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渌江湾)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曾经,吃饱穿暖便是幸福;曾经,瓦片遮头便已知足;曾经,出过远门只在少数……如今,漫步渌口大地,百姓的生活画卷愈来愈温暖动人: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医院看病也不再困难,各种社会保障年年提标扩面……

经济是发展的“转数表”,民生是幸福的“度量衡”。让群众感到幸福的事,往往就在家门口、眼皮下,有的看似“细枝末节”“柴米油盐”,却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渌口区始终把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着力解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娱有所去”等问题,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朱亭古镇社区,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下棋。谭蓉 摄)

在这里,我们看到——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医疗服务收费更低。近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3.6亿元,启动并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乡村学校“五小”工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项目,对区域内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实行“五免一补”,顺利通过“教育强县”“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2015年1月1日起,城乡医疗机构同时免收门急诊挂号费及诊查费,这一举动在全省尚属首次;2017年,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一购买“扶贫特惠保”,并正式启动“医共体”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了“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格局。

在这里,我们看到——社会保障日臻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连续5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低保、五保户集中供养、大病医疗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津贴等实现提标扩面;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便民服务中心、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覆盖全区,获评“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在这里,我们看到——住房就业更加便利,社会治理亮点频现。该区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租赁等方式共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去年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控制在3.2%以内;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幸福渌口”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行动,着力构建平安建设立体化大防控体系,区、镇、村三级设立标准化的网格管理中心。该区连续14年保持平安县(区)荣誉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三年获评省先进,公众安全感测评排名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名。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湘春农业吸纳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在这里,我们看到——小康路上,贫困群众一个不落。产业发展“四跟四走”,积极探索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贫困户通过“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行动、公益性岗位,掌握了一门技术、实现了固定增收;建立生态扶贫中长短相结合的多元增收渠道,提高贫困人口补偿、就业、财产性收入;住房保障一户一策,2018年危房改造开工617户、竣工380户,易地搬迁107户335人;教育扶贫一人一案, 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一人一档”;健康扶贫一病一方,为所有贫困户缴纳医疗保险,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特惠保等全部纳入“一站式”结算,全面实行送医上门、家庭医生签约、先诊疗后付费等系列服务,贫困户建档率、签约服务率均达100%;实施“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机制,创新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介,2019年,这一扶贫扶志创新举措,被写入全国扶贫扶志研讨班主题报告,称为扶贫攻坚“渌口经验”,并入选全国扶贫扶志典型案例……如今,渌口区已脱贫2471户767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7%。

……

幸福从何而来?就从这些民生实事中来。

一个个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项项民生保障措施有效落实,一份份民生清单让百姓倍感温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渌口能有城与乡共发展共繁荣、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百姓的事牢记在心、常抓在手,正是得益于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在了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上,落在了百姓的心里。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家庭医生上门看诊)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之育婴师培训)

花冲村:从贫困村到航空滑翔运动基地

花冲村地处渌口东南边隅的山区,由原花冲、太安、黄泥三个村合并而成,辖23个村民小组485户1945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过去连一家像样的商店都没有,属省级贫困村。

2015年,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工作队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实行能人带动、捆绑发展模式。村里成立康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黄牛、黑山羊、优质稻、鱼类等种养殖业。38户贫困户全数纳入合作社,除了每年能从合作社分红外,还可在村里担任护林员、保洁员、合作社工人等,领取薪酬。

扶贫开发工作既要关注眼前,更要放眼未来。在工作队牵线搭桥下,湖南华创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选址花冲村建设航空滑翔运动项目,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股权各占一半,建设内容包括滑翔运动;滑草、索道、自行车等户外体验;谭公殿游览、桐古溪垂钓和农家乐。

规划既定,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跟上。工作队筹资340万元,硬化村道20.5公里,加宽道路11.5公里,在村道两旁、种养殖基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谭公殿等处安装太阳能路灯近300盏。整修桐古溪,兴修水圳水坝,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铺设管道2000余米,从长绿林场引来山泉水,全村200多户、600多人受益。

据了解,今年10月,花冲村有望举行航空运动赛事,将帮助提升花冲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网格走亲,党群同心”大走访干部上门讲政策)

精准为民,跳起幸福渌口“圆舞曲”

(大走访干部与联系户一起收割油菜)

大走访: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结对子”

渌口镇高泉村的肖开加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回乡创业后创立了旺兴铁木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因公司知名度低,业务拓展困难,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肖开加的走访责任人区房产局黄富强了解情况后,积极打听联系对接企业,顺利地与位于南洲工业园的达嘉包装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接上头”,两家公司签下合作协议。肖开加高兴地说:“大走访活动解决了我的实际困难,党员成了亲人啊!”

去年来,渌口区组织全区111个单位、9015名党员干部与96632户老百姓结对子,并公开“您有困难找我们、您要咨询政策找我们、您需要代办服务找我们”3项服务承诺。

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一线,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一个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动人故事不断上演——

区总工会帮助南洲镇江边村的贫困户陈顺民建起小型机械加工厂,并牵线搭桥,助其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联系。一农户因未被评上低保户一直心存不满,对镇村干部态度冷漠甚至恶语相向,干部刘钰花经常上门与其谈心,又为其申请了轮椅解决实际困难,终于融化了其内心的坚冰。南洲镇湘东村的张谷良家境贫困,区政府办的包达帮其联系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学习,又为其争取了公益性岗位公路养护员,张谷良有了自我“造血”能力。渌口镇油圳村基础设施较差,区城管局给村里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群众出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