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在軍博的一個展櫃裡,陳列著一對“冤家”。主角是一門老舊的迫擊炮,雖然有些斑駁、還有些普通,但是炮架支撐著身管,顯得十分神氣。在迫擊炮的下方,平放著的是一把做工考究的日式指揮刀,刀身沒有被拉出鞘,似乎在刀鞘內嗚咽。這把指揮刀的主人,正是在抗日戰場上被八路軍戰士一炮斃命的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在它上方昂首挺立的,正是擊斃阿部規秀的那門迫擊炮。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擊斃阿部規秀的迫擊炮和阿部規秀的指揮刀

1939年11月6日,有著“名將之花”之稱的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率部進犯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黃土坡地區遭我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一團阻擊。激戰中,第一團團長陳正湘發現距自己800米的一處院落有大量日軍軍官活動,他敏銳地判斷出該位置即為日軍臨時指揮所。陳正湘立刻命令所屬迫擊炮連,對日軍臨時指揮所實施火力打擊。炮手趙二喜受領任務後,迅速在合適位置架起迫擊炮、賦予完射向、調整好標尺,緊接著兩發炮彈應聲而出。“轟”“轟”兩聲,炮彈在院落裡炸開了花,兩發全中。趙二喜不僅成功摧毀了日軍臨時指揮所,而且將阿部規秀炸死,極大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囂張的氣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信心。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抗日戰場讓日軍聞風喪膽的迫擊炮

(一)抗日戰場上唯一能夠壓制日軍的武器

相比較其他重火器,迫擊炮在中國戰場上出現的時間很早。1912年滿清倒臺後,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各路軍閥奉行“有槍有炮、化地為王”的信條,不遺餘力地買武器、造武器。當時在各類武器中,軍閥最鐘意迫擊炮。他們不僅從扶持自己的列強手中購買迫擊炮,而且在自己的兵工廠裡造迫擊炮,於是國產迫擊炮應運而生。

早期的國產迫擊炮中,最出名的當數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1931年,中國曾經派一批軍械製造專家出國考察,回國後借鑑法國當時最新款的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擊炮,設計製造了一款82毫米迫擊炮。當局測試了這款迫擊炮,感覺性能良好,就安排南京的金陵兵工廠製造。因為1931年是民國20年,所以這款在1931年定型製造的迫擊炮被稱為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注意座鈑是矩形

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受限於鋼鐵產量,國產武器中唯一能夠批量生產的重火器就是迫擊炮。1935年到1947年間,光金陵兵工廠(後遷至重慶,也稱21兵工廠)生產的民20式迫擊炮就多達11211門,這個數量比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生產的迫擊炮數量還要多。所以,算上漢陽兵工廠和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等地生產的其他型號迫擊炮,以及從國外購買的迫擊炮,在抗日戰場上我抗日武裝唯一能夠壓制日軍的武器就是迫擊炮。迫擊炮一度也是國軍中主要的遠距離壓制武器,在抗日戰場上發揮了極大作用。有人甚至估計,迫擊炮是在抗日戰場上打死日本侵略者最多的武器。阿部規秀喪身於八路軍的迫擊炮之下,並不奇怪。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抗日戰場上我抗日武裝唯一大量裝備的重火器—迫擊炮

(二)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

相比較國軍,無論是早期的紅軍還是後來的八路軍因為武器裝備落後,十分珍惜數量稀少的迫擊炮和迫擊炮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沒有自己的兵工廠,迫擊炮和炮彈的主要來源是繳獲。直到蘇區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紅一軍團終於利用繳獲的幾門迫擊炮和三七平射炮組成了兩個炮連,勉強成立了炮營。當時擔任炮營營長的,正是建國後擔任炮兵副司令的趙章成。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開國少將趙章成

因為是白手起家,所以我軍一直高度重視迫擊炮兵的訓練。長征途中,我軍迫擊炮兵在強渡烏江、攻克遵義、飛奪瀘定橋、血戰臘子口等著名戰役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精彩的當屬趙章成在飛奪瀘定橋時命懸一線的操炮。

1935年5月24日晚,紅軍先頭部隊成功佔領瀘定橋東岸安順場,並計劃於25日強渡大渡河。但是事先早有準備的敵人已經將瀘定橋拆的只剩鐵索,而且在瀘定橋西岸修建了碉堡。為保證突擊部隊順利通過鐵索橋,奪下瀘定橋西岸,黨中央將摧毀敵碉堡的任務交給了趙章成。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趙章成在飛奪瀘定橋時三炮炸碉堡

由於長征以來連續作戰,又沒有條件補給,當時趙章成手上只有3發迫擊炮彈。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趙章成憑藉高超的操炮技術,發發命中,用3發彈成功摧毀敵碉堡,保障了十七勇士奪下瀘定橋,保證了紅軍順利渡過大渡河,在危難時刻挽救了紅軍。

