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工作15年,我养成了4种职场大智慧

在机关工作15年,我养成了4种职场大智慧


冰心美女曾题写过一幅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短短两句话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知足,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知不足,即要看到自己不够完美的地方。

俗话说,知足常乐。知足固然重要,能让人保持愉悦的心情,但知不足却更为可贵。

古训有言: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混在机关,必须擦亮慧眼,认清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积极进取、恒心坚守、奋勇前行。

要想做到这一点,四种心态必不可少:

自知者明——没有对比,永远看不到差距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暗示人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

为什么不容易?

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人天性就具有掩盖缺陷、孔雀展翅的本领。

事实也确实如此,相当部分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谈到优点滔滔不绝,谈到缺点全是客观理由,有的还颇为别人的成长进步而委屈。

这种人,即是不自知者。不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也就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又何谈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

如何“自知”?

古人又有句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比是最好的办法。

每名机关人员都要时常把自己拎起来,与领导、与同事比一比,与同乡、同学比一比,与老那些年年受表扬、次次被夸赞的先进们比一比,切实在比较中认清自我、发现缺点、找到差距。

在机关工作15年,我养成了4种职场大智慧

补足者智——取长补短,是最聪明的做法

“木桶效应”告诉人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全面均衡发展,既要张扬自己的优势,又要弥补存在的不足。

屈原曾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人人都有优劣长短,面对优势,不能沾沾自喜,面对短处,也不能讳疾忌医。扬长避短、以优补劣是最聪明做法。

机关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事情,关系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领域,哪一方面出现短板,都可能导致工作的疏漏、细节的失误。

尤其是各级领导,往往是决定“短板不短”的关键所在,级别越高、管理的工作越多、区域越大,这方面的作用就越明显。

机关人员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道理,抓紧学习提高、抓紧增长本领,在保持本职所“长”的基础上,多学习掌握一些其他专业、其他领域的知识,补足短处、全面提高。

在机关工作15年,我养成了4种职场大智慧

不懈者进——不能进步,也就意味着退步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某大公司CEO招聘面试的故事,他问“你以前是做哪一行的?”

面试的人说:“我做某某行业。”

他又问:“这个行业你干了多久?”

面试的人说:“十年!”

他又追问:“你的十年是十个一年呢,还是一个十年?”

面试者愣住了。

这位CEO解释:

“一个十年”指的是十年来有持续学习、进步,是有完整十年的累积经验;

但很多人在职场上表现出来的却是“十个一年”,也就是说他虽然已经工作了十年,但他的专业、想法、格局却都还跟刚参加工作时一样,没有进步或者进步不大。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作为一名机关人员,要做逆水前行的大船,锲而不舍的追求进步,做到一年进步一小截,三年进步一大截,十年之内让人刮目相看。

在机关工作15年,我养成了4种职场大智慧

不争者胜——默默奉献,总会有你的位置

为而不争,是老子的生命哲学。

当下,心态浮躁者不在少数,或不为先争,或小为大争、慢为急争,或临时抱佛脚的为、千方百计的争,尤其是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关头,这些“争先恐后”的浮躁心理愈发强烈。

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组织的考量也是公平公正的,工作若是干不好,怎么争也都是白搭。

“土处下不争高,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去而不迟。”

从辩证学的角度看,不争而争,不争往往是最强大、最有力的争,不争者反而更能会脱颖而出。

古往今来,此类事例多不胜数,尧传位、舜让贤成就了一代帝名,汉文帝的不争利、唐太宗的不争名创造了一代盛世,而有着“智圣”之称的东方朔,正是凭着为而不争的智慧,在朝堂上嬉笑怒骂、悠然自乐。

“为而不争”是大修养、大气度,默默奉献的老实人永远不会吃亏,在这一点上,每一名机关干部都必须有着正确的认知。


在机关工作15年,我养成了4种职场大智慧

观察职场生态,问道填坑实践;

分享干货技巧,探索精进之道!

关注

16年机关老司机,带您一起观察职场、吐槽不爽、记录黑锅、打倒坑货。

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和疑问,都可加关注私信给我,粉必回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