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社會的血液,鋼鐵就是它的脊樑。當西方總是為石油問題而寢食不安時,卻從來不需要為鋼鐵而擔心。因為,作為盎格魯薩克森的“表兄弟”,澳大利亞人牢牢地控制著世界上最主要的鐵礦。這是一頭鋼鐵袋鼠,更是一頭鋼鐵奶牛,它哺育著西方,也控制著東方,尤其是東亞兩強日本與中國,就必須依靠澳洲的“鋼鐵”乳汁才能成長壯大。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那位無意間發現了鐵礦的澳大利亞農場主兼飛行員,將一直成為這個世界的傳奇……

1 發現

1952年11月16日,一個十分平常的星期三。仲夏的澳大利亞西部,已經十分炎熱,雷陣雨則常常成為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

主宰西澳(West Australia,澳洲的一個州)的,是一望無際的荒涼。飛行在這片蠻荒大地的上空,那幾乎一成不變的紅色土地與沙漠,彷彿是紅地毯,巨大得只有上帝才有資格踏足。當然,還有漢庫克。

43歲的蘭·漢庫克(Lang Hancock)是西澳一個小小的農場主,也是一名資深的飛行員。為了他的家族牧場生意,他必須經常在這片天空中飛行。

這一天,他依然駕駛著那架單引擎的Auster型小飛機,與他妻子霍布(Hope)一道,計劃飛往西澳的首府珀斯(Perth)。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飛行是枯燥的。飛機中並沒有收音機,可以聽聽音樂,或收聽新聞,乃至氣象預報。夫妻倆所能做的,就是在那轟鳴的馬達聲中,大聲地唱歌和聊天。

在哈默斯理山脈(Hamersley Ranges)上空,濃黑的積雨雲突然從四面向這架小飛機包抄過來。前方烏雲高不見頂,這架小飛機無法從其上越過,同樣濃密的烏雲也切斷了他們返航的路線。這是一次生死的較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往下走,在雲層的下方飛行。但云層越來越低,幾乎與大地相接,無奈之下,漢庫克飛進了巨大的峽谷內。他對這個區域十分熟悉,峽谷的深處,就是奔騰的特納河(Turner River),這是一條天然的引航線。

這是澳洲白人從未踏足過的蠻荒之地。在暴雨之中,漢庫克小心翼翼地駕駛著飛機,幾乎貼著樹頂飛行。就在這危機的時刻,漢庫克赫然發現:在暴雨的沖刷下,兩側的峽壁居然依舊顯露著紅色的光澤,這是一種特殊的紅色,近乎褐色,如同鐵鏽一般。熟悉礦藏的漢庫克馬上意識到,這些都是裸露在外的鐵礦,他現在正飛行在一條真正由銅牆鐵壁築成的峽谷內!

這個發現令他興奮異常。上蒼似乎故意選擇了一個特殊時刻,給暴風雨中的海燕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禮:漢庫克所看到的,正是地球上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蘊藏量最大的鐵礦!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當漢庫克在暴雨中努力駕馭著那架單薄的飛機時,他並不知道:他的這次遇險將改變西澳、澳大利亞乃至整個世界!

2鐵幕

來自上天的暴風雨,從來就無法澆滅人間的浴血戰火。一道被稱為“鐵幕”的無形障礙,將整個世界分成了兩個陣營,並且在朝鮮這個東北亞小國,用鋼鐵炸藥堆砌出血海屍山。

當漢庫克對抗著暴風雨時,遙遠的北半球,一個名叫上甘嶺的高地上,中國士兵正在用血肉之軀對抗著比暴風雨更為猛烈的槍林彈雨,他們的對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大國美利堅合眾國,以及它的諸多小兄弟們,其中,也包括漢庫克的澳大利亞鄉親。

在朝鮮“熱戰”的刺激下,鋼鐵成為整個世界為之癲狂的東西,甚至遠超過之前的黃金。

這一年,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美沙比山脈(Mesabi Range)的高品位鐵礦開採枯竭。這個1887年發現的大鐵礦,寬1~1.5公里,厚150米,長180公里,礦石中鐵含量超過70%,因此在冶煉前不需任何處理,可以直接進爐。而且,在它不遠處,就是賓夕法尼亞州的無煙煤礦(the anthracite coal),為冶煉提供了充足的能源。美國能成為真正的“美沙比”(印第安語“巨人”),正是美沙比鐵礦鑄就的。我們無法確切知道,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對於朝鮮停戰是否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西方因此而開始恐慌——儘管表面上不露聲色。

