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作家 莫言

莫言,是无数本书。拜读他的著作是自己初中时期,那本《檀香刑》。到现在还血淋淋地存在自己的印象当中:残酷的刑罚、无耻的人性、沉痛的猫腔、人的哀鸣、英雄的悲声、良心的悸动、喑哑的死亡,全都在小说中交织和重叠在一起了,其中,猫腔起了起承转合作用,整部小说华美、夸张而流畅的叙事……

从这里开始邂逅莫言,崇拜莫言,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01

“装疯是块通红的遮羞布,往脸上一蒙,所有的丑事,一古脑儿遮掩了。”

——莫言《生死疲劳》

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他在今年9月出席青岛中学开学典礼的时候说到:“其实,我当作家是为了一天能吃到三顿饺子。”他小时候家里生活在农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一顿饺子,有次听到邻居从济南回来说,在济南有个作家一天能吃三顿饺子,莫言励志要当个作家。

虽然莫言在这次开学典礼也声明了,说网上部分心灵鸡汤和他的名人名言并不是出自他口中,但是莫言书中美妙的语言确实来自民间,来自他生活的农村,他小时候就是爱听大人聊天,从这些话语中认识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累积。

农村的话语,简单、直接、霸道、无厘头、接地气,那时的人掩饰方式薄如纱,尤其是妇女直接的谈天说地,东家西家。

莫言曾说:“我小学五年级辍学回乡,当时非常痛苦,后来我成为作家,感觉到这也是一种幸运。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跟村里的人‘混’在一起,无意中了解到丰富的民间语言,也跟乡亲们学会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80后作家张悦然这样形容莫言的文字:“有一种强烈的热情,这种热情是咄咄逼人的,能给人以最感性的、最本能的阅读体会,他是一团可以烧到你的火。”

莫言说,老百姓讲话都是借助于某个事物,它多数都是务实的,没有什么空的东西,因此非常具有文学性。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回到《生死疲劳》这本书中,描写了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从最初的土地改革到50年代的互助合作社到大跃进和“文革”,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今日中国。《生死疲劳》是“魔幻”版。

莫言通过大胆的描述,给读者展开了巨大的叙述空间,天马行空、无比自由叙事视角,主人公经过多次转世投胎变成驴、牛、猪、狗、人,从不同的视角看到相同的亲人、朋友、敌人的人生,令人瞠目的写作手法,语言放肆,感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完全挣脱了主观叙述或客观叙述的局限。

从动物的口吻和眼光出发,使叙事的姿态放得很低,这种畜生感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处境的隐喻。即便拥有许多的叙述视角,莫言仍觉不够,于是,“莫言”本人也不断出现在小说中,成为主人公嘲弄和讽刺的对象,并且还在最后一部作为“主人公的朋友”来为小说中的每一位人物作命运的收梢。

的确如莫言自己所说,他在《生死疲劳》里,做了最大范围写作艺术探险。而这样的探险,仿佛修练九阴真经,需有相当功力,支撑《生死疲劳》不致支离破碎、走火入魔的,无疑是小说中那些语言。源于他生活的语言使用。

“他们用了抽一袋烟的工夫,就将一副马蹄铁改造成了驴蹄铁。小铁匠将一把厚重的方凳放在我的腿后,老铁匠搬起我的腿,用锋利的扁铲,修剪了我的趾甲。修完我的四蹄,老铁匠退后几步,打量着我,感慨万端地说:真是一头好驴子,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驴!”截取于《生死疲劳》。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02

莫言说,“你可以不看我的所有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就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

——莫言《丰乳肥臀》

莫言说,“你可以不看我的所有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就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丰乳肥臀》,这是献给去世母亲的书,其中有他“狂妄的野心”。

他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他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莫言人生记忆的起点。

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他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莫言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有时候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当时,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莫言终于理解了它所包含的意义。

莫言在描写他母亲的一段文字中说:“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丰乳肥臀》在1997年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你可以不看我的所有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就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今年5月10日,爱奇艺宣布将莫言作品《丰乳肥臀》改编成超级网剧,这也是莫言首部被改编成网剧的作品。

1976年2月,21岁的莫言从棉花厂应征入伍,到位于山东黄县的总参某部当兵。其间,他教战友学习文化,讲过中学语文、数学,得到领导表扬,此时莫言开始学习写作。

1979年,是莫言命运转折的重要一年。

这年9月,莫言因在部队表现突出,奉调保定市满城县管头公社石门村下隘刹总参三部五局训练大队担任新兵班长、保密员兼政治教员,教授大学课程,主要讲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在此期间,莫言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并继续学习写作。莫言非常刻苦,经常学习到深夜。他写了小说《灾难的余波》《老憨的心事》《闹戏班》等,仍然均遭退稿。虽然身心疲惫,莫言仍坚持写作。

遇到挫折不要放弃,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这个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许来自母亲在那苦涩年代哼唱的歌。

读一读,莫言

在《丰乳丰臀》51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上官鲁氏稳如磐石,坐在炕上,说:“让你们的拖拉机从我身上压过去吧。”

文管所长道:“上官金童,你娘老胡涂了,你劝劝她,识时务者为俊杰,和政府对抗,是没有好下场的!”