(三)神奇“功臣炮”,越戰顯神威

迫擊炮發展的歷史源頭,可以追溯到公元1342年阿拉伯人使用的“摩得發”原始火炮。比起最早的熱兵器——公元1259年我國發明的突火槍,它雖然要晚一個世紀,但1342年使用的“摩得發”與1904年俄國士兵首次使用的現代迫擊炮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反觀現代槍械與突火槍,兩者相比早已物是人非。

一般迫擊炮由三部分組成:座鈑、炮架和身管。身管用於賦予彈丸初速,炮架用於支撐身管,座鈑用於承受後坐,保證射擊穩定性。當彈丸進入身管後,彈丸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完成底火與炮尾撞針的撞擊,以此觸發火藥。火藥在密閉的身管內產生氣體動力,推動彈丸飛出身管。操作手通過炮架賦予身管一定的方向,這個方向即決定了彈丸飛出身管時的水平方向,也決定了垂直角度,進而影響彈著點的距離。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迫擊炮結構圖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迫擊炮身管發射炮彈原理圖

由此不難看出,這一古老的裝備其實原理非常簡單。但就是這麼簡單的裝備,在我軍軍史上,廣大官兵創造了傳奇的技藝。

首先是簡便射擊。這是一種在炮架損壞時,炮手只使用身管發射炮彈的技藝。炮手先將身管夯入地下,然後用雙手推動身管到需要的射向並固定,以此來發射炮彈。這種方式簡言之,就是用身體當炮架。

其次是高射角射擊。這是一種很適合在山地作戰時使用的操炮技藝。迫擊炮雖是曲射火炮,但射角依舊有上限,如果面前有高山阻擋,在常規情況下可能無法打擊山後目標。但炮手如果人為利用小土坡架高架腿,則可以突破迫擊炮射角上限,實現高射角射擊,打到高山後的目標。這種方式就叫高射角射擊。

此外,還有“單炮多發同時彈著”的技藝。由於高彈道的炮彈飛行時間要略長於低彈道的炮彈,所以如果炮班成員經過長期訓練,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多次完成“發射—調整標尺—發射”的循環步驟,則能實現同一門炮不同時間發射的炮彈同時落地爆炸。這種技藝可大大提高首輪打擊的威力,還能以單炮偽造多炮發射的假象。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炮神”趙章成在教學中演示簡便射擊

正是憑藉這些在長期戰爭中總結和創造的操炮技藝,我軍迫擊炮兵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屢立奇功。1979年3月11日,我軍第43軍128師383團3營加強一個100毫米迫擊炮連,奉命在龍頭村附近地域阻擊越軍,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回國。恰好,追趕的越軍也選擇在龍頭村集結。在越軍停車集結、準備展開炮陣地時,迫擊炮連突然以精確、兇猛的火力打擊越軍,越軍抱頭鼠竄。是役,迫擊炮連共摧毀越軍汽車2輛,火炮若干,打死越軍20餘人。也正因為71式100毫米迫擊炮在越戰中的精彩表現,所以越戰“功臣炮”的殊榮沒有給加農炮、榴彈炮這些“大炮”,而是給了這門“小鋼炮”。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越戰功臣炮—71式100毫米迫擊炮

(四)前進的時代,不死的老兵

麥克阿瑟曾在演講中發出“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的感慨。今時今日,我軍正在機械化、信息化道路上闊步前行,那個曾經被赤腳步兵親切成為“小炮”的迫擊炮,是否會凋零在歷史的長河中呢?

不得不承認,需要身背肩扛的迫擊炮在某些方面不太適合現代戰爭,但迫擊炮作為曲射火器在戰場上的作用又是其他武器無法取代的。當步兵需要火力打擊藏在高山或者掩體後面的目標時,迫擊炮是不二選擇。特別是在城市巷戰中,高樓林立的戰場正是迫擊炮大顯神威的大舞臺。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60迫擊炮班

為了讓迫擊炮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戰爭,我軍不斷進行研發升級,讓迫擊炮這個“老兵”實現鳳凰涅槃。如近年我軍列裝的PCP001型82毫米車載速射迫擊炮,將過去99式82毫米牽引迫擊炮安裝在4x4軍用越野車底盤上,既發揚了傳統迫擊炮的作戰效能,又實現了迫擊炮兵的快速機動。還有PLL-05型自行迫榴炮,通過獨特的上裝設計,把迫擊炮間瞄射擊功能與榴彈炮直瞄射擊功能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即實現了一炮兩用,又實現了火炮的機械化。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PCP001型82毫米車載速射迫擊炮

三炮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神奇“功臣炮”,對越作戰再顯神威

PLL-05型自行迫榴炮

時代在進步,迫擊炮這個“老兵”也在破繭成蝶,迎來新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