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平樂縣二塘鎮大水村屯有一座明朝萬曆年間起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村依山而建,前後街道通過院落後門相連相通,防盜防火,採光排水,自成一體;古民居青磚黛瓦,飛簷翹閣,雕花門窗,古色古香;廂房天井,魚池假山,舒適雅緻。古榕樹下古戲臺,古井溪流古門樓……走進八仙古村,感受古韻古風迎面撲來……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村的由來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村的村民均為莫氏人家,目前全村人口達95戶450餘人,據當地村民介紹,先祖曾是唐朝末年隨陶李太尉南征昭州的青州大軍將校,後由於朝廷變故,後梁篡唐,陶李莫翟等將校故土難歸,便在昭州南郊的“楠木峒”(陽安、青龍、張家一帶)擇地而居,莫氏家族以青龍的平西村為家址,在遠離中原的南國一隅繁衍生息,從此,逐漸成為平樂中原移民的一大姓氏。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古村側影

根據平樂《莫氏族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約公元1610年),平樂縣青龍平西村莫氏後裔第二十八世系莫日寶因家庭分家,其兄分至二塘的岐村,而他則分得一叫“牛洞寨”的地方起土建村,繁衍生息,至今四百多年曆史,保留至今。

八仙村,古稱“牛洞寨”,四面有石山土嶺環繞,地勢北高南低,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山區小盆地。村後一山脈自北向南蜿蜒盤旋而來,遠觀可見有個八個山峰突兀而起,每逢雨後天晴,霧氣瀰漫,山形酷似傳說中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飄然而至。傳說,八仙村後的樂榮山腰上曾建有一仙姑廟,莫氏先祖們逢天旱求雨十分靈驗。有一年,又逢大旱,村人備鮮果、三牲酒禮前來仙姑廟求雨,祈禱完畢,即時烏雲密佈,狂風四起,大雨頃刻來臨。由於上山求雨,道路崎嶇,莫氏前輩們跪求仙姑顯靈,為方便日後祭祀,求指點在山下另擇址建廟,承諾重塑其身云云。是夜,狂風大作,將仙姑廟內的草編傘吹落至村屯平陽之處,莫氏先祖們領悟此為仙姑之意,便在此夯土行牆,蓋瓦建廟,並重塑仙姑像。於是,仙姑廟便從山上轉到村口旁,保留至今。也許是當地村民對傳說中的“八仙”崇拜,或許是農耕時代人們對“仙姑賜雨”的渴望和感恩。此後,村民將村名“牛洞寨”改成了“八仙村”。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鑲嵌在古村落的

文化符號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村是平樂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的明清時期建築淡雅、嶺南徽派融合的古民建築群。古村依山而建,層層遞進,戶戶相連,古村四周為“三合土”夯實的城牆;古民居內以明清時期嶺南徽派融合建築風貌為主,青磚黛瓦馬頭牆,飛簷翹閣,雕花門窗,古色古香;閣樓廂房天井,魚池水榭假山……這些鑲嵌在古村落、古民居牆體的文化符號,處處彰顯出中國南方古民居建築“聚族而居”和“天、地、人”融合相生的建築理念。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見證歷史滄桑的八仙古街

八仙古村坐落在美麗的樂榮山下,是恭城蓮花通往平樂二塘古驛道上一個重要站點。由於前段基本是陡坡山道,只有到了八仙村後地勢相對平坦,於是,八仙村就自然成為路人住腳休息、人氣相對旺盛之地,也為後來逐漸成為一條古街道奠定了交通條件。

整個八仙古村落分上街和下街,上街居住著長兄後裔,下街為二弟、三弟的後裔住所。從上街西北面右側門樓(即龍門)入口是一個巷道,前後均為古民居,前低後高。後排依山而建的一排青磚瓦房磚厚牆高,顯然是清朝時期的建築。牆高約6米有餘,其中1米餘高的牆建均由高3尺長,2尺寬的大青條石建成,異常堅固耐用。古民居呈長方形,約50米,後方夯土成牆,圍成四合院落,儼然一座古城堡。上街古民居前後相通,戶戶相連;房屋山頭、屋簷四周,均用灰漿粉刷,建成防火的封邊牆;每戶房屋二樓均有瞭望口和槍眼,古民居外圍四面龍門把守,村內外依據戰略佈局,分別設置有5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碉堡;村內沿街青石板鋪地,沿路旁建有排水系統。由此可見,古村防火、防盜、排水系統相當完善。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屋脊翹角

下街為八仙村莫氏二、三房後裔古民居建築群,這是典型的明清時期建築淡雅、嶺南徽派融合的民居建築群,三進院落整齊排列,青磚青瓦山頭牆,飛簷翹閣,雕花門窗,也非常壯觀。其中,中段是三房後裔居所,這是三大間四進院落,第一進是門樓,左右各有廂房各一間,為家丁護衛房,中有小天井,從第二進開始為正房,左右亦是廂房,中間為書房,是主人讀書、會客和客人留宿的地方;第二、三進之間是一個約3米見方、由方石鑲嵌而成的天井,中有魚池假山,有通風、採光的作用,主人的豪氣富貴和才情雅緻可略見一斑。第三進為主房,佔地約120平方米,青磚、青瓦、杉木橫樑,兩層樓房結構;中間是客廳,左右為主家臥室,屏風後為木樓梯,大門厚重,門檻石雕刻精良,整棟房屋佈局緊湊,用材精良,方顯精緻。客廳正中青磚屏風設置香火神龕,供奉“天地君親、財帛星君和先祖神位”,神龕下面供奉的龍神土地,是主家婚喪大事、重大節日祭祀或重大決策的重要場所。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古宅外牆裝飾物

