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不要去游泳!”

“晚上別出門!”

“別拍人肩膀!”

……

農曆七月中元普渡,閩南媽媽的碎碎念,開始不絕於耳。

作為閩南人的一份子,七月鬼門開,中元到,關地門,廈門人得準備諸多祭事,忙得不可開交。

對於此事,他們可以說是樂在其中——

有人說,閩南人有可能對自己摳摳嗖嗖、隨意鬆散,但是一講到拜神,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畢竟,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他們拜過的神,大概比你在所有神話電視劇裡見過的總和都要多。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0 1

泡茶+拜神=廈門人

有一種說法是:許多老廈門人的一生,似乎只需要做兩件事,泡茶、拜神——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爺(伯公);初三、十七拜媽祖;初四、十八拜財神爺;初五、十九拜五穀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拜壽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觀音;初十、二十四拜如來;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蝨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而這樣的總結,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過節村鎮裡組織的集體拜神節目,在閩南,私下裡各個家庭還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神明”,就算春節放了七天假,都不夠廈門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什麼石頭公,門口公,有應公;姑婆嬤,床頭嬤,榕仔嬤;地基主,水流主,三界孤主…只有你不認識的神,沒有閩南人不拜的神!

因為崇尚“萬物有靈”,閩南人可謂是造神的專家:從”天地人神鬼”到“花鳥魚蟲獸”,在閩南人眼裡,拜神是非常講究“實用性”的:不管你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只要能講出一段故事,有什麼“顯靈”的事情,就能被祭拜,為了五穀,可能還出現了神農大帝,為了行船,可能還出現了水仙尊王,為了求財,可能還出現了玄壇元帥…

在閩南,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家中神明即便“道非道,佛非佛”也可十分和諧地共處一堂,並排而立。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就拿曾厝垵的擁湖宮來說,廟裡供奉著武烈尊候、保生大帝、天上聖母、元帥爺、大廳爺、大聖爺、玄天上帝及諸佛神靈。他們和平相處了八百多年,庇佑廈門百姓。而像這樣的民間信仰廟宇,在廈門還有很多座。

暫且不提香火鼎盛的南普陀,廈門的觀音寺、半山土地廟、白鹿洞寺、梵天寺等等都大有來頭,隨便一個在廈門人心中都神聖不可侵犯——

廈門觀音寺。這裡是建國以來新創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廈門梵天禪寺。這座寺廟是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廈門梅山寺。這裡供奉著一座重達65噸的全國最大白玉佛像---釋迦牟尼佛聖像,以供人們去祭拜上香。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廈門天界寺。這座寺是清初月松和尚募化興建而成的。據說,以往寺僧晨間撞鐘108下,聲聞遐邇,於是被稱為 “天界曉鍾”,為 廈門小八景之一。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廈門日光巖寺。在萬曆十四年被修建,因為每當太陽昇起,陽光正好射到山石和寺內,因此取這名。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廈門白鹿洞寺。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葦老和尚為山祖師。這裡修了朱熹在廬山的故事,很多人祭司朱熹神像。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在廈門街頭巷尾,這個“宮”,那個”殿”,小小的一間,往往已香火綿延數百年;土著人的宗祠,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

對於廈門人來說,拜神就是隨手一做的事情,和我們轉發個錦鯉許個願沒有任何區別。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0 2

拜神拜出儀式感

儘管看起來“不大走心”、“有些隨便”,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廈門人拜神時莊重的儀式感。

在自家大廳開上幾桌,然後在大位上擺好椅子,由家裡的男丁請上公祖爐,再請門神,最後按輩序大小挨個上前跪拜燒香,向神仙老爺們彙報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這樣:

