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硝煙再起,“後來者”的破局之道


網約車硝煙再起,“後來者”的破局之道


對網約車平臺來說,經歷幾輪廝殺後,主戰場由“流量為王”轉向“流量與合規運力並重”,平臺也從“拼價格”轉向“拼服務、拼安全”。

新一輪比拼中,各路玩家各有玩法,但不再是一招“資本制霸天下”。在合規安全的前提下,真正滿足用戶需求,踏準行業未來,才是這輪勝出的關鍵。


網約車硝煙再起,“後來者”的破局之道


作者 / 南 山

網約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浪淘沙”,誰能做好“打車”這件事,誰就能笑到最後。

網約車是個從不缺關注的行業,近來尤甚。傳統車企加速入局,享道出行、如祺出行、旗妙出行、東風出行等如雨後春筍;美團、高德、滴滴開啟聚合模式,全力構築護城河;“國家隊”T3出行進軍全國,即將與滴滴正面相逢……諸多話題,讓討論再次升溫。


網約車硝煙再起,“後來者”的破局之道


新一輪比拼中,各路玩家各有玩法,但不再是一招“資本制霸天下”。在合規安全的前提下,真正滿足用戶需求,踏準行業未來,才是這輪勝出的關鍵。

01

“合規”亮劍,鋒指“安全”

據德勤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網約車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不過,據貝恩最新預測,由於安全問題及地方運營監管趨嚴,市場增速近兩年或將放緩。

去年惡性安全事件後,多地嚴查違規。僅以近幾個月為例,6月,西安結束為期一年的治理過渡期,清理不合規網約車超13萬輛,8月,上海交通執法部門向滴滴和美團分別累計開出570萬元和153萬元的違規派單罰單……監管部門“絕不留情”的背後,釋放著明確的信號:安全是“剛需”,合規是“鐵律”。

雖然長期來看,隨著城鎮化率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及出行習慣改變等,市場仍會持續增長,但變化正在發生。

對消費者來說,消費需求更加理性、細分,高性價比的日常出行需求與價格服務雙高的高端出行需求並存。尤其是“安全”、“合規”成為首要關切,在用戶端,安全是0與1的區別,一旦遭遇安全威脅,出行的便捷度、舒適性等便不再有意義。

對網約車平臺來說,經歷幾輪廝殺後,主戰場由“流量為王”轉向“流量與合規運力並重”,平臺也從“拼價格”轉向“拼服務、拼安全”。

合規雖成共識,現實卻不如意。佔據市場主流的C2C撮合模式存在先天缺陷,無法對供給側有效管理和監督,難以保障合規運力,也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安全隱患,且這一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政策、市場、輿論多重壓力下,滴滴all in安全,開始探索聚合模式,陸續接入如祺出行、東風出行等車企合規運力;以神州、首汽、曹操為代表的最早一批B2C平臺,通過精耕細作,逐步收穫用戶青睞;“新秀”T3出行,則通過多重合規運力和車輛網技術創新,杜絕隱患。

據瞭解,T3出行的運力主要有三方面:自營運力,車輛、司機自有;整合三大主機廠和其他車企優勢,注入運力;整合社會上的B端合規運力。除了合規運力,T3出行還打造了V.D.R安全防護系統,率先實現了人、車、路的全數據監控與分析。


網約車硝煙再起,“後來者”的破局之道


例如,在硬件“車”上,人臉識別通過後啟動車輛,確保人車匹配;擺脫手機,車機接單,確保車輛一致;車內設物理按鍵,一鍵操作報警;發生緊急情況時,平臺能自動識別報警,後臺也能遠程干預車輛。此外,在“司機”管理上,嚴格背調準入,每60s人臉識別一次,確保中途不會換人;全程監測司機駕駛狀態和駕駛行為,每日報告及時改進。在“路”的方面,路線偏離自動報警,路況擁堵及時預警提供備用路線等。

業界分析,作為國內首家實現車聯網大規模深度應用的出行平臺,T3出行的實踐或將為解決安全難題提供借鑑,同時,也有助推動行業安全標準的升級。

02

誰搶佔“智能”先機,誰擁有主動權

“智能化”已經成為移動出行不可逆轉的趨勢,有評論認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在移動出行領域的商業化嘗試,網約車市場將面臨顛覆性革新。可以預見,未來,誰掌握了自動駕駛核心技術,誰就將成為移動出行的新極點。

在自動駕駛領域,參與者有互聯網巨頭、出行服務提供商、互聯網造車企業、傳統OEM等。各方力量各有所長,移動出行因車聯網應用、平臺積累海量數據、營運場景等天然優勢,成為自動駕駛有可能最早實現商業化的領域。

滴滴從2016年就開始了無人駕駛的研究,目前已擁有近200人的專業團隊。今年8月,滴滴又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剛結束的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滴滴率先獲得上海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牌照。

雖然滴滴佈局早,有先發優勢,不過,短板也十分明顯。智能網聯汽車是巨頭間的遊戲,需要完善的產業鏈,作為線上運營平臺,滴滴缺乏產業鏈和技術積澱。同時,商業模式上,滴滴屬撮合交易平臺,無法對私家車輛統一安裝車載系統和收集數據。

在這點上,B2C模式下的平臺更具優勢,一方面能對營運車輛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另一方面,尤其是車企主導的出行平臺,車輛多為集中供應的標準化車輛,在數據收集、大數據價值挖掘、產品研發與改進上有顯著優勢。

以T3出行為例,其自營車輛均是定製化、智能化的新能源車,有完善的車聯網技術架構,同時與國家信息平臺、車企信息系統連接,實現了人、車、路數據打通。尤其是基於三大車企的產業和技術積澱,以及互聯網企業的數據、運營優勢,潛力不可小覷。

產業聚集上,T3出行總部所處的南京江寧區,在智能製造、軟件信息、智能交通等方面較為領先,尤其是近年來大力發展綠色智能汽車產業,以及5G智能應用示範園落戶,將形成強大的產業協同。

T3出行華中區域總部所在的武漢開發區,有“中國車都”之稱,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坐落在此,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國內第一張獨立組網的大規模商用5G通訊網、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等已經落地。區位優勢和智能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也將形成平臺發展的助推。

當前,消費互聯網紅利漸退,產業互聯網正當時,巨頭紛紛滲透到企業和全產業鏈條、全生命週期,對兼具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基因的T3出行來說,在打通產業間和內外部鏈接等方面有先天優勢,未來競爭中的後發力量值得關注。

03

“T3出行們”加速度,網約車生變?

數據顯示,T3出行自進入南京以來進展迅速。截至9月底,在南京一城的運營車輛已超過3000輛,日均訂單超過5萬單,註冊用戶數突破80萬。10月,T3出行又相繼進入武漢、重慶,也標誌著全國市場拓展步伐加速。

作為“新入局者”,T3出行來勢兇猛,有分析認為,除了合規運營、車聯網技術等,T3出行的車企背景,尤其是車企在產品、技術、品質、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加持”,將賦予T3出行更持久的“戰鬥力”。

另一方面,隨著多地相繼出臺新能源車“時間表”,如鄭州、深圳、昆明、廣州等地明確規定新增網約車必須為新能源車,深圳計劃2020年底前,網約車全部電動化。可以預見,網約車運力將逐漸被能耗更低、經濟性更高的新能源車替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給了T3出行一定空間。

合規、智能化、產業打通、新能源,或許將成為“T3出行們”的制勝錦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