站在客廳往外看,前有方形“天井”採光、通風、排水,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左右上下分別為廂房、書房,平時後生耕讀,閒時賓客匯聚。越過客廳,走出主房,第四進為廚房,再到後花園。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莫氏第三房主宅採光井

主家的廚房約100平方米,磚木建構,分為飯堂和伙房,可見,當年的主家亦是大家庭用餐,封建社會家長制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走出廚房,是佔地2畝的露天后花園,這裡花木茂盛,旁邊有馬房和長工住房,與街頭正門並列有一個側門,門內有一個巷道與後花園相通,巷道旁的附房在明清時期放置農具和其他雜物,後花園設有馬房,平時主家出行的轎子或馬匹都有巷道側門出入。

與三房住居緊挨著的是二房院落,亦是徽派建築,可見精緻小巧,遺憾的是臨街中段部分的前座面闊三間老堂屋因年久失修,已經崩塌,青磚、青瓦堆放附近,依稀可見瓦梁,神龕的精美雕刻。值得幸慶的是後面的一前院六間老房尚在,保留完好,香火旺盛。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莫氏第三房主宅屋角

八仙古村落民居建築群是先建下街,後建上街。下街為古驛道,即為全村主街,兩頭設有兩門樓,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西門出口的“康樂門”。全村以下街中段現存的三間一院古民居為主線,民居向左右和後面發展延伸,逐步形成擁有上下兩街道、五個門樓和一個花園為主體的古建築群。據介紹,八仙村人分成三房人,長房人丁最旺,二房次之,三房最少,長房居住在上街,二、三房居住在下街;在錢財方面則相反,三房多,二房次之,長房最少,從其各自住房建築氣派和風格可窺一斑。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耕讀世家的

文化情趣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耕村落。前有良田百畝,後有千頃山場。土地遼闊,水肥豐潤。當地莫氏人家傳承中原的耕讀文化,老老實實種田,孜孜不倦讀書,本本份份做人。到了明清時期,逐漸有了資金積累後,逐步發展了以“榨油”、“石雕”為主的加工業,承接了周邊村莊“榨油”業務,“石雕”的加工產品也遠銷各地,這使八仙村一度成為當地聞名的富庶村。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村油榨石碾

平樂莫氏人家母村青龍平西村,酷愛唱戲。村裡曾經是平樂南方的文化中心。當地民間曾有“日頭蒸,蒸姑歸。姑撐傘,去平西。平西有戲唱,看到不想歸”土話童謠。八仙莫氏人家傳承了青龍平西母村崇尚唱戲的文化傳統,起建廟宇戲臺,辦會期廟會,逢年過節唱戲娛樂,四鄉八村的人們來看熱鬧,把平平靜靜的小山村鬧得沸沸揚揚,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平添了許多文化情趣。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榕蔭掩映古戲臺

走進八仙村,村口西北方路邊有一古井名為“八仙井”,青石圍砌呈四方狀,井內山泉湧冒,形成一則小溪流。小溪對面是兩棵參天古榕,古榕一前一後,前雌後雄,位於古民居右邊,形同傘狀,枝繁葉茂。古榕之間,便是“八仙戲臺”,戲臺對面則是古仙姑廟。這就是八仙村過去祭祀和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不幸的是,古廟、古戲臺早已不在,只留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重建的一個青磚木瓦結構蘇式戲臺,約80平方米。

戲臺正面有醒目的黑色行楷對聯:“八面威風七進七出河北英雄皆喪膽,仙人護路三謙三顧江南將士盡寒心。”橫批:“響遏行雲”,構成“八仙”一詞。上聯寫的“八面威風”指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領導的義軍元帥徐達;“七進七出”卻是指三國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英武事蹟。趙雲,字子龍,河北正定人,三國時期輔佐劉備建立蜀國,因其智勇雙全,忠肝義膽被譽為三國武神,為後人津津樂道。戲臺上,大都演的是王侯將相,而趙雲、徐達就是武將的代表;下聯的“三顧三謙”指的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的故事,而“江南士子盡寒心”則指的關羽,所謂“關羽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皆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士子盡寒心”。一則對聯,詮釋三尺戲臺了的數千年文化演變和歷史風雲人物粉墨登場。一個小小戲臺,卻給八仙古村人生產之餘帶來許多歡娛和文化薰陶,為子弟的教育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溫床。

據當地村民介紹,明清以來,八仙村子弟開始日漸走出山村,或讀書博取功名,或者從軍尚武,曾一度出過不少小有名氣的人物,清朝年間的“進士”莫育光;民國時期曾是黃埔軍校21期學生,時任國民黨陸軍裝甲兵中校的莫定國;黃埔軍校第21期學生,曾任國民革命軍陸軍中校的莫峻峰……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八仙村民長桌宴

斗轉星移,歲月滄桑,八仙古村的廟宇、戲臺雖然已經荒廢,但會期文化仍然傳承。每年農曆十月初十“十月香”會期仍是該村一年一度最熱鬧的日子,也是八仙村人展示傳統美食和傳統待客之道的日子。當天,村民在家設宴款待親朋,遠近的客人也風雨無阻地前來相會。“中午油茶夜晚酒,雞鴨魚肉十八釀”,為這個傳統村落增添了一道飲食文化風景。為豐富民俗文化節日,當地村民還會舉辦舞龍舞獅、籃球賽、拔河賽和文藝演出,前後連續三天,小小山村成為周邊村莊最熱鬧最受注目的地方。

二塘鎮的這個村子有蠻多名堂,大家得空去逛一下,蠻好耍啵平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