現在向祖宗們介紹的這位選手是咱們老李家第X代中最讓人操心的小輩,今年24歲,大學畢業兩年了,不僅沒有考上公務員,而且至今母胎單身,還請各位祖宗們在上面多多照應…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除了在自家這種上香式“問神”,許多廈門人家前往廟裡拜拜的一大要務就是抽籤——尤其是家中遇到喬遷新居、嫁娶、先人遷墳等等人生中的大事。

女兒帶回正在交往的男朋友,母上大人臉上雖然笑嘻嘻,但“背地裡”必定會前往廟裡請神明指示抽上一簽,或讓算命先生看看兩人八字。

八字合適神明“同意”,自然皆大歡喜趕緊勸嫁;八字不合神明“反對”,就算女兒再喜歡,媽媽也只會拉下臉。

然鵝,為了向神明請示,除了通用的香爐、地臺,以及各種與神“溝通”的“道具”,廈門人還會精心準備“愛的供養”。

就拿中元普渡來說,廈門人要在家門口擺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講究不少,必須有雞鴨豬、蔬菜水果,還要有乾果,如葡萄乾龍眼乾,這意味著先民吃完後,還能帶些祭品離開人間。八仙桌上還要擺放酒杯,上面放著筷子。

這些製作工藝之繁瑣,往往得提前兩三天就開始準備。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廈門人家初九拜天公的盛況

難怪《舌尖上的中國》幾度來到廈門取景,畢竟我們的生產美食的標準都是衝著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此外,為了表達對“神明”的敬意,閩南人還舉行各種各樣的巡遊活動:例如集美大社的“刈香巡遊”。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據說,該盛典最初是為了祭奉“開閩王”,人們在每年正月十五一早,擺設貢品香火準備接駕,“護國尊王”王審知、“進士祖”陳文瑞等神像被八抬大轎請出來,沿街轉巷,到集美陳姓的房角祖祠和各個角落巡遊,確保新的一年集美各個「角頭」平安舒適。

如今,這項傳統習俗規模越發盛大,所到之處鑼鼓喧天,甚至有人特意前來打卡參加。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0 3

你媽可能是離神最近的人

在廈門,擔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聖等服務角色的,不是你的媽媽,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說,閩南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閩南的女兒十幾歲就要跟著媽媽一起學做祭神用的“粿”,閩南的媳婦一入家門,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拜神”的傳統傳下去,保證能說清每一個神明的名字、主要職能,還要理順家裡老老小小的關係和訴求。孩子長大了,拜神時要祈求神明賜一樁好姻緣,家裡添了新成員,要到祠堂告訴列祖列宗…

“做好葷素搭配、不能全乾不能全溼、不能單數還要不重樣,得會說吉祥話給神聽”,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廈門的媳婦,在待了兩年後,都必定會練成“拜神”絕技。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忙著張羅拜神的閩南女人們

比如說,拜神明時要用三根香,拜祖先時用兩根香,然後要等香燒了一會,香灰掉下來才算他們已經吃了,我們才可以去燒金紙,而且燒的金紙還要區分開來,哪些是要給神明的,那些要給祖先的…

以上種種,都是廈門媳婦的必備知識點,如果實在記不住怎麼辦?寫下來唄!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0 4

為什閩南人這麼喜歡拜神?

雖然說拜神是中國人無論南北都有的習俗,但能做到像閩南人這樣,浩浩蕩蕩、場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大海給予了廈門這片土地很多美好的希冀,為了生計,曾經這個小漁村的出海漁人們往往迎著洶湧的波濤去尋找他們的夢。對於廈門人而言,海既是“絕境”,又是“生路”,廈門人常把下海捕魚叫“討海”,有一點與天爭命的意味。

在自然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將自己寄託給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為了化解恐懼的最好的方式。

“行船拜媽祖,安居大道公”是廈門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討海為生的漁民行船多拜媽祖,身有病痛多拜保生大帝。

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所以,對於閩南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納入骨子裡的習慣性動作。他們深懂造神玄機,需要什麼就創造什麼,各種神明各司其職,保佑著閩南人生活的順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