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莱西经验”跟上时代步伐——改革先锋周明金的坚守

让“莱西经验”跟上时代步伐——改革先锋周明金的坚守

周明金(左一)在莱西市田间地头调研。(资料图片由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提供)

“虽然退休了,但我仍然热爱农村工作。只要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我还能顶上!”作为山东省莱西市党建研究会会长,近古稀之年的周明金谈及当年参与“莱西经验”实践探索的经历,眼睛里闪烁着坚毅的目光。

1990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联合在莱西市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和推广了莱西市(原莱西县)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三配套”经验,即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强化整体功能;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村级民主政治配套建设,启动内部活力;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2018年12月,周明金荣获了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唯一代表,30年前,他亲历了针对农村基层工作出现的村级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服务工作“三个不适应”,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的“三配套”建设经验的过程。发端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即“莱西经验”,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实践创新的起点。30年后,莱西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矛盾与挑战。新时代,周明金牢记初心使命,再探新路。

组织化程度不高怎么办?——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我们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如果一个村庄没有一个好的组织,就失掉了党的战斗力,必须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莱西是青岛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70多万户籍人口中约有一半是农业人口,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如今,周明金还是保持着老习惯,每到秋收季节总爱到村里转转,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经常出现他的身影。一来问问收成,二来问问收益。“我们村年年种胡萝卜,菜贩子要价高收益还行,可要价太低卖不出去,菜就烂在地里了!”“人家种什么挣钱,我也就跟着随大流,到底市场需要啥,谁也不给指个方向!”2018年9月,在与老乡们的闲聊中,周明金意识到:农民整体富裕了,但烦心事、为难事仍然不少。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能力出现明显弱化,引领作用发挥不出来。

党支部决不能成“摆设”,周明金急得团团转,很快就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那里。“从2017年换届时就发现不少党组织软弱涣散,暴露出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党支部存在宗族、派系纷争等弊端,势必要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庄增大和前来“告状”的老周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

为此,莱西市委专门开展了一次党情民情大调研,老周也跟着跑前跑后帮忙找症结。

问题是出在下边,可根子还是在上面。“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头羊’,要抓就得从‘头’抓!”老周的建言给了当地组织部门很大启发。

2019年年初,莱西市探索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打破村庄区域和产业壁垒,建立起一套“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设置功能型、网格型党组织,把触角延伸到农村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社区的葡萄产业党小组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着大家一块种葡萄,销路不用愁,还能卖个好价钱,今年已经净挣了12万多元。”2019年9月,合并5个原行政村成立的沟东新村党支部葡萄种植户张维安说。

不仅要搭好“巢”,还要能引来“凤”。重新焕发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干部也是关键因素。针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当地组织部门将眼光放到了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特定群体上,通过开展党组织书记遴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给予待遇报酬、事业激励等倾斜性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高素质干部主动扎根农村建设。今年又遴选了34名政治素质好、干事热情高的专职党建工作者。

农村土地没有人种怎么办?——把每个村民都吸引进来一块干

农民出身的老周深知这样一个“老理儿”:人气儿旺,村子才能旺。

那次党情民情大调研,老周在挨家挨户串门交谈时发现,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都愿意往城市跑。估摸了一下,农村人口占比降低了近三分之二,宅基地空置率高达40%:莱西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吸引力,把村民留下来?”老周抛出的这个问题戳中了当地党员干部的痛处,一个个都愁眉紧锁地思考解决方法。“市场经济发展的根基是产权,农村经济发展应该也是这么个理儿,关键是土地产权问题。”周明金结合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了解的情况这样分析道。

在对老周带领的调研组取得的成果进行研究后,莱西市委迅速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紧接着,围绕土地产权问题展开一系列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倒下来的指标推向市场,等等,把更多村民组织起来闯市场,把农村经济的“蛋糕”做大。

首先要找对“门路”,从形式上把村民聚起来,适当扩大行政村规模。今年3月份,组织部门牵头开展村庄建制工作,在充分考虑村庄人文风俗、地理位置、产业布局等因素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村庄布局和社区规模,简单说就是“合村并居(社区)”。

院上镇七岌村等4个村庄的试点效果明显,村民户代表与会率达到72.5%,赞成率达到97.5%。全面铺开后,短短几个月时间,861个行政村撤并到142个,新设立社区村民委员会113个,平均参与率和同意率分别在80%、95%以上,村均人口规模从512人扩大到2803人。

人是留住了,可怎样才能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周明金提出的建议精准到位:“党领导咱农村的传统啥时候都不能丢!让党组织领着干!”

不久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研究出“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土地运营模式,由党组织带动,建立市、镇两级农业发展公司,把分散村民的土地进行集中整合流转,再通过大范围机械化种植高效作物,提升土地生产效益。同时,为配合土地流转,重构镇、村、农户和投资企业新的分配机制,实现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联动双赢”。

“把家里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我们不仅能拿土地租金,还能得到投资企业经营利润的分红收益,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年试点的马连庄镇朱耩村村民徐春天抢先尝到了土地改革的“甜头”,到处给邻村的父老乡亲宣传。仅去年一年时间,全镇就流转土地7500余亩,规划建设金银花等13个现代农业园区,21个村庄受益,带动增加集体收入100多万元、群众收入350多万元。

农村现代化步伐不够快怎么办?——让每个资源要素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给农村发展指明了现代化的方向。然而,莱西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由于缺乏服务、资本和技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停滞不前的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周明金深刻体会到农村经营模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他利用各方资源查阅资料,梳理出全国各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好做法,把手抄的一本20多页厚的记录本递到了庄增大面前。

“农村现代化发展,集体经济这个根本要牢牢抓在手上,还要调动起资本、技术、服务等各个要素,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看了老周的资料,庄增大有了很强的危机感,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究。

很快,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有了眉目:依托党组织设立党员领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小农户服务市场,组织小农户对接社会化服务。

“这个服务搞得好。”夏格庄镇的金丰合作社社员张代和数着手里的钱,乐得合不拢嘴。实践初期就取得了这样可喜的成绩,更加坚定了莱西市委一改到底的决心。后来,水集街道的丰诺植保合作社探索建立了“市场+基地+会员”的专业托管模式,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资金统筹、产品销售等服务,带动上万村民致富;还有院上镇丽斌合作社……一时间,莱西大地焕发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勃勃生机。

为更好地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莱西市把公共服务“搬下了乡”,以加强农村社区党委为重点、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抓手,配套建立了社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便民服务、产业服务4个工作站,把75项“一次办好”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让村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不仅要抓服务保障,更要抓好自身建设。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建制的同时,莱西市委又在特色发展上动了脑筋,深知自身硬才能走得长久的道理。

根据各镇水质、土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涉农部门牵头建起了6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让农民上了楼,水、电、暖、气、宽带全都入了户,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呈现集聚效应。其中,河头店镇的龙泉湖片区,在库区搬迁过程中配套规划了农村CBD等产业园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获评全省人居环境范例。

现如今,“莱西经验”即将走过30年,在不断深化拓展中积极迎接新机遇,努力适应新挑战……接过周明金手里的接力棒,新时代的“莱西经验”永远奔跑在路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