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戰役,德國為何拒絕日本軍事結盟的請求?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39年7月22日,日本關東軍向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第3次進攻。在朱可夫的運籌帷幄下,他發揮蘇軍武器優勢,演練坦克裝甲集群戰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一次將日軍趕回出發地。

但是,作為有血性的軍人來說,“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經過兩次戰役,他已經十分了解當前對手的作戰特點和軍事實力,採取有效戰術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並牢牢掌握該地區的制空權,剩下的就是大反攻了。

他要通過一次大反攻,徹底打疼日軍,打消他們妄圖入侵蘇聯的念想。

自從朱可夫擔任第1集團軍司令,按照蘇聯最高統帥部的要求,要儘快結束遠東戰事,避免將來可能的兩線作戰。為了打好反攻這一仗,朱可夫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他一面調兵遣將,囤積物資,一面想辦法“隱真示假”,欺騙對手。他決定8月20日發起總攻。

首先,小規模進攻,“黏住”對方。自粉碎關東軍的第3進攻後,朱可夫一改過去的守勢,突然命令前沿部隊向日軍發起進攻。一時間,飛機、大炮、坦克、步兵一起出擊,這讓習慣於進攻的日軍極不適應,戰役指揮官小松原也頓時緊張起來。

因為蘇軍的進攻一改過去雜亂無章的作風,從天上到地上,各兵種協同作戰,根本不給對手任何反應的機會。更加可怕的是,蘇軍的裝備比日軍先進,數量還多,打的日軍一點脾氣沒有。日軍既不敢進攻,又不敢撤退,被牢牢地釘在前沿陣地上。

其次,進行戰術欺騙,掩護大部隊集結。一方面進攻的蘇軍毫無目的,今天打打這裡,明天打打那裡,根本沒有攻佔的想法,只是試探性進攻,讓日軍誤以為蘇軍的進攻不過如此;另一方面,開始修築永久性戰備工事,為冬季做準備。

同時,在前線使用明碼電報傳遞消息,電報的內容大都是要求後方運送準備過冬的建築材料。儘管日軍對此產生懷疑,但隨著蘇軍前線大規模地修築工事,也漸漸就相信了這個“事實”,但實際上是在掩護後方頻繁地輸送部隊和物資。

更為主要的是保密。為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爭取更大的勝利,朱可夫制定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除了故意散佈假情報掩護真情報外,他還要求反攻部隊在總攻前不得進入出發地域;需要進行偵查的軍官們去前沿時必須換成士兵服裝。

更為甚者,知道總攻計劃的只有軍領導班子成員的5個人,就連蘇軍最高統帥部派來支援的各兵種負責人(官階都比朱可夫高)對此也毫不知情。同時,所有的文件、命令統一由軍司令部的一名打字員負責完成,其他人休想接近“計劃”。

日軍參謀本部越來越反感關東軍的不聽話,準備接手指揮。

諾門罕戰役從最初發起都與參謀本部的本意相違背,這主要歸咎於日軍“以下克上”的傳統。同時,參謀本部也依賴關東軍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對其“不聽話”時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對其違令出擊予以褒獎,造成了當前關東軍有恃無恐的局面。

前3次戰役的失敗,已經充分說明蘇聯並不好惹,而在中國戰場的局勢一直久拖不決,牽扯了很大的精力。為此,儘早結束與蘇聯的紛爭,全心投入中國戰場是日軍高層的階段性戰略,但關東軍似乎沒有收手的意思,到了該整頓的時候了。

一是,成立第6軍,加強對關東軍的挾制。1939年8月4日,日軍參謀本部在海拉爾成立第6軍,下轄第23師團、第7師團和第2師團等部,軍長由原第13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擔任。這麼做,除了給關東軍一點警示外,同時加強該地區的作戰指揮。

根據戰事需要,在師團以上成立軍級單位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早不成立,晚不成立,偏偏在關東軍接連失敗的時候成立,這分明是對關東軍的不信任,故意讓其難堪。對此,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等人大為惱火。

