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著名的“八德”,搞明白可不是郭德綱啊

說起相聲,大家肯定第一的想法就是德雲社吧!相聲這個藝術的表演形式在各個團體不管民間還是官方團體的努力,走出了國門,讓國際都知道這項中國的文藝,如今相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文藝,現在大火的肯定就是德雲社相聲演員,如郭德綱,于謙,岳雲鵬等等。相聲的輩分也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說有“八德”之稱的八位相聲藝術家。這八位可以說是相聲的第四代,郭德綱,于謙現在說是相聲的第八代。

李德鍚原名李佩亭,藝名萬人迷。北京人。時人譽之為“相聲大王”,李德鍚提倡“準口”,反對“死口”,對後輩起到了示範作用。他認真鑽研,勇於實踐,常常使用不同素材豐富一段節目。相聲《八扇屏》裡讚揚古人事蹟的“貫口趟子”,原來有八段,比較長,一般演員表演時只用四段,李德鍚表演時,除了用“苦人王佐”或“莽撞人張飛”輪換著攢底以外,前邊贊人物時將項羽、周瑜、苗廣義、尉遲恭、姜尙的“貫口趟子”輪換使用,使藝業受到錘鍊,觀眾也感到新鮮有趣。現存的錄音作品李德鍚、張德泉《巧對春聯》李德鍚、張德泉《賣春聯》李德鍚、張德泉《唼封錢糧》李德鍚、張德泉《燈謎隱語》。

相聲界著名的“八德”,搞明白可不是郭德綱啊

裕德隆,清末民初相聲藝人。一說名玉德龍。滿族。是德字輩大師兄。因麵皮黎黑,襯得二目大而潔白,人送綽號“瞪眼玉子”,並以此為藝名。長年在北京天橋撂地賣藝,擅長白沙撒字,以單口相聲為主,拿手節目有《康熙私訪》、《張廣泰還家》等。對口相聲於“捧哏”方面造詣頗深,曾與萬人迷合作。其成就是京津相聲界耕雲播雨的開拓者。

焦德海,幼年時學唱竹板書,後改行說相聲,拜徐有祿、魏昆志為師。與李德鍚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還與劉寶全、白雲鵬、德壽山等名家同臺獻藝。他善於吸取各家之長,在相聲內容及語言淨化等方面多有貢獻。他的相聲藝術特色是活路寬,能說近200段傳統相聲。作品有《假行家》、《吃餃子》、《財迷回家》等。徒孫有常寶華,常寶堃,常寶霆三兄弟等。

相聲界著名的“八德”,搞明白可不是郭德綱啊

張德泉,藝名張麻子,常與李德鍚同臺表演,互為捧逗,有張諧李莊之稱。

相聲界著名的“八德”,搞明白可不是郭德綱啊

周德山,又名瑞山,藝名“周蛤蟆”,周德山對相聲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了馬三立等一批著名相聲大師,把相聲由原來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帶進了劇場,開闢了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然而這時相聲總是作為整場演出的二軸出現,侯寶林之後,相聲開始成為文藝演出的壓大軸之作,侯本人也成為殿堂級人物。代表作品有《八扇屏》、《圓謊》等。

相聲界著名的“八德”,搞明白可不是郭德綱啊

馬德祿,原名馬恩祿,他是相聲大師馬三立的父親,馬德祿表演相聲注重刻畫人物,語言形象、幽默。他表演對口《倭瓜鏢》、《粥挑子》,單口《古董王》、《怯跟班》、《五興樓》、《君臣鬥》等,都體現了自身的藝術特點。他不僅是知名的相聲前輩,也是相聲藝術的組織者與教師,晚年曾主持天津東興市場連興茶社的相聲大會,通過言傳身帶,造就不少人才,如馬三立、高桂清、郭榮起、劉寶瑞、趙佩茹、孫少林等均曾在那裡學藝實習。馬德祿擅長白沙撒字,能在地上撒雙鉤的“福祿壽喜”、“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

劉德智,他早年即在御膳房當差,為人機警。後清室遜位,他為求生計,便投在徐有祿門下,作為盧德俊帶拉培養的師弟,學說相聲。年輕時與焦德海合作在北京天橋等處“撂地”說相聲,並曾在觀音寺青雲閣獻藝,當時有很多喜慶堂會也請他倆演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還為百代公司灌製過相聲唱片。

1950年初,劉德智參與創建北京相聲改進小組,被選為改進小組副組長,積極投身於相聲改革工作,並說單口相聲。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為志願軍指戰員演出相聲。歸國後,隨抗美援朝後方宣傳隊赴西藏演出過。

李德祥,相聲大師,師從恩緒,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相聲大師。

“八德”尚未形成突出的個人風格。只是根據他們的功底和擅長,略有不同的拿手節目。而這些節目依然具有傳承、變異、集體、口頭的特點,不僅為大家所共有,也常常因人而異。“八德”的共同特點是會的多,使得活多。一個演員至少會幾十段,甚至上百段。“八德”是京津相聲界耕雲播雨的開拓者,是相聲初興時期的代表人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