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編輯按:互聯網經濟的出現,不僅改變了整個社會結構,更是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從電商平臺到第三方支付工具、外賣業務,如果離開了這些互聯網業務,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生活下去。不過,互聯網經濟帶來的不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這兩年,共享經濟就一度成為失敗的代名詞。

提到共享經濟,大家首先想到的產業就是共享單車,畢竟還有很多用戶的押金還沒有退。其實,這些年流行的線上叫車服務,也是共享經濟的一種,也由此誕生了很多知名的出行平臺。在國內以滴滴出行為主,在國外就是Uber的天下。而本文的主角,就是曾經被吹上了神壇的出行領域的巨頭Uber。

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從誕生到今天,Uber的發展歷史足足有10年之久,曾經還進入過中國市場,不過最後被滴滴收購了。在沒有上市之前,它一度是最被看好的獨角獸企業之一。在資本市場的熱切盼望之下,Uber終於在今年5月份上市,不過讓它沒有想到的是,上市沒有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反而是無盡的麻煩。

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因為Uber長期虧損,在其上市當天,公司股價跌幅超過8.5%,讓投資者十分失望。上市一個月後,公司兩位重量級的高管宣佈離職,也算是為公司的虧損背了黑鍋吧。根據公司今年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公司虧損超過5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360億元。也就是說,短短3個月時間,上百億元就打了水漂。

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財報數據一出,Uber股價立刻大跌6%,導致公司市值大幅度的縮水。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讓Uber不得不重視嚴重虧損的問題,決定從公司員工入手。根據媒體統計,今年以來,Uber連續裁員3次,涉及到的員工數量超過1200人。其實,這些員工當中,有很多是當年公司大規模擴張時招收進來的。終於,它為自己的盲目擴張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不過,裁員、縮減成本都不是最根本的問題,並不是解決公司長期虧損的難題。出行領域如何盈利,一直是困擾著整個行業的難題。不只是Uber,連老對手Lyft今年一樣都出現了鉅額虧損。在中國市場,去年滴滴深陷百億元的虧損困境,也先後進行了裁員。

3個月360億打水漂,公司裁員1200人,出行領域巨頭困局何解?

由此可見,整個出行領域,都面臨著長期虧損的局面。其實,這是互聯網經濟的一種弊端,在創業早期因為是大熱的行業,所以很多資本機構願意投資,這些創業明星們也從來不缺錢。但是,等上了市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連基本的盈利都做不到,熱錢來得再快,也總有花完的一天不是?

編輯觀點:其實,Uber不是沒有想過盈利的方式,此前還在美國推出送外賣的服務,但是對改善公司財務狀況的效果,並不明顯。想要結束虧損的局面,還是要靠自身,普通的消費者很難幫上什麼忙。說了這麼多,你怎麼看待這些上市後卻大量虧損的,互聯網企業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