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白天工地搬砖,晚上进悬崖洞看护5百具棺材,月薪300元


很多人对死者敬而远之,但在齐伯乡,有位名叫刘朝先的苗民,却每天守在平坝棺材洞中,守护着567具族人的棺材。

贵州齐伯乡有一支苗族,把逝者放进洞穴中洞葬。在他们眼里,生有两种:进城务工,下乡务农;死也有两种:“下乡”土葬,“进城”洞葬。生和死,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活着。

洞葬,曾经是一项流传广泛的苗族风俗,但如今已慢慢变成历史。葬洞在桃花村,削壁千刃的山峰中,隐藏着一处并不起眼的洞穴。

一位挑着竹篓、身穿劳工服的村民向我们走来。他叫刘朝先,是村里的文物协管员,他手里拿着开启棺材洞的那把钥匙。守灵人手上的钥匙“吱嘎”一响,大门打开。

守灵人沿着悬崖边的百步阶梯盘旋而上,走到一半时,他停下来和长在悬崖边上的古树老藤点头示,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直到走到阶梯的顶端,葬洞的一角露出黑压压的棺材。

这是一个喇叭型的喀斯特岩洞,按考古队的测量,洞长45米,宽24米,最高处21米。567具棺材由外而内摆满了整个山洞。其中第516号船棺木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1110±80年,是葬洞中最早的棺木。

1110±80年前,那时是中唐时期。当棺材洞第一次被放进了棺材后,每隔一段时间,棺材洞就会放进一具新棺。洞里最里边的,则是‘禁地’,只用来安放重病去世的族人,病的越重的放得越深!

像是得肺结核去世,那就得放到最里边。洞里的每一具棺木主人的故事,刘朝先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刘朝先于是一路扶棺而行。似乎,在他眼里,棺材不再是棺材:像是电梯扶手,仅仅是辅助上下的工具;又像是亲朋好友,是相互搀扶的臂膀。

桃花村村民去世,有“进城”和“下乡”之分:进城,不是去城市,而是指进棺材洞洞葬。下乡,则是指在野外土葬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就像农民自建房。并不是所有刘姓族人死后都能“进城”:死在外地的刘姓族人,是不许“进城”的。


洞里不通风,常年夹杂着各种味道。每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土,不时有族人来祭祀。摞起来的棺木,是同一家族的意思。

刘朝先每天的工作,还包括清点洞里的棺材。做守灵人,每个月文物管理局会给他300块工资。小编来到这里并没有一丝丝恐惧的感觉,就是觉得很温暖,很多人去世那么久了,还有活着的人记得他的故事,就证明这个人没白活这一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