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雲南旅遊哪裡可以看到最原生態的少數名族?

一人獨守一夢


雲南本地人,首先說下雲南各地少數民族的分佈:

版納,傣族

紅河,哈尼,彝族

楚雄,彝族

大理,白族

麗江,納西族

香格里拉,藏族

當然這些地區,除了主要分佈外,還有很多民族居住。比如大理,是白族自治州,還有很多彝族,藏族,者麼等通過嫁娶等居住在此。

如果想看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最好自駕,到各自治州下面的村子裡。地地道道的民族風,熱情好客的村民正等著你呢。





小村和小鎮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有1600萬左右,佔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一共有52個民族在雲南居住(裕固族、東鄉族、珞巴族、赫哲族這4個民族在雲南沒有),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就有26個。分別是:漢、壯、彝、苗、回、白、哈尼、 傣、傈僳、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族。而這當中又有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所以要了解少數民族風情,去雲南是最適合的。


就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雲南以下地方可以看到比較原生態的少數民族。


金平,邊陲秘境。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位於雲南最南部,跟越南接壤,縣城距越南邊界直線距離只有不到8公里。縣內世居著苗族、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漢族、壯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當中的近90%,是真正的少數民族縣。而且當地根本沒做什麼旅遊開發,外地過來的遊客基本上沒有。我當年到金平後,在當地剛認識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你走到街上,所有的當地人都會知道你是外地過來的,因為我們這兒很少有陌生人出現在街頭。”


金平山地為主,對外交通公路是唯一方式,而且公路等級也不是很好,正因為這些原因,才造成金平一直為外界少知,而金平境內的各少數民族村寨,可以說是非常原滋原味的了。我去到金平的那幾天,連語言交流都經常發生困難,還好剛認識的一位住在本地的朋友,給我的金平之行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印象比較深的是在當地一位面的車司機的帶領下,去參觀了山上的一個沙瑤村寨,還巧遇一位剛從外地打工回來的沙瑤小妹妹,她會說漢語,就帶我去她家參觀,還專門換上了一身民族服裝讓我拍照,作為感謝,回去後把照片洗了寄給她(這也是我外出給別人拍照後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另外,紅頭瑤村寨之行也很有意思,有專門一文寫到這個,這裡就不再重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金平縣各民族主要節日:

  • 苗族有花山節,一般在春節後幾天舉行,地點每年都不一樣,通常是在靠公路的村寨,也沒什麼特別平的場地,還沒播種的莊稼地,就經常成為主要的山花節場地。之前我也專程去參加過文山的山花節,感覺漢化程度比較高,金平的山花節從著裝上來看,基本沒漢化的跡象。

  • 瑤族盤王節、目蓮節、乾巴節。

  • 傣族男人節、潑水節、金邦節、偏米節,其中者米鄉的“男人節”最具傳統。

  • 哈尼族幹拖拖、昂瑪窩、苦扎扎節。

  • 彝族的火把節、姑娘節等。


瑞麗,感受傣族景頗族風情。


瑞麗位雲南西部,跟緬甸交界,是緬甸翡翠在中國市場最大的交易口岸,也是我國傣族和景頗族的主要聚居地。要了解這兩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一定要去德宏州的瑞麗一帶。


瑞麗的傣族村寨通常在靠水的平壩上,而且有傣族村寨的地方必有鳳尾竹,《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經典名曲大家不會陌生,它講述的就是在瑞麗傣族村寨發生的青年男女故事。離開瑞麗城區,往鄉間方向走不遠,就不斷地能看到許多傣族村寨,我也不記得當年走過了幾個這樣的村寨,全部不記得這些村寨的名字了,在果園裡向人家買過還在樹上的水果,在村寨裡被一小傣族妹妹拉著手問我有沒有女朋友(真事來著),遇到一正在摘柚子的老鄉,還被人家拉到家裡一起剝開剛摘下來的柚子……


國內的景頗族基本上都在瑞麗,她們的村寨一般住在山上,要過去最好找當地人帶去,會免去許多麻煩。我當年是由落根在當地的一位知青帶我過去的,還吃了地道的景頗族菜,酸辣的味道至今還記憶深刻。


德昂族也是瑞麗的土著民族之一。它們居住比較分散,多在半山坡和盆地邊沿。



怒江地區。


怒江州是我國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其中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數民族,怒江州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佔總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佔51.6%,也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地區。


坐車沿怒江一路過去,就能看到許多少數民族村寨,只是房子幾近漢化,還有許多教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看似非常偏遠的怒江地區,宗教影響卻非常大,教堂可能也是國內最多的。


從貢山,還可以去到我國最後通公路的民族——獨龍族所在地獨龍江一帶。我當年在貢山費了好大勁,都沒找到車過去,就放棄了進入獨龍江,現在看來是一大遺憾。




雲南原生態的少數民族地區,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那幾個。以上只是我親身經歷過且印象比較深的地區。去那些地方,安全不可小視,最好有當地人陪同,防狗是第一件大事,切記!


