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光榮的汨羅蘇區,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西南部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具有優良傳統和不甘壓迫的汨羅人民,搞暴動,建政權,打土豪,分田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湧現了眾多可歌可泣的事蹟。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紅三軍團標語


1927年5月,國民黨湖南反動軍官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事變,大量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屠殺,蓬勃發展的工農運動陷入低潮。為了以革命手段制約反革命手段,中共湘陰地方執行委員會(當時汨羅隸屬湘陰)從1927年至1929年,先後組織四次武裝暴動,即楊壽昌率新市農民舉義旗,袁福清率白水農軍打長沙,玉池山臨資口“灰日”齊暴動,敢死隊大鬧洪向藍三洞。這些暴動雖然最終失敗,但保存了革命火種,為隨後的汨羅蘇區創建打下了基礎。

“平江起義”後,智峰山區深受平江蘇區的影響。1930年2月,洪源洞、向家洞、藍家洞掀起轟轟烈烈的“搬搬運動”。3月,在藍家洞建立縣域第一個鄉蘇維埃政府。5月,在智峰山區建立第一區蘇維埃政府。7月,彭德懷的紅三軍團在長樂街短期休整,支持第二區蘇維埃政府建立。8月,紅十六軍來汨羅保護蘇區工作開展,並取得軍事勝利。同月,中共湘北特委遷駐長樂街,對汨羅蘇區創建加強領導。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送子參軍


1930年10月,在政權建設上,全縣有4個區蘇維埃政府,轄鄉蘇維埃政府39個;在組織建設上,成立4個區黨委,轄9個黨支部,有黨員160人,各區、鄉還成立了女子聯合會、少先隊、童子團;在武裝建設上,組建了300餘人槍的湘北遊擊大隊、赤衛師(轄4個團、39個赤衛隊,2萬餘人),大力配合紅十六軍開展游擊戰爭。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根據條件成熟和形勢需要,1930年10月,汨羅長樂街的河灘上紅旗招展,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隆重召開,會上成立湘陰縣蘇維埃政府(轄4區39鄉),丁庭松任主席,聶次蔭(時任縣委書記)等15人任委員。縣蘇主要任務是打土豪,分田土,開展土地革命。據不完全統計,共動員約8萬人參加土地革命,有5萬餘人分得了土地等勝利果實。1930年的金秋,汨羅蘇區進入全盛時期。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湘北特委在蘆箭河辦的被服廠舊址


蘇區的蓬勃發展,使國民黨當局深為恐慌。1930年11月底,國民黨大軍“圍剿”蘇區,特委遷岳陽柘港洞,紅十六軍向平江轉移,縣委機關遷往牛洲。至1931年初,汨羅蘇區歷經三年劫難,全部遭到破壞,被迫進入深山老林中堅持鬥爭。據不完全統計, 在1929年至1934年,先後被敵人屠殺的汨羅黨員、幹部、赤衛隊員和群眾,僅上烈士英名錄的就達818人。(其中,縣委書記聶次蔭被敵人捆綁在鐵絲床上活活烤死。)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湘北特委駐長樂街舊址


1934年8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成立平(江)湘(陰)嶽(陽)縣黨組織,因敵情嚴重,縣委活動實際上被迫停止。

【汨羅江畔紅色記憶】汨羅蘇區的創建始末

遊擊總隊隊旗


汨羅蘇區的英勇鬥爭,在湖南蘇區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985年,汨羅被認定為湖南省一類革命老區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