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中提到88次的「湧現」,是一種高級思維

什麼是湧現

湧現這個詞在《失控》這本書裡出現了88次。

為什麼對未來和趨勢頗有深度思考的凱文·凱利,會對「湧現」這個詞這麼著迷呢?

我們知道,有兩種非常基本的分析事物的方法。人們從這兩種基本思考方式出發,經過漫長的時間,培育出了龐大的知識體系。第一種叫做「將之分解為部分」,這是西方人擅長的。第二種叫「將之視為一個整體」,這是中國人擅長的。

而湧現是超越(或者說調和)了「整體」和「部分」的第三種思維方式。

所謂湧現,是指當大量個體聚集在一起時,個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從而使整體擁有了和個人完全不同的新屬性或新模式。簡單理解,湧現的結果是「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

但湧現的結果並非只是「不等於」這麼簡單。簡直可以用神妙來形容。

《失控》中提到88次的「湧現」,是一種高級思維

神妙的湧現結果

我們看看凱文·凱利如何描述湧現的結果:

在這裡,2+2 並不等於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於5。在「湧現」的邏輯裡,2+2=蘋果。

從三個音符(三和絃)中所構造出的,不是第四個音符,而是星辰。

當許多水分子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之間相互作用,會湧現出許多新特徵,比如溼和旋渦。單子水分子完全沒有弄溼一塊布的能力,也不會顯示出任何有關旋渦的特徵。

溫度的本質是分子熱運動,當空間中所有分子完全靜止不動時(實際上是做不到的),溫度就達到了絕對零度:-273.15℃。但是,單個分子完全不能體現出一絲一毫的溫度概念,如果我們把單個分子比作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那麼在它的思維裡完全不可能意識到溫度這個高維度特徵,「低層級的存在無法推斷出高層級的複雜性」。溫度是大量分子聚集成群體後,湧現出來的特徵。

既然湧現的結果如此神妙,那麼如何才能構建這麼一個神妙的系統呢?這反而又是簡單的事情了。

《失控》中提到88次的「湧現」,是一種高級思維

如何構建一個湧現系統

一個湧現系統的核心要素有二:第一是個體數量要足夠多;第二是個體之間要存在相互作用。

要想從單個蟲子的機體過渡到集群機體,只需要增加蟲子的數量,使大量的蟲子聚集在一起,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等到某一階段,當複雜度達到某一程度時,“集群”就會從“蟲子”中湧現出來。

科學界早就認為大量個體和少量個體的行為存在重大差異。群聚的個體孕育出必要的複雜性,足以產生湧現的事物。隨著成員數目的增加,兩個或更多成員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數級增長。當連接度足夠高且成員數目足夠大時,就產生了群體行為的動態特性——量變引起質變。

但是我認為,湧現的結果未必都是正向的,整體也可能小於部分之和,甚至可能湧現出一些負面屬性。

湧現系統的構建是容易的——「個體數量多」+「個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即可,自然界中隨處可見。然而一個優越的湧現系統,顯然還應該存在一些有序因素。

那麼這些有序因素是什麼呢?

蟻群:一個能自我優化的湧現系統

無序和失控,肯定是一個湧現系統非常重要的特徵和動力。但我想深入探究的是,一個良好的湧現系統中那些有序的因素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典型的湧現案例。

「蟻群算法」:為什麼螞蟻一旦找到食物,不管地形多複雜,食物距離多麼遙遠,螞蟻們總能找到「最優搬運路線」呢?

  • 一開始,每個螞蟻都隨機選擇一條路線,然後留下信息素作為記號。
  • 然後,越來越多的螞蟻在從洞穴到目標食物之間留下許多條搬運路線。
  • 在路程最短或難度最小的那條路徑裡,相同時間內一隻螞蟻往返的次數最多,因此在路上留下的信息素濃度就越高
  • 其他螞蟻就會越來越聚集到信息素濃度高的路徑上,信息素濃度就更加越來越高
  • 在這個正反饋積累下,最優路徑很快就被自動識別出來了。最優路徑裡的螞蟻數量總是多於其他路徑的螞蟻數量,很快所有螞蟻都會向最優路徑聚集

原因並不是群體比個體更聰明瞭,而是因為蟻群擁有大量試錯的機會。而且每一次試錯之後,系統都能通過某個指標(信息素濃度)得到反饋,然後在下一次試錯中優化。

一個湧現系統可以傲嬌的說:「我們就是人多,試錯機會就是多,試錯成本就是低,你能拿我怎麼樣?」

《失控》中提到88次的「湧現」,是一種高級思維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傾向認為,我們的大腦也是一個類似蟻群或蜂群的湧現系統,其算法和上面的案例在邏輯上有相似之處。

湧現系統的有序因素

所以一個正向的湧現系統,除了失控帶來的活力、可能性、魯棒性(也就是抗破壞性),以及不可避免的大量冗餘之外,還需要的最重要的有序因素,我認為就是:行為的可積累性——

1. 系統有相對明確的行動目標

2. 系統中的個體,擁有單獨或小範圍合作就能完成行動閉環的能力

3. 每一次行動的結果,可以為下一次行為決策提供借鑑價值:個體A的行動可以給自己下一次行動決策提供反饋,也可以給系統中的其他個體的下一次形同提供反饋

4. 系統因為個體數量無限多或時間無限長,從而擁有較低的單次試錯成本

湧現是複雜的。我認為這只是某一類有效的湧現機制,並不能是所有湧現系統的特徵。但足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啟發。

嘗試構建一個湧現系統

你覺得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一個湧現系統?

從某種意義上我覺得完全可以。雖然一個人只是一個個體,但是如果你把一個人的單次行動視作一個個體,每次行動的結果可以為下一次行動提供有效反饋,而大量行動都指向同一個明確的目標,在時間足夠長的前提下,這就是一個小的湧現系統。

這有沒有讓你想到一個詞?對,它就是「複利」

不只是投資是有複利的,我們的行動也是可積累的、有複利的。假設兩個人在一生中的有效行動時間是相同的,二人的成就差別主要在於,一個人的目標是相對明確的,行動是可積累的、呈線狀的,而另一個人的行動是漫無目的的,散點分佈的,上一次行動完全無法為下一次行動提供有效反饋。

你也許會說,那麼方向選擇和運氣不重要麼?我想,即便考慮到這兩個因素,如果拉長到一生的時間來看,擁有複利湧現思維的人也會將沒有湧現行動邏輯的人遠遠甩開。

我發起創建的「真我社區」,強制讓參與者每兩週寫一篇文章,本意就是搭建一個湧現系統。首先如果說社區成員足夠多,由於行動設計的可積累性,那麼在時間的加持下,好東西自然就會很快長出來。如果說早期人數沒那麼多,我是不太在意的,我祝願能夠堅持的人都能夠自己慢慢進化成一個小型湧現系統。而我自己的私心,顯然就是用這樣一個社區機制約束自己先長成一個湧現系統,養成定期、堅持輸入輸出的好習慣,並且最好是在某個固定內容方向上持續積累。

關於湧現,就說到這裡。簡單總結一下:

1. 湧現是超越(或者說調和)了「整體」和「部分」的第三種思維方式。

2. 湧現的兩個必要條件是:①個體數量足夠多 ②個體之間有相互作用。

3. 湧現的結果是「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而且往往會出現個體不具備甚至不理解的全新屬性。

4. 擁有「蟻群算法」類的湧現系統,其關鍵的有序因素是行動的可積累性。

5. 一個人如果能夠讓自己的行為具備複利可積累性,也可以成為一個湧現系統。

希望你也能夠掌握湧現這種算法思維。以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