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再去參加公務員考試晚不晚?

當然不晚,碩士研究生以下學歷在35歲以內都是可以報考的。並且像部委、省廳一級,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一般要求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我們正常情況下研究生畢業是25歲,加上2年工作經驗27,這樣算來,29歲也比標準年齡晚了兩年而已,能踏著節拍向前走的人很少啦,人生路很漫長,在某個節點上耽誤一下再正常不過。所以,29歲參加考試正當時。當然在這個階段都已參加工作,一般也成家立業甚至有小孩兒了,時間精力不如剛畢業沒多久的小夥伴,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

29歲再去參加公務員考試晚不晚?

如果決定要考,並把考公作為唯一目標,就不要給自己留任何退路,要全力以赴,並且做好周全周嚴的準備。我把一個30+寶媽的備考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她的經驗經歷能給你帶來希望,方向和力量。以下是經驗原文:

我以前同事標籤:寶媽、在職、年過30、工科狗,寶媽和在職兩個標籤讓她成為公務員考試大軍中相對來說比較辛苦的一類,所以她的經歷對於還未上岸的小夥伴,能帶了一些的信心和力量。

公考經歷

2017年9月省考,行測70.6,申論53.5,慘敗。

2018年4月省考,行測66.5,申論69,招兩個人,我並列第三吃麵,筆試成績距前兩名相差較多,面試發揮平平,慘敗。

2018年12月國考中央部委,行測66.5,申論67,比面試分數線多了14分,我猜應該是筆試第一。後來以面試85分,順利上岸。(2019國考省部級相對往年,申論壓分比較嚴重)

29歲再去參加公務員考試晚不晚?

公考的辛酸

沒有偶然的成功,每個成功上岸的人背後肯定都有一段辛酸的備考經歷,大多數人都是考了幾次之後才成功的。當看不到進步而焦慮時,當考試失敗而消沉時,我會在論壇各類平臺上瀏覽一下前輩們的經驗貼,讓我感覺到,很多人當初像我一樣困頓、掙扎和努力,都曾屢次遭受失敗的打擊。慢慢地,心理上越來越平靜,不孤單,不猶豫,每天堅持埋頭刷題,堅定前行。

作為寶媽,公考路上最大的辛酸不是複習看書有多辛苦,而是不能全心全意地陪伴寶寶,寶媽們肯定都能體會我的感受。我跟每一個寶媽一樣,非常疼愛自己的寶寶,寶寶也很黏我,我不想因為考試,耽誤了親子感情建立,錯過了孩子人生中的各種第一次,所以,我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雖然每天都規劃了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每次因為要看書備考,家人不得不把寶寶帶出去玩,被抱走時那撕心裂肺的哭聲是我最難忍受的。我知道這時候的狠心只是暫時的,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她創造一個更好的平臺。

對於30+並且又在職的一些寶媽們,在公考大軍裡我們和別人一樣,一樣要經歷上萬道題目的練習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我們卻又和那些沒娃的“小年輕”們不一樣,他們下班後的時間都是自己的,而我們卻要面臨更多家庭和寶娃的羈絆,所以需要更堅定的意志和更科學的備考計劃和方法!

公考經驗

筆試篇

(一)行測

行測完全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經常看到前輩分享行測要有10000題的訓練量,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那麼多題,要猴年馬月才能做完呢。現在回頭看自己做過的題目,絕對有過之而不及,應該可以達到15000題以上。

言語理解、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三大模塊是重中之重。在瞭解了各個模塊的解答方法後,需要大量的練習,不斷揣摩這些方法在解題過程中的實際運用,慢慢地把方法內化,形成自己的解題套路,熟練應用。

我的做題順序: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言語理解--數量關係--常識判斷。自我感覺這樣正確率會高一點,試卷發下來就直接看圖推題,判斷推理題做完後,注意力剛好高度集中,適合做資料分析題,然後放鬆頭腦做言語理解,如果把判斷推理和言語理解連在一起做,文字量有點大,不利於集中注意力。

判斷推理:圖形推理題需要熟練掌握常見的解題規律和大量的訓練,遇到不會的,直接跳過。類比推理題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通過造句找到題幹中各個詞語之間的關係,對應找出與題幹相同的即可。加強削弱題推薦小月的視頻,講得透徹易懂。推理類題目要掌握邏輯公式,把題目中的文字轉化成公式,對應推導,不要過多注意文字的實際意義,更不要嘗試用常識去推導。

資料分析:這個模塊最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力爭得滿分。要掌握各種計算公式,熟練套用,簡化計算方法有很多種,建議不要花太多時間研究計算方法,把一兩種應用熟練就好,實際解題中計算量並不大,我習慣使用首位法、小數化分數法(16.7%=1/6,14.3%=1/7等)。

言語理解:邏輯填空題重點關注空的前後部分,所填選項一般與前後文都是並列關係(解釋說明)或遞進關係,找到所填詞語描述的主體以及它與前後文之間的關係,就能自信地選出答案了。片段閱讀題的重點是梳理每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總分、並列、遞進、轉折等等),剛開始速度可以放慢點,一句一句分析,練習多了以後,看到幾個關鍵詞就知道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內容可以跳過。