同一年,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ECSC)的巴黎條約生效,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6個締約國,將從此相互放棄在煤炭和鋼鐵行業的部分主權,交由這個地區組織統一掌管,並免除相關關稅。條約的有效期是50年。這個組織不僅保護和重建了在英國佔領下本被大量拆除的魯爾工業區,而且為日後的歐洲聯盟奠定了基礎。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而在中國,一場鋼鐵的狂飆突進也從這一年開始。一本新出版的書名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正在成為滋養一個時代的心靈雞湯,這本與“鍊鋼”毫無關係的熱門讀物,卻在心理層面上給了正在陷入鋼鐵夢想的中國以強大的精神“高爐”。在真正的鋼鐵方面,中共中央確定,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必須把鞍山鋼鐵廠的建設作為首要任務,集中全國力量,如期完成,以奠定全國鋼鐵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還有必要開始進行建設第二個大鋼鐵廠的工作。同時,將原北洋大學、唐山交大、華大工學院、山西大學、西北工學院的採礦、冶金系統一彙集到北京,組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中央直屬的鋼鐵研究總院也在這一年成立。中國從來沒有這樣對鋼鐵魂牽夢繞,終於在5年後(1957年)迸發出了一個烏托邦般的夢想: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超英國。次年,一場“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大鍊鋼鐵運動展開,“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

偏安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也無法自外於這個鋼鐵的時代。

儘管有史以來唯一侵略過澳洲的日本,在對抗中國和蘇聯的共同鬥爭中,搖身一變成了他的同志加兄弟;儘管對於西澳小型鐵礦,日本人報價也十分慷慨,澳大利亞政府卻依然堅定地對日本說不,確切地說是對全世界說不:澳大利亞的鐵礦將絕不允許出口一絲一毫!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這樣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來自於澳大利亞強烈的“缺鐵症”:這個國家的專家和政治家堅信,鐵礦是澳洲稀缺的資源,因此必須完全使用在國內建設之中,絕不能出口。儘管禁令始設於抗日背景下的1938年,但隨著鋼鐵在世界政治和軍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澳大利亞的這一禁令更為趨緊。

而就是漢庫克看到鐵壁峽谷的這個名叫皮爾巴拉(Pilbara)的區域,早在1890年,地理學家伍德沃德(W. P. Woodward)就曾指出,這裡的豐富鐵礦石將足以供應整個世界的需要。顯然,他的預測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我們至今也很難弄明白,為什麼澳洲官方和企業組織瞭如此眾多的勘探,卻無法發現這幾乎是顯而易見的鐵礦?澳洲的歷史學家們為此找到了一個原因,這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詞彙:官僚主義。

當漢庫克為自己的發現激動不已時,他的面前,卻是一道官僚主義的銅牆鐵壁,將耗費他8年心血……

3抗爭

暴風雨中發現鐵礦的傳奇,已經成為漢庫克乃至澳洲礦業的“官方版本”,甚至得到了議會的認可。有一位好事的傳記作家菲利普森(Neill Phillipson),在寫作有關漢庫克傳記時,考證出該地區當天並沒有下雨,甚至整個11月份都沒有下雨,但這些細節並不能掩蓋漢庫克在澳洲成為鐵礦“暴發戶”過程中的偉大作用。

是否有暴風雨並不重要,人們可以確信無疑的是,漢庫克後來無數次地飛回那個區域進行勘探、提取樣本,起初他是獨自前往,然後是帶著親友們做幫手,最後是帶著那些難以說服的政府官員們及投資者。

儘管只是一個牛仔,儘管只有中學學歷,但這一切並沒有妨礙漢庫克成為現代最偉大和最幸運的勘探者。

漢庫克出生在西澳首府珀斯,其家族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地主”之一。他最初與全家生活在艾士博頓高地(Ashburton Downs),後來其父親買下一個農莊,他就獨自寄宿在澳洲歷史最為悠久的精英學校之一海樂學校(Hale School),直到中學畢業後去幫助父親打理農莊。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青年漢庫克對女性有非凡的魅力,身邊的女伴除了白人姑娘外,據說還可能包括一些土著少女。在他早已成為富豪之後(2001年),澳洲當地一家報紙披露,一位名叫希爾達(Hilda Kickett)的土著女性,宣稱漢庫克就是她的生身父親。與女性的慾望糾葛,也令漢庫克在晚年乃至身後都依然成為媒體八卦的焦點。

