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八邑

古潮州八邑,應指海陽、潮陽、揭陽、普寧、澄海、饒平、豐順、惠來等八個縣。不含南澳、大埔。不含南澳,是因為南澳直至民國1915年才由“廳”改置為縣。南澳原來是屬於饒平縣下轄的,所以實際上並非不含南澳,只是沒有強調。不含大埔,是因為大埔籍,非常在意自己的民系身份,很早就比較積極地、較多地與嘉應五邑結成同鄉組織。故有些資料上,將南澳縣表述為潮州“古八邑”之一,是錯誤的,南澳縣應該說是在民國新風之下,排除了豐順這個縣之後,形成的潮州八邑,表述為“民國潮州八邑”比較準確。所以後來的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實際上是“排除了豐順”,而不是廣州、香港、湛江、上海、北京等地的古潮州會館,“排除了南澳”。先前的潮州八邑有豐順,後來由南澳頂上八邑之位置,興許由於後輩的潮人比潮州先輩更在意潮語與客語的區別,因豐順在人口上,以客家居多的緣故。

實際上,關於“潮州八邑”的表述,即使不強調南澳這一邑,也是包含南澳的。因為南澳原屬饒平縣,後劃入澄海縣。也就是說,只要八邑的表述中,有饒平、澄海,即相當於有南澳。而若排除豐順,則必然是不包含豐順的。因為排除了豐順的潮州八邑,實際上是以語言、行政現實(豐順在1988年以後劃歸梅州)原因組織的。豐順主體民係為客家,所以劃了出來。但早期的豐順客家人是與大埔人不同的,大埔人有強調自己屬於客家民系的傳統,而早期豐順客家人是與潮汕(福佬)人同進退、共命運,是早期各地潮州八邑會館之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再者,豐順縣與大埔縣不同,大埔為純客家縣,豐順縣則有講潮語的福佬人。不包括豐順的潮州八邑,卻使得豐順福佬人,甚至部分崇潮(行潮俗)的半山客,完全被遺忘。

“潮州八邑”,得以被四海口碑相傳,其實是在含豐順的時期,打下的基礎。後來排豐順、改南澳的潮州八邑,其實是繼承了原來已經響亮的品牌。換言之,古潮州曾管轄不止八個縣;而新中國建國之初的承古潮州地區(或稱潮汕),也新增了揭西縣。當時,卻不改稱九邑,而仍以八邑為著,正是由於在含豐順時期,“潮州八邑”的說法,在經過八邑商人在各地經商,擦亮了潮州八邑的品牌。

現在談潮州八邑,追其根、溯其源,當不能忘豐順。應該說,“潮州八邑”作為特定名詞的出現,有豐順一份力。即使在豐順未建縣的清朝乾隆三年以前,當時潮州也是管轄了八個縣,只是有大埔無豐順,當時卻沒有產生為四海所口碑相傳的“潮州八邑”的說法。

潮州古八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