二是,成立調查組,插手指揮關東軍。“有一就有二”,隨著第6軍的成立,很快參謀本部就以上級的身份開始插手關東軍的作戰。讓其倍感侮辱的是,調查組居然沒有一個高官掛帥,僅派了兩名參謀前來調查,這種“輕視”讓人不能接受。

更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這兩名參謀返回本部後,隨即命令也到了,要求他們立刻轟炸外蒙古機場。頓時,在其內部“炸了鍋”。經過3次戰役,戰機早已消耗殆盡,拿什麼打;更何況以前不同意炸,現在又命令炸,這分明是拿人開涮。

關東軍與上級參謀本部的關係徹底搞僵。他們“一不做二不休”,對參謀本部的做法置之不理,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處理方式確實耽誤了大事。經過本部情報部門的分析,蘇軍即將進行大反攻,不是準備過冬,關東軍對此不予理睬。

這種上下級僵持的局面是兵家大忌,終於引起日軍參謀總長的注意,他派專人到關東軍做解釋工作,成立第6軍並不是為了繞開關東軍,並承諾第6軍仍由其指揮和管轄。至此關東軍上下的心情好受了許多,決定8月24日發起第4次戰役。

然而,關東軍的“必殺技”和優勢蕩然無存。

首先,為了對付日軍的夜襲,朱可夫採取“夜退日攻”的戰法。也就是說,無論戰鬥如何激烈,天一黑,蘇軍就撤出原先陣地,等第二天天亮,用炮火再奪回陣地。所以,參加夜襲的日軍要麼空手而歸,要麼在第二天被蘇軍炮火炸上天。

其次,改進裝備,破解日軍“肉彈”攻擊。日軍對付蘇軍坦克的“肉彈”攻擊,就是利用士兵抵近坦克投擲燃燒瓶或手持反坦克地雷同歸於盡,這樣造成蘇軍坦克的損失達到60%。為此,朱可夫頗費了一番心思。

一方面從國內調運幾百臺柴油發動機更換以前極易燃燒的汽油發動機,同時,將坦克的要害部位加裝鐵絲網,即使燃燒瓶投中要害,也很難使坦克燃燒起來並爆炸;

另一方面,研發和測試新式坦克,對付“肉彈”。諾門罕戰場儼然就是蘇軍裝備的試驗場,各種新式武器輪番上陣,其中T-35坦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為試用性坦克,它有3門火炮、5挺機槍,往往是對方士兵還沒有近身就被“掃倒”。

更讓日本人沮喪的是,受邀前來諾門罕戰場“學習”和觀戰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在觀看了關東軍的“豬突衝鋒”和“肉彈”攻擊後,對日軍的戰鬥力和總體評價不高,直接導致了日本要求與德國建立軍事結盟的請求遭到拒絕。

德國人很精明,戰爭潛力不大,物資奇缺的日本根本沒有資格與他們結盟,一旦結盟只會拖德國的後腿。有一個“豬隊友”意大利就夠他們受得了,再說,德國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和軍事援助放在遠東戰場。說白了,就是“不帶你玩了”。

諾門罕戰役,日本“竹籃打水一場空”。本以為憑“實力”博取盟友的支持,沒想到自己糟糕的表現遭人拋棄,不能不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留下了一個大笑柄。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眾多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邪惡的軸心國集團和正義同盟國集團之間的戰爭,然而二戰中的德意日軸心國集團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複雜的歷史進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1917年,協約國中的沙俄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後蘇俄取代沙俄,建立第一個紅色政權,而後蘇俄經過艱難的國內戰爭後,於1922年聯合原沙俄境內的蘇維埃政權,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蘇聯。