他的第一段婚姻結束得很快,美麗的金髮妻子麥麗(Susette Maley)因無法承受單調的農場生活,而獨自回到了珀斯,兩人隨後友好分手。38歲這年,漢庫克開始了第二段婚姻。這一任妻子霍布,不僅是暴風雨中發現鐵礦的傳奇的共同主角,而且還在1956年生下了漢庫克迄今唯一法定的孩子吉娜(Gina),如今澳大利亞的女性首富。霍布1983年因乳腺癌去世,兩人的婚姻持續了35年。

儘管漢庫克從26歲起就從父親手裡接過了農場的管理大權,但他似乎並沒有將自己的興趣侷限在牛羊雞鴨上。早在孩提時,漢庫克就顯露了對採礦和勘探的濃厚興趣。10歲那年,他在慧特濃(Wittenoom)峽谷發現了石棉礦,並在1934年獲得了政府授予發現者的開採特權。1938年,他組建了一家“澳大利亞青石棉”(Australian Blue Asbestos)公司,對他少年時收穫的礦藏進行開採。這個礦引起了一家大公司CSR有限公司的濃厚興趣,他們在1943年購買了漢庫克的特許權,同時還讓他繼續持有新公司的49%股份。1948年,新婚不久的漢庫克將剩餘股權全部賣出,事後證明這是一個十分明智的決定:石棉開採帶來的巨大環境汙染,導致大量的病症,雪片般的索賠訴訟令那家開採公司舉步維艱。

漢庫克發現了鐵礦後,便開始了鍥而不捨的前期工作。他沿著礦脈,至少認真考察勘探了112公里的範圍。而他提取的礦石標本,經過再三檢驗,其純度甚至比美國的冶煉標準還要高2%,這意味著這裡的鐵礦石完全可以直接送入冶煉爐中成為鋼鐵!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珀斯和堪培拉的政客們根本就不相信一個來自叢林、只有中學學歷的農場主,居然能在被專家判了“死刑”的貧瘠澳洲,發現高品位的鐵礦。人們普遍認為,澳洲的鐵礦石最多隻能繼續開採30年,而到1965年,澳洲就將成為鐵礦石的進口國。漢庫克在後來的回憶中,無數次地感慨,那些衙門是如此“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

當時,漢庫克必須首先取得政府授予發現者的特許權,在這之前,他的發現甚至不能告訴任何礦業人士,否則他自己作為發現者的權益將很難得到保障。而問題在於,政府不僅不相信他發現了優質鐵礦,而且根據當時的法律,澳大利亞聯邦和西澳州兩級政府都嚴禁對新的鐵礦的開採,以圖實現政府對“即將枯竭”的鐵礦資源的嚴密控制。漢庫克要獲得發現者的特許權,十分艱難。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幸運的是,漢庫克不僅是一個執著的人,而且也還算是個富有的人。他不僅自掏腰包支持了所有的勘探,而且也在議會遊說上做了不少投資。與官僚機構打交道的酸苦,不僅漢庫克深有體會,連後來的議員們,在紀念漢庫克的各種場合,都將抨擊當時政府的顢頇無能作為保留節目之一。

經過8年抗爭和複雜的“勾兌”,1960年12月,他終於獲得了有生以來最大的聖誕禮物:聯邦政府正式確認了他作為發現者在皮爾巴拉地區的開發特權。但州政府限制開發的禁令並沒有解除,這又花了他一年時間。從1962年開始,漢庫克終於可以把精力放到尋找投資人的工作上。

4暴富

對於漢庫克來說,當政治車道上的綠燈亮起時,經濟車道上卻依然是紅燈。開發方圓數百公里的鐵礦,其所需要的資金,絕不是一個農場主所能承受的,甚至也不是澳洲的小小經濟體所能承受的。

