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大学后,身心飞速变化,像变了个人,家长不了解这大孩子了

孩子入大学后,身心飞速变化,像变了个人,家长不了解这大孩子了

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中学时是三观和思想形成的萌芽阶段,他们的身心思想和三观的飞速变化发展及至形成,是在整个大学时期。而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则承载着变化发展的飞速时段,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掌握却还停滞于中学时期,自然会跟不上孩子变化的步伐,因此,许多家长会常常抱怨:我家的这个大孩子怎么就突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呢。其实质是因为家长们还不了解刚入大学后孩子的情绪情感以及意志发展的特点,当你了解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之后,自然而然也就对你家的大孩子有了清晰透彻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刚入大学后的孩子的情绪情感及意志发展的特点,帮助家长们增进了解,更好的把控。

下面我们就开始一起来进入今天的话题吧。

入大学后孩子的情绪情感特点

情绪情感,简单而言,就是对一些事物是否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刚步入大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身心得到了飞跃变化,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所接触的新鲜事物和社会实践也进一步扩大,满足他们身心的需要也会产生新的变化,进而在情绪情感方面就有了大变化,甚至和高中时期的他们有天壤之别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后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的重要原因。

一、波动性明显

孩子步入大学后,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这个时候的孩子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了全新的、大量的而且非常强烈的需求,而这些新的需求又无法一蹴而就的得到满足,这个时候的孩子又因为自身的价值观和思想未完全成型,不够稳定,因此,在新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走向极端,有时异常乐观开心、有时异常悲观痛苦,有时平静,有时激动……总而言之,就是其情绪情感的波动性会很明显。

二、心境化明显

心境化,就是指刚步入大学的孩子在经历了某种情绪情感之后,哪怕这种需求消失了,但他内心的这种情绪情感却不立即消失、会沉浸持续一段时间。比如:孩子参加某次竞赛考试,没有达到预想的需求分数,情绪情感会非常低沉甚至悲观,可这次竞赛考试已经过去很久了,甚至下一次这样的考试又要来临了,可孩子内心的低沉悲观的情绪情感却一直持续存在着,这就是典型的心境化明显。

孩子入大学后,身心飞速变化,像变了个人,家长不了解这大孩子了

三、丰富深刻性

孩子步入大学后,新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比如:进了大学后孩子开始会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有渴望爱情的需要,有成就贡献的需要,有建立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带给孩子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发展是丰富多样的,如爱情学业得意,则会无比自信;如果失意,则可能会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另外,这些新的需要,比如事业和爱情,则倒逼着孩子需要自身的理智、审美和拼搏,理智、审美和拼搏的则是更加深刻性的情绪情感。因此,步入大学的孩子情绪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丰富和深刻性。

四、复杂多样性

孩子在高中阶段的情绪情感大多是内外如一,就是内心情绪的和外部表现的是相统一的,比如:孩子在某次大考中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那么大多数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是异常开心,甚至欢呼雀跃。然而,孩子步入大学后,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发展,孩子的内心情绪情感和外在的表现通常会不一致,甚至会把内心真实的情绪情感刻意隐藏起来,其实内心波澜壮阔,但表面却风平浪静,比如:孩子在恋爱中不如意,内心万般痛苦,但在外部表现上,特别是在家里,却一点都无所谓,丝毫看不出孩子的痛苦。

孩子入大学后,身心飞速变化,像变了个人,家长不了解这大孩子了

入大学后孩子意志发展的特点

入大学后的孩子意志力正处于形成稳固的前期,虽然“有自觉、理智、勇敢、独立和果断”等优良特质,但另一半却依然尚存不足,在这个好坏的临界点,我们应该有透彻的了解,然后精准引导。具体体现为:

一、虽有自觉性,但拖延症尚存

进入大学之后,孩子的身心成熟度及独立性进一步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其自觉性的提升,孩子开始知道自己主动制定规划目标,知道自己每天的行程并且自觉完成;其次,孩子也能够自觉地抵御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孩子孤身一人在陌生城市上大学,对一些违法犯罪的事能够自觉抵御,孩子上网查阅资料时也能够做到抵御一些不健康信息的干扰。这些都是孩子自觉性增强的体现。

然而,伴随着的则是孩子的拖延性。当今刚入大学的孩子的拖延性主要表现在:孩子经常不能准时准点进入教室上课,孩子不能克制自己疯狂玩游戏,完成学习任务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拖延性的表现,是阻止刚入大学的孩子实现各种目标的罪魁祸首,如果不加以引导克服,后果会更加严重。

孩子入大学后,身心飞速变化,像变了个人,家长不了解这大孩子了

二、虽有理智性,但自制力尚缺

步入大学后,孩子的知识、阅历、实践都大大增加,思考解决问题的理智能力也相应增强。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开始会全面、客观、理性的看待和分析,并且会自觉地克制内心的不良情绪,这就是理智的体现,比如:孩子在经历过某次等级证书的考试失败后,会克服悲观情绪,坐下来好好分析是哪里出问题了,应该如何改正,下一次应该在哪里注意,顺利考取等级证书。

但是,刚入大学的孩子毕竟还年轻,人生经验不够,特别是他们对社会复杂性的体验很欠缺,因此,理智的控制力还远远不够,就是自制力方面比较欠缺,特别是在事关自身重大利益或者自尊心的时候,自制力显得尤为薄弱,比如:在经历初恋的分手后,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痛苦,甚至会有极端想法,这就是自制力欠缺的鲜明体现。

三、虽有勇敢性,但毅力很不足

刚入大学的学生是青春、朝气、正义和勇敢的代名词,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朝气蓬勃、血气方刚,而且敢想敢干、充满正义。他们最崇尚英雄和开创者,这是他们勇敢的体现,比如: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力量;平时受到不公时大学生奋起抵抗和勇敢执言等等。

然而,因为他们的思想和三观未完全稳固成型,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情绪情感是多变的,勇敢不能持续连贯,他们的想法很容易被改变,鲜明的体现就是,做某件正义之事时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四、虽有独立性,但依赖性强烈

步入大学的孩子开始开启他们在陌生的城市独自一人过集体生活,这就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得到充分发展,做事想事都只能自己独立了。其次,他们内心也有渴望“自强独立、通过自己努力实现价值、改变命运”的想法。另外,他们在做事情、想问题时也都很有创新性,喜欢走不寻常路,这些都是他们独立性的体现。

但是,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无论从经济上、地位上还是思想经验上,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真正的独立,一次你,从这点而言,他们自己的家人、老师和朋友又有强烈的依赖性。

五、虽有果断性,但仍有冲动性

因为孩子的独立性,能力、心智也进一步成熟发展,因此,他们在面对自身的各种选择时,往往自己独立果断的做出选择,他们的内心其实也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渴望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表现出非常的果断。

但因为还年轻,容易冲动,他们的这种果断又经常性的带有草率冲动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这些孩子做出决定后经常认为选择错了、容易后悔,比如:在选择是否考验时,听到别人说不考验,就果断选择不考研,可没过多久发现不考研不好找工作,就立即又非常后悔。

孩子入大学后,身心飞速变化,像变了个人,家长不了解这大孩子了

综述:刚步入大学的孩子是其三观和思想初步确立、很不稳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在内外环境发生突变时,情绪情感和意志也会随之飞速改变,从这一点而言,这个时期段又是引导他们向好的最佳时机,可引导之前就必须要了解他们这个时期段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特点,然后才可以做到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有心用心的父母,请静心认真阅读和思考,也请记得:孩子上了大学并非家长对孩子引导教育的终结,而是意味着对孩子引导教育更高层次思考探索的开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