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小学我们就从《伤仲永》、《司马光砸缸救孩童》、《孔融让梨》

了解到天才儿童异于常人的能力。1978年高考回复之后,为了发掘更多的人才,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天才少年班”,而被上帝眷顾的天才儿童谢彦波年仅11岁就被挖掘,进了“天才少年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代表着天真烂漫,代表着自由,而11岁谢彦波未经过初高中的教育,直接进入大学,当时和谢彦波一届的还有大家熟悉的宁铂、干政等人。

谢彦波的出现,让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再次爆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谢彦波一样拥有天才的能力,同时轰动了整个教育界,他们认为谢彦波长大之后,必有不同凡响的作为。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谢彦波的一切生活都被世人所关注。

庄子曾说“人有人疵,事有四患”,毫无例外,“天才少年班”的所谓“大学生”也有瑕疵,但这些一方面由于报道方面不全面,另一方面大众只关注他们的天才方面,忽略瑕疵之处。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而这些瑕疵,是在1978年7月26日,才被渐渐关注的,当时是谢彦波的父母给学校的一封名为《谢彦波家长给科大的一封信》的信揭露了谢彦波虽然有天才大脑,却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可能一方面是“天才少年班”的孩子年龄尚小,不能很好的处理生活方面也是情理之中,而另一方面学校的老师考虑到孩子学习繁重,也就对孩子的生活方面的照顾无微不至。

进入“天才少年班”的孩子无一例外,把整个儿童期放在学习任务上,而学校却忽视了他们作为孩子玩耍乐趣的引导,很多天才少年缺乏一定交流方面的能力。

聚光灯下的谢彦波以及“天才少年班”的其他少年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被大众所了解,而焦点都是宣传他们智商,成绩方面。

当然,宣传正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很大一部分人,奋发图强,尽管不能先天拥有天才大脑,但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追赶。

谢彦波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他是少年班年纪最小的一位,毫无疑问,迎合大众好奇的口味,媒体大肆报道关于谢彦波的一切。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勿忘形骸”,谢彦波和宁铂等人在聚光灯下待得久了,行为习惯也受到一定影响,忘了形。

这对他们的影响就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弗洛伊德曾明确指出:"当力比多受到过分严苛的阻抑后,可能导致神经症或性功能障碍。而谢彦波等人就患有性压抑的心理疾病。

谢彦波由于缺少初期人际交往这一堂课,对以后的成长埋下了隐患。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这就说明交流沟通对孩子的成长何其重要。

尽管在人际交往中障碍颇大,对于幼年的谢彦波影响并不算大太。之后的四年,谢彦波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5岁那一年获得了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资格。后来读博期间,因与导师不和未拿到毕业证书。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车到山前必有路,之后谢彦波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并跟着安德森(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

似乎一切又进入了人们预期谢彦波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那样。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即将博士毕业的谢彦波被遣返回国。这对一切看似蛮顺利的谢彦波打击颇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之前埋下的人际关系隐患爆发了。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谢彦波被遣返一方面是毕业论文被驳回,只一味地找导师理论,却不找其原因,另一方面是与导师交流的态度不好甚至在导师家中与师母发生冲突,期间也有一定的误会。安德森以往的为人师表并未有任何问题,但却在与谢彦波的师生关系矛盾重重,这又说明谢彦波在人际关系方面有问题。

后来经过分析,谢彦波以往的经历太过于一帆风顺,凡是都不允许自己失败,与导师的交流方面太过极端,而自己的导师安德森未考虑谢彦波此前的生活环境和历程,对谢彦波心理方面关注较少,才会有次遗憾。拿破仑曾说过: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或许谢彦波不能领会吧!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宇宙间有一个最伟大的定律,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说:思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环境,你就必须改变脑中的思想。如果你的想法是正面的,你会得到正面的结果;如果你的想法是负面的,你一定会得到负面的结果。”

谢彦波就处在想法是负面的状况,他不肯更换自己的理论课题,也不肯听从导师安德森的建议投到其他导师名下学习,争执与固执的情况下,学校害怕会出现中国留学生谋杀美国教授类似事件,狠下心,令谢彦波退学。

之后,此消息不胫而走,一发不可收拾,人们的期望破灭,令人惋惜,甚至有人借此嘲讽谢彦波,舆论的对精神打击远远比对肉体的打击大。可想而知,谢彦波掉进黑暗的深渊,喊不出任何声音,孤独无助

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谢彦波并未一蹶不振,之后凭着学历和实力做了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的老师。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本以为谢彦波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然而却一直对遣返回国事件不能释怀,认为问题不是出在课题上,是触犯了导师的利益。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这种思想在2005年7月21日的记者采访中体现出来,记者问及关于遣返回国事件时,谢彦波说:

因为'他们(安德森等)'都是神仙,本来就是想要那个结果、有另外的目的在……如果有个人本事特别大,硬是算出来很多东西都不对,那么神仙们就不能为所欲为了,所以就不高兴了。

以二卵弃干城之将,以寸朽弃连抱之木”,谢彦波由于自己的固执,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问题,很容易造成自身的精神心理问题。

谢彦波所谓“天才”的光环淡化之后,生活仿佛进入了正常轨道,结婚生子,有稳定的工作。

然而同事对他的最多评论确是怪异,总是单独行事,穿着打扮也是异于常人,形似拾荒者:上身套一件脏兮兮的的老式夹克衫,怀里揣着装满东西的红色环保袋。闲暇生活也比较单调,网上下围棋,算有关物理方面的题目,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肯定认为是枯燥无味的。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谢彦波平时工作还是比较兢兢业业的,甚至比其他老师还要上心,但学生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他总会不由自主的发笑,很多时候也不注意场合,一部分学生认为他很随性,是个性情中人,另一部分则认为他患有精神病。

在一次拜访中谢彦波曾说:"有天晚上我在电脑上出现了一个运算错误,本来谁也不应该知道,可是第二天我去上班的路上,就有个人看了出来。那人走过我身边,冲路边吐了口痰,他用这种方式责备我。"这确实是臆想的一种症状。

具体谢彦波到底有没有患精神病,不能一概而论。

《伤仲永》针对天才最后没落指出: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