蘇聯在遠東是日本勢力相接,由於日俄戰爭的恩怨和蘇俄內戰時期,日本對於蘇俄的干涉,加上對於中國東北的日蘇之間的利益衝突,日本和蘇聯存在著巨大矛盾。

而在歐洲,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成為德國元首,建立第三帝國,在希特勒的“創業”階段,希特勒就在《我的奮鬥》毫不隱諱的表達了對蘇聯的敵視,而蘇聯建立後,曾經極度熱衷於對外輸出革命,進而成立了第三國際,專門指導各國的紅色革命,於是1936年日本、德國、意大利出於對蘇聯的敵視,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但事實上這個條約象徵意義較大,僅僅表達了對蘇聯的不滿。

1936年日本、德國、意大利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6年以後,國際風雲突變,先是日本在佔領中國東北後,又在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侵佔了大片的中國國土,同時為了防禦日本從中國東北侵佔蘇聯的遠東地區,蘇聯在遠東地區陳兵百萬,防備日本,日本也同樣在中國東北不斷擴大關東軍的規模,專門為了防備蘇聯,蘇聯和日本的關係很緊張。

而在歐洲,在德國崛起之後,開始走上了對外擴張之路,而為了防備德國可能的突襲,蘇聯積極主張與英法在在歐洲建立共同的安全體系,來防禦德國,但是遭到英國和法國的冷遇。而英法則熱衷於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儘量來唆使德國向東與蘇聯開戰,然而希特勒則充分的利用英法的這個心理,不斷的歐洲獲取更大的利益,不斷挖英法盟國的牆角,先後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並劍指法國的鐵桿小弟波蘭。波蘭是英法的底線,希特勒在看到英法的底牌之後,更換目標轉而跟蘇聯交好,而蘇聯則也是在與英法溝通受挫後,在希特勒拋出巨大利益的引誘之下,轉而和德國結盟,來瓜分東歐,繼而向西擴張,來增加蘇聯的戰略空間。

1939年9月蘇軍和德軍在波蘭境內會師

而德國和蘇聯達成二戰後最後的利益交換,狼狽為奸的達成瓜分東歐的建議就在1939年7月到8月,這對於德國來說是重大的戰略選擇,與蘇聯結盟,能夠讓德國解決掉波蘭問題後,從容向西面對英法兩國,從而避免兩線作戰這樣的德國先天頑疾。於是經過反覆討價還價,最終在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確定了瓜分東歐的總戰略,而此時蘇聯和日本正在中國境內的諾門罕爆發著激烈的衝突,顯然對於遙遠的日本,德國一定會選擇近在咫尺而且看上去更為強大的蘇聯作為盟友的,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1939年9月蘇聯和德國做掉並瓜分了波蘭

就在蘇聯與日本激烈鏖戰於諾門罕之際,蘇聯和德國在歐洲結盟,然後德國和蘇聯一起做掉了波蘭,而後德國掉頭向北、向西來對付北歐和西歐各國,而蘇聯則趁勢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入侵芬蘭,強迫羅馬尼亞割地,將蘇聯國境線整體向西移動了數百公里,建立蘇聯所謂“東方戰線”。

事實上德國和日本就是這樣互相拆臺的豬隊友,比如這次日本和蘇聯在諾門罕死磕,德國則與蘇聯交好,蘇德兩軍會師在波蘭,而兩年後的1941年,德國制定了蓄謀已久的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而就在德國全面入侵蘇聯錢兩個月的1941年4月,日本則與蘇聯簽訂了《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然後就在德國閃擊蘇聯試圖一舉幹掉蘇聯,希冀於日本同時行動,策應德國牽制蘇聯的時候,日本則指定了野心勃勃的對美作戰計劃,就在1941年12月,德國在冰天雪地的蘇聯莫斯科城下與蘇軍苦戰的時候,日本則集中它最強大的海上艦隊,越過大半個太平洋去襲擊珍珠港去了。

1941年12月在莫斯科城下苦苦鏖戰的德軍

就在蘇聯與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廝殺的時候,日本在突襲珍珠港


所有日本和德國這樣互相拆臺的豬隊友,要是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才真是見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