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鹰潭记忆 | 余江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八十年代初,十字路口是余江县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北通站前街,直达老火车站;南往马荃、东乡;东抵浮桥头,沿河街;西通五里岗,青年农场。

十字街是县城的地理坐标和中心

十字街东南是新华书店,靠柴集巷,东北有百货公司、医药公司,一片经济发展中心和自由贸易聚散中心;西南有卫生局、血防站、粮食局、邮电局,西北有余江饭店、余江一中、余江一小、民政局、县委县政府,是政治文化中心。

鹰潭记忆 | 余江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当时,白塔路,站前路与沿河街,临街没有高楼。三四层高的建筑都彰显着那个时代的繁荣和荣光。路口,路标少,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来去过往的多是手扶拖拉、27型、45型、50型的拖拉机。拖拉机突突地来,轰隆隆地走,身在旁边,都有震感,好像振撼着整个县城。能见到一辆解放牌汽车是很偶然的事件。在十字街,看拖拉机,就是看那个时代的欣欣向荣。有人四平八稳双手叉腰站在颠簸的拖拉机拖斗上,享受着那种过街的神气和威武。自行车是那个时代最有身份的代步工具。在圩集的日子里,看人流和人头攒动,我曾梦想着一天能有一辆自行车,载着幸福通向未来。

十字街虽说是县城的中心地段,周边的农田,依然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一切都还显得那样朴素和自然。六月瓜农用独轮车载西瓜到大街上卖,车旁总有几位扫瓜子的孩子和捡西瓜皮的大妈。

鹰潭记忆 | 余江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水泥柱竖起的电线杆托起了县城的光明和通信。那时城里人装一部座机,用木匣装着,用锁锁住,显得那样神秘和贵重。接电话神气,打电话方便,天涯变咫尺。砖头般大的大哥大,有身份。九十年代,腰别BB机,街头电话亭,有事你call我。说多神气就多神气。

小时候上街进城,一半为看城里的繁华,一半为吃根五分钱的冰棒,吃碗一角五分钱的清汤。

鹰潭记忆 | 余江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1982年我参加中考,歇宿街上。在人生十字路口,我第一次住宿在十字街口边的余江饭店里。时至今日,念想过去,我不免惦念老余江一中旁边那条清澈的沟溪和学校出门左转不远的老余江饭店。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余江城出现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地名。如:血防纪念馆、同乐园、马鞍岭森林公园、韬奋塑像、雕刻一条街、新火车站、余江大酒店、新余江一中、金怡广场、经济大厦等。

城里的变化,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而今,走在大街上有时都会迷失方向。

鹰潭记忆 | 余江十字街头的车水马龙


面对“苟日新,日日新"的余江,对于亲历发展的人们来说,多多少少都会带有几份怀旧和留恋。老火车站、老饭店、老邮政局、老县委县政府、老电影院、老公安局、老法院、老检察院、老工商局、老卫生局、十字街等,现在,有些虽不复存在,用一个"老"字却让人倍感温馨和亲切。

“老"字有历史厚重感和现实的方位感。老有老的含义,老有老的情怀。迷途在城市的喧嚣中,多加一个"老"字,让人更易找得到眼前的苟且和认得清远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