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南京之美稱,湖南省湘西浦市古鎮

浦市古鎮,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南京"之美稱。鎮內歷史古蹟眾多,沅水文化源遠流長。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南京之美稱,湖南省湘西浦市古鎮


浦市是一個因軍事而立、因商業而興的古鎮。它居於沅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用兵不可忽視的水陸要津。早在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就曾在這一帶徵討"南蠻"; 南宋中期浦市古鎮作為軍隊集聚地正式確立軍事機構。明清之際,這裡更成為重要的軍事戰備要點。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南京之美稱,湖南省湘西浦市古鎮


由於當時水路交通發達,自明清時期至民國年間,在這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古鎮裡,修建了三條商貿古街、六座古戲樓、十三省會館、二十多座貨運碼頭、四十五條巷弄、五十多家封火牆窖字屋、七十二座寺廟道觀、九十多個作坊 交通便利時、商賈雲集、財物聚斂的背景下,高大氣魄、佈局對稱、雕刻精美、古樸典雅、結構緊湊、功能齊全的浦市民居逐漸得以成熟和完善。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南京之美稱,湖南省湘西浦市古鎮


景區看點;浦市的觀瀾書院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辰沅水靖兵備道道尹傅鼎在其增設書院,並從屯田項撥穀420石,作為師生的膏火費。書院初名"浦陽書院",師生寄住文昌閣(今浦市醫院)。嘉慶十八年(1813年)才正式在大定門(今浦市中心小學)修建書院。以"四書五經"為主要教材,上課採用大課堂。主講者多為山長,有時成績優秀的學生也登臺講授。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廢科舉,興學堂,改為"官立高等小學堂"。

高山坪古驛道;位於瀘溪浦市到高山坪段,長約10公里、寬1~1.5米,青石板鋪砌,是湖南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驛道修建於明洪武年間,源於明王朝廷"防苗,治苗"的民族歧視政策。2011年3月,高山坪古驛道被公佈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浦市發現”被列為湖南省考古十大發現第二位;2016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浦市古建築技藝、辰河高腔、菊花石雕、踏虎鑿花、苗族數紗,被列為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巖門康家古堡寨、高山坪千年古驛道和50棟古民居被列為全國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