流浪的石頭高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些少數民族至今仍保持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 來到雲南旅遊,如果把目光投向滇西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那裡有一條美麗的怒江大峽谷,茫茫的碧羅雪山和巍峨的高黎貢山之間形成的高山峽谷地帶生活著傈僳族和怒族。怒族是生活在怒江大峽谷的土著民族,以前靠射獵和採集為生,新中國成立後才翻身做了主人,如今依然生活在中緬邊境地區,依然保持著原生態。傈僳族則是外來民族,不堪被麗江的納西族土司壓迫,整族翻越碧羅雪山來到怒江大峽谷,成了這裡新的主人,如今的傈僳族村寨遍佈怒江兩岸,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也保持著原生態。

  • 在怒江大峽谷深處的貢山縣,還有一條獨龍江峽谷,那裡生活著剛剛整體脫貧的獨龍族。獨龍族可以說是中國最最原始的少數民族,生活在周邊民族的最底層,備受壓迫,那裡的女人紋面來躲避外族劫掠。解放後其族名還是周總理親自給起的呢!以前完全是刀耕火種,從原始耕作一步進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隨著獨龍江公路和隧道的建成,雖然還處於險遠之地,但已經與外界融為一體。

  • 在滇西南的臨滄市滄源縣和普洱市西盟縣,也生活著曾經刀耕火種的佤族兄弟。這裡處於阿佤山核心,也屬中緬邊境地區。在滄源縣的翁丁佤寨保存有中國最後的翁丁部落,生活狀態依舊很原始也很生動,每年的4月29日—5月2日都有盛大的摸你黑狂歡節,令遊人驚喜不已。


我是健行漸遠見春光,喜歡長途自駕旅行,樂於分享旅途快樂,彩雲之南的少數民族各具特色,以上介紹的這四個少數民族很好地保持了本民族的原生態民族特色,非常值得大家前去一窺精彩。

健行漸遠見春光


到雲南旅遊哪裡可以看到最原生態的少數民族?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生活在獨龍江邊的獨龍族,至今都還保有著原生態的生活狀況。服飾,紋面,飈牛,男女都丟煙鍋頭吸旱菸等等,現在都仍保存了著。所以,要看到原生態的少數民族,唯有貢山才有希望看到,除此以外,說到原生態三個字,其它地方可能看不到了。

建議:每年四月份在貢山縣丙中洛舉辦的趕花節期間去比較合適,那個時候,各小數民族都集中在這裡參加趕花節,也可以看到原生態的了。趕完花會,再進獨龍江。

線路:怒江的美麗公路通車在即,到時交通方便,到獨龍江也就方便了。

還有線路是:大理一麗江一香格里拉一德欽一斯那一貢山。

大理一維西一斯那貢山。

所推薦的線路都是旅遊線。



楊哥的


雲南聚居著25個民族,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近1/3。彝族主要分佈在滇東北、滇中和滇北廣大地區;白族主要分佈在洱海周圍及鄰近地區;壯族、苗族主要分佈在滇東和滇東南地區;傈僳、怒、獨龍、哈尼、傣、拉祜、佤、景頗、布朗、納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佈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廣大地區。另外,各民族民住的立體分佈也較明顯。白、壯、回、納西等族多居於平壩;傣、阿昌居於低熱河谷;彝、哈尼、拉祜、佤 、景頗、布朗、瑤、德昂多居於半山區;苗族多居於高寒山區;藏和普米居於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獨龍族則分佈在怒江、獨龍江兩側的山區


飛哥邊走邊看


一般而言,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南與滇東南的民族風情較為濃厚,而旅遊開發較好的地方是滇中、滇西、滇西北、滇西南和滇南等地,滇東南和滇西、滇西南部分地區也有一些待開發的少數民族原生態區域,有比較獨特的民族旅遊資源。但民族風情的濃郁程度與交通與基礎設施的發展狀況往往成反比,如果你不在乎這些,就得作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和旅遊自助準備。 交通狀況:從昆明前往各民族自治州的州府或者地市首府都有專線直達班車,也有支線航班通達,但從州府或地市首府前往更偏遠的縣城或鄉下交通就不是太方便,除非是旅遊熱點地區,有些原生態的鄉下地區甚至不通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