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飛賊幫凶”,八路軍一見就集體開槍擊斃,不然後果嚴重

人類馴化了許多飛禽走獸,其中有不少被運用到戰爭中,人們熟悉的就有戰馬、狼犬,還和一系列成語緊密相關,如“犬馬之勞”“鷹犬爪牙”,等等。

如果要說有一種人類馴化出的動物,能夠憑一己之力就可能決定戰局勝負,是不是難以置信?其實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因為有一種傳遞信息的動物就有此作用。

古往今來,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中,信息往往是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戰爭關鍵時刻,一條重要信息被及時傳出去,就有可能左右戰局勝負。

比如戰爭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在最後時刻,就是因為聯繫不上他事先派出去的克魯西將軍,手中再無兵力可用,才致使一代雄傑從此退出歷史舞臺。法國人對拿破崙關鍵時刻未能有效將信息傳出從而兵敗滑鐵盧深深遺憾。後來法國人貝爾在幾十年後發明了電話機,他和助手在試驗接通電話的一瞬間,發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克魯西嗎,我是拿破崙,我命令你帶兵立即向我靠攏!”

那麼,在沒有電話電報的古代,軍隊是怎樣傳遞命令和各種信息呢?派傳令兵是最常見的。但如果距離過於遙遠,那麼就需要一種會飛的助手來完成這一使命。本文介紹的在戰爭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神奇動物,就是信鴿。

日軍“飛賊幫兇”,八路軍一見就集體開槍擊斃,不然後果嚴重

人類在古埃及時期就發現,鴿子有非常高超的導航識途能力,能夠從很遠的地方準確無誤飛回自己的巢穴。這種能力經過不斷馴化後,孕育出不少新的信鴿品種,它們被用於遠距離傳遞信息,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戰爭中。從中世紀開始,西方軍隊就有了專門傳遞軍事情報的軍鴿。

中國同樣在隋唐時期,就馴化出信鴿,並被來華取經的日本遣唐使學會馴化技術,並把信鴿帶回了日本。在日本戰國時代,開始出現傳遞情報的軍鴿。近現代日本走上侵略擴張道路,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按照西方制度建立了近代日本軍隊,不僅武器裝備完全採用西式,就連軍馬、警犬等軍用動物也引入了新的品種,進行馴化和培育。明治26年,日軍開始建造第一個軍鴿鴿舍,標誌著日軍開始運用現代軍鴿。

日軍“飛賊幫兇”,八路軍一見就集體開槍擊斃,不然後果嚴重

日本軍鴿為日軍立功最重要的時期,當屬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當時儘管已經發明電報,但並不能普及到每一支部隊,所以每一支日軍部隊,都會配備自己的軍鴿飼養員和訓練員。他們負責軍鴿的飼養調教,並與通訊部門攜手,將信息紙條綁在信鴿腿上,進行放飛和接收。這種方式非常有效,使日軍信息傳達暢通,在日軍上述兩場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到了侵華戰爭,日軍已經完全普及了軍用電臺,但仍會在戰爭中使用軍鴿,依舊像日俄戰爭時期一樣配備軍鴿飼養員。抗戰時期,日本民眾被動員起來,做各種名義的“報國行動”,如“軍刀報國”“勤勞報國”,其中就有一個“軍鴿報國”,就是那些飼養優良品種信鴿的日本家庭,奉獻出自己的信鴿作為軍鴿,讓日軍的軍鴿數量始終很充足。

我軍很快也發現日軍有這樣一種小小的“飛賊幫兇”,發現它們的危害其實比那些“東洋大馬”和日本狼狗還要嚴重。因為一隻小小的飛賊,就可能引來千百名兇惡的日軍,撲向準確的攻擊目標。

八路軍對此非常重視,他們的辦法是,一旦發現日軍中有揹著鴿籠的飼養員,就優先重點消滅。如果發現日軍放飛軍鴿,就命令戰士用密集排槍,將信鴿擊落!

日軍“飛賊幫兇”,八路軍一見就集體開槍擊斃,不然後果嚴重

當然,這些方法並不十分奏效,最好的方法,還是摧毀日軍飼養軍鴿的基地。日軍在南京建有最大的軍鴿培育基地,防衛嚴密。南京的老百姓剛開始還以為這是飼養的肉鴿,後來知道這是日軍的罪惡小幫兇時,南京人就自發地用彈弓和鳥槍,試圖打死它們,但軍鴿被訓練得機靈警覺,非常不容易擊中。

南京居民華榮龍,因為其小舅子經常要為日軍運送新鮮事物,所以一次華榮龍就跟著小舅子來到日本軍營,在軍鴿飲水水源中撒下毒藥,當天,日軍鴿籠裡的軍鴿就死去大半。立下大功的華榮龍帶著家人連夜逃走,氣急敗壞的日軍把他家房屋燒成白地。抗戰勝利後,南京市民湧入日軍軍鴿基地,將籠子裡的飛賊一網打盡,抓回家美美吃了一頓軍鴿肉。

日軍“飛賊幫兇”,八路軍一見就集體開槍擊斃,不然後果嚴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