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小精灵

1.海中绿色小精灵——叶羊

在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地,都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绿色精灵般的海洋生物,这种生物被称为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或者可以简称它为“叶羊”(英文简称:Leaf Sheep)。这种可爱的海洋生物拥有明亮的眼睛和可爱的触角,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只卡通小绵羊,以进食海藻为生,可以长到5~8毫米长。

动物界小精灵

一开始,叶羊并不是绿色的。它们从卵里孵出来之后,在没吃海藻前一直是透明的,并且与它们的父母长得并不像。直到吃了藻类之后,它们才会慢慢变成绿色,发育成熟。

动物界小精灵

2.玻璃翼蝶

透明蝴蝶的学名是Greta Oto,它又被称作透翅蝶或者玻璃翼蝶。然而,并不是蝴蝶进化出了透明翅膀,而是它们不像其他蝴蝶和蛾子一样,翅膀上没长彩色鳞片。

动物界小精灵

玻璃翼蝶是在从墨西哥到巴拿马的中美洲发现的,翼展从2.2英寸到2.4英寸(5.6厘米到6.1厘米)。人们认为,正是大部分都呈透明状的翅膀,看上去就和玻璃一样,让它们在飞行过程中很难被发现。

动物界小精灵

3.软绵绵的海兔子

海兔子跟叶羊一样也属于海蛞蝓的一种,外形与我们常见的小兔子惊人的相似。也有着毛茸茸的尾巴和可爱的小耳朵,这些器官可以帮助它们在海洋里检测水里的味道和气味以躲避猎食者。

动物界小精灵

还有大家千万不要把海蛞蝓与蛞蝓混为一谈,蛞蝓俗称鼻涕虫,体表会分泌褐色湿润黏液,并且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而海蛞蝓这种神奇的生物是螺类的一种,它们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能够根据环境改变身体的颜色。

动物界小精灵

4.紫胸佛法僧

紫胸佛法僧(学名:Coracias caudatus)为中等攀禽。喙粗壮而宽,呈锥形但先端微下弯具钩。第2、3趾基部连并。翅长而尖。尾长,多为方形。典型羽色为蓝、绿色。以昆虫、蜥蜴、蜘蛛、小型哺乳动物及小鸟为食。常停栖于一处静伺,然后捕食;也在空中翻滚追逐飞虫啄食。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也占用喜鹊等的旧巢。

动物界小精灵

紫胸佛法僧是博茨瓦纳的国鸟。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喜欢广阔的林地及大草原。

动物界小精灵

5.蜿鹫

蜿鹫Secretary bird(学名:Sagittarius serpentarius),又名秘书鸟,据说是被这样命名,因为它头上有20根黑色冠羽,貌似从前的耳后带著羽笔的文书。广泛分布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虽然它可以飞,但是更喜欢步行走动,活动可以覆盖30公里。食物主要是,兔,猫鼬,鼠,蛇,蜥蜴类,两栖类,淡水蟹类和鸟类以及它们的卵。

动物界小精灵

蜿鹫为现代生存的唯一的陆栖猛禽。腿长,体瘦但强有力。高大约1.2米,翼展大约2.1米,有时被描述为非洲的"行军鹰"。

动物界小精灵

6.沙猫

沙丘猫(学名Felis margarita)别称沙猫,沙漠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近危(NT)。是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重一般在2.8-3.5千克之间。腿短,头部比例大,耳大。皮毛柔软浓密,体色接近于沙的颜色,腿部有黑色的带状条纹。

动物界小精灵

和大多数沙漠食肉动物一样,沙猫脚底的肉垫很厚,而且有浓密的毛,适合它们阻隔热得发烫的地表。它们白天在石头下休息,夜晚出去狩猎。以老鼠,蜥蜴,和昆虫为食。沙丘猫从他的猎物中得到所需的水。只在交配时聚集,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中部和西南亚。

动物界小精灵

7.叶海龙

叶海龙(学名:Phycodurus eques)是海龙科,叶海龙属鱼类。体长平均30厘米,身体由骨质板组成。吻管状,内部无牙,细长。胸鳍位于颈部,背鳍则沿脊椎延伸至整条背部。身体有用于抵御掠食者的硬刺。其体表生有许多海藻叶瓣状的扁平半透明附肢。该种体色多变,与年龄,地点,食物和周围环境均有关。生活于较浅海域的叶海龙身体呈黄褐色或绿色,体侧纵条纹呈粉红色,叶状附肢棕绿色;深水海域生活的叶海龙身体则呈灰褐色或酒红色,叶状附肢绿色、黄棕色至浅棕色,体侧纵条纹白色,眼下方并有一白色斑块延伸至吻。叶海龙幼体体表花纹及附肢呈黑色,附肢末梢呈蓝色。

动物界小精灵

常栖息于含有较多大型藻类的温带沿海水域。生活在礁石、沙床和海草草甸中。一般活动深度为5-15米。叶海龙善于伪装,依靠海藻状附肢进行拟态。其性格孤僻,喜独居,游泳能力弱,方向感较强。主食为糠虾,也吃其他小型甲壳类,浮游生物等。摄食时会将吻下部撑大,并将猎物吸入,直接吞下猎物整体。该种寿命为7-10年。

动物界小精灵

8.樽海鞘

樽海鞘[zūn hǎi qiào],英文名Salps,一种类似海蜇的动物,以水中的浮游植物(海藻等)为食,通过吸入喷出海水完成在水中的移动。他们身体呈桶状,且几乎完全透明,身长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间。它是具有类似于水母的半透明、稍扁平桶状的海洋生物。体成桶形,单体或群体营飘浮生活。背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作为部分生殖周期,它们形成环状结构,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

动物界小精灵

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南大洋最多。它们的身体呈胶状,靠吸水在水中移动,以浮游生物为食。其透明状形态可保护自己免受天敌伤害,毕竟在水中透明是很好的伪装。

动物界小精灵

9.管眼鱼

在深海2000多英尺处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小型鱼类,它们叫做"管眼鱼"(barreleye),长着透明的头部和管状眼睛。管眼鱼的学名是"Macropinna microstoma",这是一种适应海底漆黑环境的深海鱼,在海底2000英尺的区域,太阳光很难照射进来。它们可使用非常灵敏的管状眼睛搜寻头部上方轮廓模糊的猎物目标。要注意的是嘴巴上面像眼睛的其实是鼻孔,叶子部分才是眼睛。

动物界小精灵

管眼鱼只有十几厘米长,以小鱼和水母为生。其眼睛中的绿色能过滤掉从海洋表面照射到深海的阳光,以帮助它们发现头顶上的那些发生物光的水母和其它动物。当它们发现猎物,如漂浮的水母时,管眼鱼就会转动眼睛,向前和向上游动,进入猎食状态.

动物界小精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