但是,無能的專家和懶惰的政客們,已經令那些唯利是圖的礦業公司也相信了澳大利亞是個無望的國度。漢庫克打給這些公司的電話,被無數次地掛斷。至少有30~40家公司的人叫這個“鄉巴佬”滾蛋,認為他即使發現的果真是鐵礦,那也一定是品位很低的垃圾礦。

在無數次碰壁和遭受白眼後,漢庫克終於時來運轉。礦業巨頭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CEO杜坎(Val Duncan)爵士在倫敦總部親自拍板,可以一試。而令他們動心的是,漢庫克說服他們道:“我只需要事成之後提取特許權費,如果那裡真沒礦藏,你們什麼都沒有損失呀。”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依然半信半疑的力拓高管們,飛到珀斯,與漢庫克及州長、礦業部長們見面。第一次會談完全是禮節性的試探,但隨著私人關係的增進,尤其在漢庫克多次帶著他們到現場勘察後,力拓最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漢庫克事後感慨道:私人之間的友情建立,在這樣的大開發中,關係重大。更為重要的是,就在澳洲政府解除鐵礦石的開發和出口禁令後,日本的經濟開始騰飛,對鐵礦石的需求十分巨大,成為澳洲鐵礦的最大買家。

力拓選定的這個區域,已經被漢庫克以其妻子之名命名為“霍布高地”(Hope Downs)。力拓與漢庫克談妥的條件是:漢庫克及他的親友們完全退出這一區域的礦藏開採,作為回報和補償,力拓給漢庫克每年礦產銷售額的2.5%作為特許權費。這筆報酬,在開採的當年,就達到了2500萬澳元之巨,即使在40年後的今天,這也相當於500個澳洲人的年平均工資總和。

事後來看,這無疑是個雙贏的協議。漢庫克不必在開發上做任何投資,可以每年坐享高額特許權費,而力拓則保證了自己對開發項目有完全的掌控權。多年後,一些同行和杜坎爵士開玩笑:“你們真笨,給漢庫克支付這麼高的特許權費,我們就不會這麼做。” 杜坎爵士立即反唇相譏:“所以你們沒有我們這樣的大鐵礦!”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漢庫克作為發現者而獲得的特許權,成了一頭會產黃金的奶牛,給他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財富。而更為重要的是,力拓並沒有吃下他的全部地盤,他還可以與更多的跨國公司合作,事實上,他的女兒吉娜後來就是靠自己開發剩下的一些礦區,而成為在世界鋼鐵行業真正有分量的“鐵娘子”。他擁有發現者特許權的區域內,已經探明的鐵礦儲量就有數億噸,如同撒哈拉的石油一樣,可以支撐這個世界足夠長久的時間,也註定了他和他的家族將成為永不下山的財富太陽。沒有人能夠精確統計漢庫克家族的財富,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是個令無數人歎為觀止的天文數字。

漢庫克的暴富,在澳洲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畢竟,他為澳洲摘下“鐵礦貧困戶”的帽子立下了無可替代的功績,而且是在十分艱難的政治環境下,用自己和親友的資金,自費進行地質和政治上的雙重勘探。漢庫克的飛行記錄顯示,他為了勘探,就花費了超過7000個飛行小時,相當於291天時時刻刻在天上翱翔。漢庫克出色地改進了空中探礦技術,併成為澳洲第一個、以及至今最為成功的空中探礦師。在澳大利亞人看來,他並非只是個走運的財富英雄,而是個執著的民族先驅。

那個曾經杳無人煙的皮爾巴拉地區,如今儼然成為世界鋼鐵的聖地,在鋼鐵脊樑的有力支撐下,西澳乃至整個澳大利亞的命運都從根本上被改變了。

漢庫克後來總結說,這就是一種“自力更生”的精神。他回憶說,澳洲荒原上的鄉村生活十分艱難,每4~6個月才會有駱駝拉的送貨車到來,麵粉都長出了蟲子,果醬則成為奢侈品,人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改善生活,一切都來自土地,無論採礦還是種植,“你如果不能照顧自己,那就沒有人能照顧你了。”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漢庫克更令同胞懷念的是,他並不只專注自己的利益,而總能夠從全局出發提出一些倡議。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就建議在皮爾巴拉礦區建立統一的基礎設施,供各家公司分享。他規劃中的鐵路,將從礦區通往瀧沙德島(Ronsard Island)深水港,運送鐵礦石的火車順坡而下,多快好省。但這些建議,都因政治原因被中止,而給後人留下無數感慨和嘆息。