數量計算:其實這部分是我最喜歡的,但是由於行測題量太多,時間有限,每次模擬下來,這個模塊的準確率只能達到60%。不建議投入太多時間,性價比不夠高。

常識判斷:這個模塊我完全沒什麼經驗可談。我的知識面比較窄,也學不會論壇上看似實用的推理方法,而且這部分我是放在最後一個模塊做的,也沒時間仔細讀題,幾乎全是蒙的,只有幾道涉及化學、物理類的題目會認真看題。

(二)申論

我對申論曾經有很深的誤解:申論材料只是為了讓考生熟悉所討論的主題;想要做好申論,必須熟悉社會熱點和政策;申論大作文全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文筆,文科生比理科生優勢更明顯等等。

後來,我在知乎上看到大白寫的關於申論客觀化的經驗貼,覺得醍醐灌頂,有撥雲見霧的感覺。瞬間讓我這個工科狗興奮了起來,事實證明,最後67的申論成績也是很不錯的,我們當初一起參加面試的同學,我的申論成績最高。關於申論,我總結了以下幾個點:

1.申論的小題目只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概括題,一類是帶有邏輯的概括題,所有的答案几乎都可以從材料中找到,而且要忠實於材料,用詞與材料保持一致,完全不需要自己發揮文采(偷樂)。

2.只要理清材料的邏輯,讀懂題目的方向,就能開始作答,但是想要得到理想的分數,還需要多練習,要思考“這句話為什麼不是答題要點”,而非“這句話為什麼是答題要點”,學會尋找“潛伏”的要點。

3.堅持每天一兩道小題的訓練量,每次做完之後都要認真分析作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卷面問題;要點尋找全面性問題;要點表述準確性問題;要點關鍵詞精煉性問題;要點之間邏輯層次梳理問題,與要點深加工問題。

4.申論大作文把握好主題和分論點是關鍵,化整為零,逐段突破。必須花大量時間學習尋找分論點,只要分論點正確,分數就不會太低。

首段:開頭積累幾個表述意義的句子,特別有用,而且出彩,中間採用原因分析法或者重要性分析法,最後背景句加觀點。

關於意義分析的句式,我總結了這一些:

()是()發展的重要保障。

()是決定()的最深層要素。

()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是助推()的重要引擎。

()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成事之要。

這些句式規範嚴謹、朗朗上口,符合機關表達習慣,寫在開頭部分,很容易給閱卷老師一種文字素養較好的“錯覺”。

尾段:直接整理出幾個好套用的模板,尤其是考試時間只剩下幾分鐘的時候,能幫助我們完美收尾。比如,我就整理了這樣的一個結尾模板: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惟其磨礪,才始得玉成。在XXX的過程中,只要我們本著XXX的心態/態度,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精心打磨,就一定能夠開拓XXX的新境界,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描繪濃墨重彩的一筆。

XXX是主題詞,你可以試一試,是不是挺好用的。這種結尾咱們只要是整理3個左右,考場基本上只要複述轉化成為文字即可。

再來一個結尾模板: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當前,我們要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契機,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魄力,“開工沒有回頭箭”的決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在(1)上擔當作為,在(2)狠抓落實,在(3)上務求實效,全力開創(4)新局面,為開啟新時代偉大征程描繪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個模板中,只需要在1、2、3三個地方填上分論點中動賓結構的對策要點,4這個位置替換成為寫作主題即可。

中間主體段落結構:觀點是什麼(分論點)+為什麼提出這個觀點+如何落實觀點

第一句話表明分論點,前半段採用原因分析法或者重要性分析法或者危害分析法,後半段對策展開。

在根據題乾和材料確立分論點之後,段旨句表達上的加工優化能瞬間為文章增色,當然這種和結構上的工整對仗就需要在平時刻意強化練習,不要相信考場上的靈光乍現,所有的靈感都是源自平日的刻苦紮實訓練。

我平時總結了這些亮點表達,以求在考場上結合主題實際靈活應用。

以(1)助推(4)落地生根;

以(2)助推(4)枝繁葉茂;

以(3)助推(4)開花結果;

實現/繁榮(4),要(1),吹響“集結號”;

實現/繁榮(4),要(2),放穩“壓艙石”;

實現/繁榮(4),要(3),壓實“責任鏈”;

以上句式中,4是主題,1、2、3是分論點關鍵詞。

作文具體寫作中,絕大多數的論據和論證都可以從材料裡找到,自己只需梳理一下邏輯,精煉一下語言,貫通成文即可,這就像是做菜,所有的菜、肉、佐料都是現成的,自己只需按照一定的邏輯脈絡,加工完成就可以了。這一招後續再更新哈。

面試篇

進了面試之後,我先是報了一個網絡班,然後還有時間,就報了一個地面班,現在回頭反思,要搞好面試,我認為需要過以下幾關:

面試的第一關: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勇敢發聲。我屬於內秀型的,在人多的場合說話都會臉紅。起初隔著屏幕答題,我都心跳加速,緊張到呼吸急促,想好的觀點也不能流暢地表述,總是話到嘴邊卻開始遲疑該用哪個詞表達才好。但是這就是面試,必須要表達出來,並且要表達好。有一位最近前年上岸的表哥跟我分享經驗,

