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亲爱的@芳草:

骚客文艺成立两年以来,我收到过无数的留言,但是像你这样认真地写上一整篇文章,对自己的生活周遭感到困惑的年轻人并不多,你连续的追问奇怪地让我有了一个联想——29年前,一个叫潘晓的人,在《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在全国引发现象级的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

接下来咱们把你的问题拆开来探讨一下:

1

婚姻是契约

<strong>

首先,我不想充当什么人生导师,因为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你问我:“难道婚姻是人生的必选项吗?”让我想起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再也不想结婚了》,不知你看过没有。当然,那只是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就像邓丽君歌中所唱:“悲也好,喜也好,每天找到新发现。”

但我还是愿意,再次就这个问题表达一下个人的想法。

先让我们来理性地看看,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婚姻这样的制度。

最早的部落时代,实行的是原始公有制。想象一群原始人打猎之后,猎物由部落首领进行分配,这个时候慢慢慢慢会出现一些分配不公或者是个别独占的情况,比如说有人打猎后,跟他的兄弟俩合伙把一条最肥美的兽腿给截留了;或者有人在分配的时候,把最好部位的肉给了自己儿子,等等。这种在“人之常情”的支配下导致的分配不公越来越多的时候,原来的公有制就进行不下去,私有制逐渐兴起,并约定俗成受到部落的保护。

这时候婚姻就出现了。

因为只有婚姻才能确认唯一合法的交配权,保证了“血统来源纯正”的子女合法的、不受侵占的继承。借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哪怕只是这山洞里面所有的兽皮,这堆火,我只想留给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子女,这就是婚姻的契约。

马克思说:“导向一夫一妻的动力是财产的增加和想把财产转交给子女,即合法继承人,由婚配的对偶而生的真正的后代。”

我非常喜欢“契约”这个词,不管是哪个领域。可能因为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它是一个颇有安全感的词汇。

专家们认为,婚姻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想想,经历了那么漫长的岁月变迁,连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婚姻制度还能尚存,一定有它不可取代的合理性。

那么,因为合理性,它就成为必然选择了吗?

这个道理就跟最近看到的那个热门逻辑反问一样:“清华大学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考?”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2

他们都做的事情,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做

<strong>

“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看云的时候离我很近,看我的时候离云很远。”

我倒认为,人之所以是高等智慧动物,“智慧”的核心就在于能对自身的存在状态不断地发问。我们不能只是做一个顺从一切制度的机器人,我们毕竟是有血有肉有荷尔蒙分泌的独立个体呀。

所以婚姻如果是制度,那么感情,感情有什么道理可说吗?

有感情的人都会同意这个答案:没有,感情没什么道理可说。

博尔赫斯临终前几年才遇到了真爱结了婚;卡夫卡孤独终身;村上春树每天跑十公里强健体魄,可就是和妻子商量好丁克;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有着开放式的协议;而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则男人也爱,女人也爱。

每个人的感情形态都如此参差不一,而这些丰富和多样性,恰恰“证明”了,你来过这个世界的。

我身边有个钻石王老五的朋友,是真的王“老”五,都快六十的人了,年轻的时候结过婚之后,也就不再结了。他有钱没闲,说自己习惯了在200米的房子闲庭漫步,饿了有阿姨,出门有司机,项目多得接踵而至,自己还特别喜欢打高尔夫……似乎怎么看,都没有必要为这个家庭添一个女主人。

我们公司还有过一位实习生小男孩,在上海工作了四年还没有稳定下来,94年出生的他觉得人生无望,“每个月连交房租都压力山大,结婚?想都不敢想。”

大数据时代,持续走低的结婚率也能充分说明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为7.2‰,创下了近10年新低。而且,毫无悬念,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比如上海,就只有4.4‰,是不是很吓人。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咱们再来看一下隔壁发达国家岛国的例子——关于为什么不想结婚,日本网友的几条高赞评论:

1.大多数单身男性表示,不想把自己的薪水给妻子、孩子使用,所以不想结婚。

2.要把钱都放在一起,什么都要共同分担,这件事本身就无法忍受;也许能谈恋爱,但要成为伴侣共同生活结婚什么的,真不行。

3.收入还是大问题啊,一个人生活都不够。

传统认知里对成年人组建家庭有定义需求,没有组建家庭的人被视为不成熟、有问题、无魅力、不可信、不孝顺等等。对于女性而言,压力更大的原因就在于男性社会里的所谓“安全感”,说到底也是和财产相关。

但是时代真的不同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加里贝克尔教授,构建了婚姻对经济发展有好处的理论,但也无法断言,“结婚在经济方面比单身的利益更大”。

所以,“单身社会”的潮流浩浩荡荡,虽不至于“顺者昌逆者亡”的地步,但顺者快乐逆者烦恼,是我们都看得到的。说不定十年后,结婚,还就真的成了一种“复古的时尚”。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3

如果可以,热烈地去爱

李银河老师在新书里面说过一句话:“对于体验过爱情这种心理过程的人来说,有爱和没爱的界限在他们的心里就像黑和白一样分明,就像刀劈斧砍的刻痕一样清晰。有一天我想你们也会到我这个年纪,似水流年,这么多的岁月里留下来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说到底,我想,还是爱情。”

尽管你在来信里讲述了自己见证过的若干不靠谱的故事,但是人生而孤独,虽然这种孤独和是否跟另一个人在一起并没有关系。婚姻也许不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和标准,但是荷尔蒙引发的爱情,那是身体的自然反应,骗不了瞒不住地让人嗨啊。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怀疑你举的那几个例子,那些无动于衷冷漠茫然的家伙,他们压根就没有爱的能力;他们把爱情当成一件商品,或者给自己的人生设定时间表,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现,一个对于爱的美好都不懂得欣赏和享受的人,我不敢想象他们的人生有多悲催。

告诉你一个秘密:从20岁开始,我就学着独立,自给自足。就是因为我不希望被任何别人或者事物来掌握我的人生。我不敢说自己强大,但是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一切,就是因为我足够独立。

亲爱的,生命是奇迹,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就是不要成为谁的谁。那些只是为了取悦别人讨好所谓大众的评价体系、连自我都没有的人,怎么可能靠近幸福?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所以,你问我的问题,“婚姻是否是人生的必选项”?我相信你会有答案了。而不管答案如何,活在这世界上的每一天,没有负担地去爱,和村上春树的那只小熊在山坡打滚,迎接和煦的微风,感受全世界的细雨落在全世界的草地上吧。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没有了婚姻,也许我们能爱得更纯真 | 易小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