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对于一个平凡人而言,无才无德,厮守一份平淡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这并不会产生任何的矛盾和纠结,也不会有灾祸和痛苦。

但是对于一个拥有一些才能的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时,这个时候矛盾出现了,痛苦也就出现了。

因为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成为了所谓的“怀才不遇”,如果不能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调节这一份矛盾和纠结时,自己的内心则会越发的痛苦。

《易经》中有一篇章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以不一样的心态去调节,能让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境遇达到一种平衡。

《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初九曰:潜龙勿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初九爻辞中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怀才不遇”。

自己具备一份才能,但是无法发展,自己具备一种居上的能力,但是外在处境却居于下位,成了所谓的“潜龙”。

孔子的《文言》之中,有一句话说:龙是形容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行为坚定不为世风转移,没有追求虚名,即便是避世隐居其中,也不会有苦闷和烦恼,言行不为众人所欣赏,但是也没有烦恼。开心的事情就实行,忧患的事情就避让,内心坚定不可动摇,这是“潜龙勿用”的一个品质。

“潜龙”就是从内在素质上看,具有一份阳刚和才能,但是无法施展,因为外界环境的压抑和束缚,不得已的居于下位。

《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如果说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面对着怀才不遇的时候,内心必然是焦急和痛苦的。面对这样一份境遇,一定要有一种调节的心态,让内心逐渐平衡,而非处矛盾和纠结之中,因为那样会让内心更加的偏激和加重自己的戾气。

真正的“潜龙”应该把怀才不遇的一种处境,看作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特殊磨练。

在这样一个心态之下,一定要保持平和,持守自己的自尊自强,不要因为世俗的观念而改变自己的原则。

大多数人怀才不遇,都是因为自己性格过于正直,过于刚正,无法让自己圆融的融入生活之中。但是切记,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也要遵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个本分,即便是时运不济,暂时隐居于山林之中,也不要因此感到苦闷和烦躁。

不要发牢骚,更不要丧失自己的底线,委曲求全的去向世俗妥协,即便是怀才不遇,即便是受到了一些打击,也要心平气和。

《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这就如同在《文言》中所所说的:不要去追求所谓的虚名,你所认为的怀才不遇,只是你主观想去追求那些外在的欲望和名利。

不必要追求虚名,超脱于事外,不要有什么苦闷,这并非是一种不好。如果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反而是磨练沉淀自己心性的一个机遇。

正如同苏轼的一生来说,苏轼非常的有才华,非常有抱负,有一份报效国家的期望和愿景。

但是苏轼因为过于拥有才华而锋芒毕露,在仕途中经历挫折之后被贬到黄州,在这几年时间里面,经历了蛰伏和沉淀,在这沉淀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平和温润的性格。

这对于苏轼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

《易经》潜龙勿用:将怀才不遇,化作沉淀蛰伏

而我们强调的正是这样一个智慧,当处于低谷怀才不遇的时候,要把这一切视作自己历练的机遇,当你度过了这个机遇,那么一切便是一种光明。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