因为头撞玻璃、毁人模特,被送进精神病院整治了三年的上官金童,木讷地摇着头。他的额头上有一道明亮的疤痕,眼睛直呆呆地,显得愚蠢透顶。文管所长把手中的移动电话一举,他就扑通一声下了跪,捂着头哀嚎着:“别电我……别电我……我是精神病……我是精神病……”

文管所长为难地看看公证员,说:“老的老糊涂,小的精神病,怎么办?”

公证员说:“有录音录相为证,强制执行吧!”

文管所长一挥手,十几个保安拥了进来,强行把上官鲁氏和上官金童拖出屋子。上官鲁氏晃动着满头白发,像头老狮子一样挣扎着。上官金童却只管连声求饶:“别电我……别电我呀……我有精神病……”

上官鲁氏挣扎着向那几间草屋爬去,保安们把她的手脚捆绑起来。她气得口吐白沫,昏厥过去……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03

莫言在《蛙》中写了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些见鬼爱情的产物“娃娃”。

——莫言《蛙》

莫言在《蛙》中写了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些见鬼爱情的产物“娃娃”。

莫言的《蛙》是一部很独特的长篇小说,首先它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叙述的,全书以剧作家“我”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通信的方式,讲述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有关“姑姑”的故事。

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书中的人物的名字都是以人体的器官命名的,这个并不是莫言的独创,其实早在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故事里”已经这种命名法,到底莫言是不是看了温瑞安的小说之后受到启发,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

“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陈鼻,陈耳,陈眉,王肝,王胆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人权的看重。陈鼻,为了生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老婆,没想到最后还是只有两个千金,因此自甘堕落,沦为乞丐。

《蛙》中的蝌蚪,为了个人的前途,最终决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术台,最终导致两人的死亡。

莫言说:“作家还是要勇于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

那么关于莫言自己的爱情和他的娃娃是什么样的呢?平凡、长久、陪伴、幸福。

莫言的同族兄弟管谟强告诉聊城晚报记者,莫言的妻子杜勤兰是土生土长的高密农村人,家在河崖镇陈家屋子村。

莫言是在棉花厂上班时认识并喜欢上杜勤兰的,但是因为家境贫困,莫言始终没敢表白,直到当上兵,他才觉得有“资格”向女孩提亲,最后两人结为夫妻。

“莫言的妻子可以说是周围村上最幸福的一个,嫁给莫言后,她没再工作过,在家安心做‘全职太太’。”管谟强说。

“因为时间大多被写作占据,莫言所有的生活细节几乎都被妻子承包,也正是因为身边有妻子照顾,莫言才能集中精力进行创作。”接近莫言的一位山大教授回忆说。

莫言和杜勤兰的女儿管笑笑出生于1981年。曾在山大读书,现在北京一高校工作,也喜欢写作,莫言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给管笑笑带回很多书。

那时,为照顾父母,笑笑和母亲还在老家生活。笑笑至今记得,父亲每次回家探亲,特喜欢干农活,她就跟在父亲后面跑来跑去。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亲才离开山东,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1997年,莫言从部队转业,后专业搞写作。

2000年,管笑笑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也许是受父亲影响,笑笑对手写的书信情有独钟,不仅用钢笔,还经常用毛笔和宣纸给父亲写信。这让莫言深为感动,他把女儿用宣纸写的信贴在客厅墙壁上,有空便细读品味。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04

《红高粱》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日本鬼子为了报复某个村庄的村民对他们的攻击,准备对这个村庄进行报复,结果在路上,因为一个人指错了方向,导致另一个村庄的一百多个百姓被杀害。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这部作品是莫言在军艺生涯中完成的,他共写出了80多万字的小说,其中包括《红高粱家族》,1986年发表后,在文坛上引起震动。莫言把《红高粱》电影版权以800元卖给了张艺谋。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自此莫言红了,莫言文化形成了。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1981年 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97年 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

2000年 《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1年 《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3年 《檀香刑》获第1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5年 再次失手于茅盾文学奖。《四十一炮》获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生死疲劳》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系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回顾往昔,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了许多苦难,但最终我没有疯狂也没有堕落,而且还成了一个写小说的,到底是什么支撑我度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就是希望。”——莫言

读一读,莫言

读一读,莫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