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村地处鹫峰山脉末段,龙冈峰下,海拔 1180米。辖外村、里村、过溪洋、牛楼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639亩,山地千余亩。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小时候,我从大人那里得到一个生活经验:从周宁城关往西看,如果山头上乌云密布,那么今天就有雨了。这个山头就是龙岗峰,龙岗峰下有盆地,紫云村的几个自然村就散落其间。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村有135户,人口将近700,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50多位。清新云端,长寿紫云,此言不虚。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常年云雾缭绕,峰齐崖危,清代诗人桂圆芳联诗云:“紫云胜景岂寻常,晓雾漫天映昼堂。石柱坑头腾瑞霭,山亭座上起祥光。乍高还合连峰顶,似绮如霞烧野塘。为共登临凭远眺,岭头花鸟尽文章。”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村是多姓氏的村庄。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李氏学文公从李墩迁居紫云,为李氏始祖,至今十四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廖公正麟从汀州迁居紫云,为廖姓始祖,至今八代。此外还有郑姓、陈姓分别从浦源、礼门移居紫云。村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村的老厝,如果从清顺治年间算起,应该有400多年了。实际上,我们在紫云见不到这么老的房子,可以见到的基本上是清末和民国时的建筑。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村在清朝有何事迹不得而知,进入民国,紫云曾经闻名福建,因为它是中共闽东党领导人叶飞、阮英平领导闽东军民进行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根据地之一。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1933年3月,阮英平、王大尧、郑步青等就在紫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8月,中共周墩县中心县委在紫云成立,紫云成了福(安)寿(宁)周(墩)与宁(德)屏(南)古(田)两大片游击区的中心点。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1936年春,叶飞率领的闽东红军独立师与粟裕率领的浙南红军一部会师,地点就在紫云村。紫云也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腹之患,更成了周边某些乡村反动势力的眼中钉,他们千方百计组织围剿。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文革前,周宁有个县委书记叫张世淮。这是我印象中的第一个县委书记,他留在我记忆中有四个镜头:一是晨起拾粪,二是半夜指挥灭火,三是在体育场舞台上推广水稻良种"农垦58″。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张世淮与紫云村也有不解之缘。虽然,解放已经十六年,但那时的紫云村仍然没有公路。张书记选择这个全县海拔最高的村蹲点,试种"农垦58",因为紫云村的成功,在全县最有说服力。紫云村的仓库就是张书记带领社员建设的,现在是紫云老人幸福院。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紫云村通路、通电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周宁县委副书记林建强挂点紫云村,他克服重重困难,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山辟路,使紫云村有了下山的公路,并且把电拉进村,结束了紫云煤油灯、火把照明的历史。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现在的紫云村,不仅有别墅,也有小洋楼,古厝也进行了厅堂硬化、厕所改造。新盖的村委楼功能完善,紫云云端客棧也已经开张迎客,设施齐全,整洁大方。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目前,浩创周宁紫云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这是周宁县在2019年签约的首个大项目。据悉,紫云项目总投资50亿,分5期投入,主要规划建设康养度假区、生态农业区、茶叶加工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度假区、户外运动区等,将形成以避暑康旅小镇、精品民俗酒店、养生避暑度假机构、康养中心、商业街、儿童乐园等板块于一体的综合康养项目。我们期待这个福建省乃至华东地区、全国一流的康养示范项目尽早落实,使革命老区紫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周宁:紫云的古厝与新屋||陶敏辉


陶敏辉简介

陶敏辉,祖籍安徽泗县,福建柘荣县出生,周宁成长,在职研究生学历。1973年3月在周宁参加工作,1985年12月起任副处级职务,1993年3月起任正处级职务,2006年3月任宁德市政协副主席,2015年3月退休。出版的书籍有

巜爱国爱教楷模一圆瑛大师》巜走进游寿》、古籍点校巜中国书学史》巜古村新赋》等。散文、游记若干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