5身後

1983年,漢庫克74歲,與他相偕了35年的妻子霍布去世。27歲的女兒吉娜,此時已經在父親的公司裡工作了8年,並與前任丈夫、一位飛行員養育了一對兒女。上有老,下有小,還要幫助父親打理龐大的產業帝國,這顯然是吉娜難以承受的。她就決心為父親招聘一位女管家。一位名叫蘿斯(Rose)的35歲美豔菲傭走進了這個富豪之家。

據說,蘿斯的祖父是菲律賓革命時的一位將軍,而她的叔叔則是首位民選產生的馬尼拉市長。這位似乎應該是高幹子女的蘿斯,究竟為了什麼而淪落到為他人做傭的地步,世人並不十分清楚。在進入漢庫克豪宅之前,蘿斯已經多次申請澳洲的商務簽證,據說都遭到了拒籤,而最後只能以3個月的工作簽證進入澳洲。

毫無疑問,蘿斯是一位工於心計的美女。成為漢庫克管家不久,她就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征服了漢庫克,並從臥室出發,進軍漢庫克的財富帝國。兩年後(1985年),年齡差距高達40歲的兩人,宣佈結為夫妻,而年齡僅相差8歲的繼母與女兒則成為仇敵:這場婚姻的第一個成果就是漢庫克下令女兒吉娜不得出席公司董事會。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有了美豔少妻相伴的漢庫克,似乎變得更為年輕、時尚、充滿活力。若干年後,蘿斯甚至興致勃勃地在媒體上大談這對老夫少妻的床幃細節,漢庫克似乎又找回了青年時代的風流倜儻。

這個故事的隨後發展,就如同所有的豪門恩怨一樣,陳舊而俗套。年老的丈夫發現了年輕妻子並不忠誠,並且關心他的錢袋遠甚過他的生活和健康,於是重新召回了唯一的女兒。然後是老夫少妻的不斷爭吵、分居,在漢庫克臨終前的一段時間,他甚至申請禁制令,禁止蘿斯靠近他。漢庫克在臨終前修改了遺囑,將所有的開採權轉移到公司名下,而將公司留給了女兒吉娜。

1992年3月27日,漢庫克去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不到一個月,蘿斯向西澳高等法院起訴,要求重新審定漢庫克的遺囑,指控繼女吉娜圖謀侵佔財產。3個月後,蘿斯與一位西澳地產商、漢庫克生前的好友閃電結婚。

吉娜也質疑父親的死因,但她的努力都沒有成功,直到1999年12月,她宣稱發現了新的證據,於是,西澳總檢察長同意開始調查漢庫克的死因。

鐵礦帝國:成就力拓的曠世傳奇

繼母與繼女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較量。數十名證人被傳喚,證人們既證實了蘿斯為了金錢問題,不斷地向漢庫克吼叫,從而在精神上虐待他;也揭露了吉娜為了抹黑繼母,不惜花錢收買證人。鑑於吉娜一方偽造了部分證據,蘿斯的律師要求撤銷此案,卻又遭到了驗屍官的反對,驗屍官認為這是公共關心的話題,必須等待他的驗屍結果出來。隨後,更為戲劇性的是,吉娜請來了蘿斯在菲律賓的前夫,此人指控蘿斯曾請求他幫助謀殺漢庫克;隨後,法庭又發現此人從吉娜那裡收取了25萬澳元的高額費用,但他辯解說這是供自己因出庭作證後有危險而僱傭保鏢的……雙方來回拉鋸折騰,成為那幾年內澳洲最熱門的話題。2002年4月26日,驗屍官終於宣佈,漢庫克的死亡完全是自然原因,這場延續了兩年多的大戲才落下帷幕。

如今,除了吉娜還會偶爾出現在產經媒體上之外,無論已經過世17年的漢庫克,還是那曾經名噪一時的蘿斯,都很少有人再去提起。但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鋼鐵還扮演著支撐國家脊樑骨的角色,人們就實際上將一直生活在漢庫克的影子裡。

那場令漢庫克發現鐵礦的暴風雨,無論它是史實還是故事,都將成為這個世界永遠難忘的戲劇性畫面,即使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也將永遠不缺更為猛烈的暴風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