵人發現並且得救了。後來有另一個人也掉入了同一個陷阱,他大聲地呼救、掙扎,用盡全身力氣試圖從深深的井底爬上來,他的意志力被一次次的挫敗摧毀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覺得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出去了,他定會在這裡丟掉性命。結果,第二天一大早,當獵人發現他的時候,他已經死了。

困境之中,平常心就如同暗夜裡的亮光,你擁有它就能看到希望,失去它便會陷入絕望。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常心更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練就的品質。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很多人一生都在渴求飛黃騰達,希望擁有花不完的財富、高高在上的權力、聲名顯赫的地位,在他們眼裡,這一切就是成功的全部,否則只能算是個失敗者。當把這一切作為成功最高標準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失敗了。一個人的內心已經被物慾所驅使,永遠活在一個小小的框架之中,他怎麼能夠以平和淡泊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呢?

當然,保持淡泊平和的心態,並不意味著不思進取、安於現狀,而是儘量將自己的物慾沖淡一些,不能太過於利慾薰心了,否則就會被名韁利鎖牢牢束縛,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會受到干擾。保持平常心,也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脫離實際,而是要我們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走入歧途。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宋代的范仲淹也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高境界的平常心。

曾國藩說:人要常懷敬畏之心,不然就會多災多難!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老子》第五十八章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禍相依,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世事浮沉,瞬息萬變。沒有人會永遠順境,也沒有人會永遠逆境。

順境時,敬天禮人,心存敬畏,積善積德,等逆境來臨時,就可以趨吉避凶,化險為夷,盡享人間福報。

逆境時,不消極,不絕望,不懈怠,謹守信仰,慎獨修身,遇事才能從容應對,轉危為安,走上人生坦途。

基於神明崇拜而形成的民間信仰,是民眾順境中的導航,逆境中的支撐。

孔子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這就是神明的德行,盛大巍峨,高山仰止!

你看不到它的形相,聽不到它的聲音,也不能像物質一樣觸摸到。但它卻能使天下的人,懷著恭敬虔誠之心心,穿著乾淨的衣服去禮拜、祭祀。讓人們能感覺它洋洋灑灑的如在自己頭上,如在自己左右。監督評判人們的善惡忠奸,幫助人們斷惡改過修善,指引人們追求真理光明。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神明的設定存在,是人類文明的需要,也是精神世界的需要。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善惡有報,因果循環,是自然法則,是客觀定律,從不以人自身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金錢再多,建得起寺廟,買得到頭香,卻永遠買不到福報;權力再大,拆得毀寺廟,禁得了上香,卻改變不了因果!

關帝雲:“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各人因果各人種,從來果報不饒人。詩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凡人打的是聰明的算盤,老天打的是因果的算盤。

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算的再精明,得到的不過是一時的利益。

天算,算的是公道,因緣果報,絲毫不差,還有時時滾動的利息,都在等待機緣一到,善惡全報。

善報的人有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惡報的人有六極:短命、疾病、憂愁、貧苦、惡事、耗弱。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人的禍福吉凶都是人自己種下的因果。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鑑察,毫髮不紊。

《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心中的善惡正邪,因果報應,在神明看來,就像太陽光照身影,身正則影正,身斜則影斜,從來不會有任何偏差。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繫辭下》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善事不積累,不足以成就名聲;惡事不積累,不足以毀滅自身。小人以為小善對自己沒幫助就不去做,以為小惡對自己沒危害就不剋制。

罪大惡極、罪惡滔天的惡行,往往都是由這些小惡不斷積累而成,等到罪無可恕之時,想重新來過已不可能。

所以真聰明與假聰明的分界線也在於此,一者藏,一者露。

真正聰明的人,做事懂得藏能力,網上有這麼一句樸素人生建議:留住30%的神秘。

永遠不要對其他人展示100% 的自己。當然,這不是要耍心眼與計謀,而是要懂得保留實力,這樣,他人就總能看到你那不為人知的能力和魅力。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懂得隱藏自己的聰明,到必要的時候,你才會露得恰到好處。這是“深藏不露”告訴我們的第一層道理。

深藏不露是很有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講的話。如果一個人沒有什麼能力,統統露出來也沒有多少,那還有什麼可深藏的?因此在隱藏自己的能力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到底夠不夠深。

如果不夠深,就踏踏實實走笨路,把目光放長遠,不要為了眼前小利弄虛作假,不要為了當前處境謊話連篇,沉下心來,對自己的人生好好規劃,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是深藏不露告訴我們的第二層道理。

真正聰明的人,說話懂得藏七分,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很多時候,把話說盡了,趣味、意思也就沒了。聰明的人,說話懂得藏七分,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聰明的人,不會說假話。因為他知道,說了一個謊話,就不得不變出更多的謊話來圓。如此,只會在說謊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聰明的人,不會說大話。說大話的人,虛榮心強,要面子,不務實,肚子裡裝的是草,卻以為吐出來是絲,好賣弄,好炫耀,結果往往出乖露醜。

真正聰明的人在下定決心要做什麼事時,絕不會敲鑼打鼓地告訴別人,只會不動聲色地努力。因為他們明白,與其說大話,不如辦事牢靠。

聰明的人,刻薄話不會說。很多時候,明知而不說,是人格魅力的昇華;和善而無聲的裝傻,是最好的修養。

聰明的人,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有讓一步的態度。他們願意在適當的時候“裝傻”,照顧他人人性中那一點點無傷大雅的虛榮心和自尊心,為日後相處留下餘地。

言不在多,希言則貴。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說: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

真正有價值的人,永遠離不開行動、理智、格局、自律、修為和才情

真正聰明的人,處世懂得藏傲氣,有句話叫:恃才傲物。為人張狂、鋒芒畢露,難免招致災禍。“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是忠言,也是智慧。

有才的人,從不缺少聰明才智,唯一導致他們失敗的,就是傲慢。一旦傲慢,就會自負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脹裡不可自拔,任憑人勸阻、提醒都不聽從,從而招致失敗。

地低為海,人低為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低調的。他們大都身居簡出,不事張揚,寬容有度。因為他們深知,人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一輩子仗恃。

守拙藏鋒,高明處世,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乃成,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真正聰明的人,一定都參透了“藏”的智慧。共勉!

作者;青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