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一體說清錢——“五帝”,“羅漢”,“錢到家”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代鑄行的銅錢有大量的遺存,傳世於今的清錢數量居歷代之首。收藏清錢,首先要記住清代十幾位皇帝的年號,因為清代皇帝基本上是一帝一號;然後在每位皇帝的年號下,蒐集不同錢局所鑄銅錢。清朝由滿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統治全國時間最長的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清朝入關後,滿、漢兩族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迅速交流、融合,在錢制上也體現出"滿漢一體"的特徵。

清代銅錢正面所鑄各個年號的"通寶"皆為漢文,背面則大多用滿文表示錢局,或者左滿文右漢文,這樣既方便了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人民使用,又呈現出滿族的標誌。因此,雖然現在已很少有人能辨識滿文,但清錢收藏者對滿文錢局名稱卻比較熟悉。

清朝的前身是後金,它早在入關前就鑄造錢幣。努爾哈赤天命年間,鑄造了滿文天命汗錢和漢文天命通寶。皇太極時,鑄造了滿文大錢天聰漢之錢。天命、天聰兩代鑄錢,政治上的作用遠大於經濟上的需要,所以鑄量較少,流傳下來的銅錢品相也大多不佳。順治年間經過五次改制,最終確立了清代的貨幣體系。

滿漢一體說清錢——“五帝”,“羅漢”,“錢到家”

隨著五次改制產生了五種形式的順治通寶,史稱"順治五式"。

第一式在順治元年鑄造,是一種仿古式錢幣,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明代鑄幣風格,正面鑄有順治通寶,光背。

不久又鑄了第二式錢幣,正面仍是順治通寶,背面類似唐代的會昌開元,是漢文錢局名,如工、戶、東、福等。

第三式是在順治十年(1653)鑄造的,背面鑄有"一釐"和錢局名,一釐即一文,一千文合銀一兩。第四式又名順治滿文式,順治十四年(1657),中央指令各地錢局停鑄各類順治舊錢,由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開鑄新錢,即順治通寶背滿文寶泉、寶源錢,銅質金黃,徑大精美,俗稱大制錢,自此完全脫離了明代錢幣制式,確立了清代制錢風格。

第五式又名順治滿漢文式,順治十七年(1660),戶部批准十幾個地方局按照順治四式的規格開康熙通寶錢鑄行長達60年,鑄量較大,傳世較多。北京寶源寶泉兩局沿用順治通寶滿文式,背文滿文,其他各地錢局則沿用順治通寶滿漢文式。

民間為方便記憶,把這些錢局名串成了一首五言詩:

"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

滿漢一體說清錢——“五帝”,“羅漢”,“錢到家”

四句詩中的20個字分別代表20個錢局,它們分別是:山西大同局、福建省局、山東臨清局、山東省局、江蘇江寧局、直隸宣府局、山西太原局、江蘇蘇州局、直隸薊州局、江西南昌局、湖南省局、河南省局、甘肅寧夏局、廣東省局、浙江省局、福建臺灣局、廣西省局陝西省局、雲南省局、福建漳州局。此外還有現、西等局,但鑄量不多。康熙通寶滿文錢式中有十二地支套錢,為福建省造,現存世有"子、醜、寅、巳、未、申、酉、戌"八種。

康熙通寶中有一種著名的異品,後人稱之為"羅漢錢"。羅漢錢的"通"字的走之旁是單點,而普通康熙通寶大多是雙點;羅漢錢的"熙"字左上沒有一豎,而普通康熙通寶則皆有這一豎。羅漢錢為寶泉局所鑄,銅色金黃,鑄造精良。

傳說康熙年間西部邊境發生叛亂,朝廷派大將年羹堯前去平定,因軍餉難以為繼,正一等莫展時,有一寺院僧人主動獻出寺內所有銅器和十八尊金身羅漢供鑄錢用,年大將軍因此感動,命鑄錢時故意留了點兒小秘密,以便日後回收重塑佛像。

還有一種傳說是,為慶祝康熙六十大壽,寶泉局用金羅漢鑄錢,並將這種錢放在寺廟羅漢的腹內,在皇帝壽辰時分贈給各級官員以作紀念。民間一直把羅漢錢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徵,過年時用它"壓歲",婚嫁時用它"壓箱",也用它作為男女相愛的信物。滬劇,評劇、越劇等劇種都有一出《羅漢錢》,即表現一對農村男女青年相愛,他們互贈羅漢錢作為信物。

從雍正通寶開始,就只按順治通寶滿漢文式鑄錢。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皆如此。近幾年,市場上熱銷一種"五帝錢"。

滿漢一體說清錢——“五帝”,“羅漢”,“錢到家”

一套"五帝錢",由清朝入關後的前五位皇帝發行的制錢一一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一一各一枚組成。商家解釋說,因為這五位皇帝在位於清代較為興旺的時期,所以"五帝錢"具有較大的"化煞作用"。

近年市場上熱銷的另一種古錢組合是"錢到家",它借用清代發行的乾隆通寶、道光通寶、嘉慶通寶三種年號錢首字的諧音,各取一枚拼成一套,當作禮品贈送親友,與"恭喜發財"同義。

咸豐年間,爆發了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起義,清政府因財政緊張而開鑄大錢。咸豐錢分為三類:一是通寶,為小平銅、鐵、鉛錢;二是重寶,為當四至當五十的大錢;三是元寶,為當百及當千的大錢。祺祥通寶和重寶,本是在咸豐皇帝去世後使用的新年號錢,但由於慈禧發動政變,改年號為同治,祺祥年號只用了69天,祺祥錢很快就停鑄了,存世很少,成為最珍貴的清代年號錢。

同治、光緒年間,只鑄造了通寶小錢和重寶當十制錢。"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這是中國古代家喻戶曉的幼學啟蒙讀物《千字文》的開篇。《千字文》系南朝梁武帝時期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皇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一千個字編纂而成,四字一句,字不重複,行文流暢,句句押韻,涉及天文、自然、修身、人倫、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起居等多方面的知識。光緒年間曾經選用《千字文》中的"宇""宙""日""列""來""往"六字,分別加鑄於光緒通寶的背面,俗稱"千字文光緒錢",這在中國曆代鑄行的銅錢中是獨有的,頗得收藏家青睞。

宣統年間,只鑄造了通寶,有兩種,一種較大,一種較小。宣統通寶,是中國正式鑄行的最後一種內方外圓的年號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