面試敢於開口,已經贏了部分對手。不管咱們表達的是否流暢、內容是否清晰,敢說是第一位的。

面試第二關:逐字稿只是個過渡,要擺脫對文字的依賴,只寫提綱,根據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就好。因為一開始開口說話很困難,我開始投入大量的時間寫逐字稿,估計寫了不下三十篇,寫了改,改了寫,但是對比一些“標準答案”,感覺依然很口水話,沒有什麼亮點可言,這讓我無比痛苦和糾結。後來請教了一個上岸部委的師姐,她跟我說,面試答題與機關寫作不一樣,書面語言比較規範嚴謹,而面試交流的語言只要清晰明確表達意思即可,生活化的語言完全可以答好面試題,並且更有一種交流感。先期寫逐字稿是為了疏通邏輯層次,後期只要羅列思路要點和亮點關鍵詞就可以了,學習中後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逐字稿上。

面試第三關:熟悉了各個模板的答題思路後,就要張嘴不停地答題。剛開始以典型題目為主,反覆答題反覆錄音,每次答題都要比上一次在內容豐富程度和表達流利程度上有所進步。自我感覺只要開口答題就會有神奇的收穫,邊想邊說,越說嘴巴就會越順溜,有的時候甚至會靈光一現,說出一些自己都覺得很讚的句子。

小提示:面試沒有“標準答案”。不得不說,起初我見到欣賞的答案,都有種強烈的衝動,想把所有的答案都背下來,用以規範語言、增加亮點。但是一段時間後發現這樣做其實很愚蠢:

一方面,題目太多,都背下來不現實,題目千變萬化,即使背下來了也不見得有用;

另一方面,答題的思路比語言更重要,花太多時間背答案,花在思考上的時間就少了,得不償失。想要把一道題答出彩,應該花更多地時間在思考上,多豐富答題內容,比如意義、危害和對策,尤其是對策,很容易遷移,可以舉一反三。

關於地面班

我是從筆試結束就開始複習面試了,前後總共兩個半月,其實在春節前夕,網絡班基礎課程就已經上完了,結構化面試我基本已經能夠應付,但是因為精神壓力太大,變得很焦慮,所以開始關注某公的全封閉地面班,費用實在高得讓人咂舌,為了萬無一失,一咬牙一跺腳我還是報了名,但從實際培訓結果來看,性價比實在是低。

地面班老師的水平真的是不敢恭維,老師都是職業講師,不是體制內的,口才很好,責任心也強,但答題內容不是特別務實,也不能像網絡班的兼職老師那樣給出很中肯的點評和指導,而是對所有學員都極力表揚,鼓舞士氣,糾正的永遠是舉止、神態這些表面的東西,而這些方面我做得都比較好。

我是大年初四開始地面培訓的,跟我一起學習的三位學員在來某公學習之前,居然都沒有任何公考面試經驗,也沒提前進行任何複習,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12天的培訓上,這點讓我很吃驚,而我自己是知道進面的時候就已經火力全開進入面試備考狀態了。因為他們基礎太差,整個培訓過程中,我能感覺到他們三個的進步,但是卻幾乎不能從他們身上吸收到養分。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都在培訓,貌似很充實,但幾乎沒有思考總結的時間,於我而言就是浪費時間,尤其是前期講基礎理論的時候,所以,我晚上一般會翹課,繼續參加晚上在線刷題課。

建議:面試報班是需要的,最好是網絡班和地面班都報一下,網絡班注意對比以往口碑,試聽一下公開課,網絡班主要練習思路和內容,地面只需要報那種刷題強化班,體驗一下面對面答題的感覺就好。相對金錢來說,時間機會成本才是最寶貴的,地面班待太久反而會耽誤有限的學習時間。

關於崗位選擇

一些部門如眾所周知的發改委、財政部、全國人大等強勢部門,面試時候肯定是要綜合考慮的,其中畢業院校、性別、年齡都是重要參考因素,我在面試的時候看到了考官手裡都有我的報名表,他們在我回答問題時還會不時翻看。如果非名校、大齡寶媽的話,建議避開這些強勢部門,還有很多部委如民政部、農業部、人社部、體育總局等部門,對名校和性別沒那麼看重,競爭也沒那麼激烈。年齡在公考中雖然不算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31歲也絕不是一個優勢了,我體檢時都發現入圍的基本都是90年或者更小的。對於30+寶媽而言,複習時間有限、年齡沒有優勢,一定要謹慎選擇崗位,建議避開大熱崗位和強勢部門,因為真的沒有幾次機會可以浪費了!

當然,對於更多剛應屆畢業,工作時間不久學習精力充沛的小夥伴來說,你們有夢想就勇敢去追吧,強勢部門競爭再大,終究會有人榮登錄用名單,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你?!

好了,以上就是我公考經驗的分享,如果能夠對你有些幫助,那是最好的。祝大家都能通過努力,走向心儀的崗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