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拓殖民團在中國東北的舊照


1932年4月左右,直接製造了皇姑屯事件,被稱為“中國通”的東宮鐵男來到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當他看到日本軍隊無法應付風起雲湧的抗日武裝時,產生了在這一帶武裝移民的念頭。他從軍事方面著手,寫下了用退伍軍人屯墾的計劃書,一來用武裝移民對付抗日武裝,以彌補關東軍兵力的不足,二來妄圖藉此改變東北民族構成,造成日本人在東北的人口優勢,反客為主,霸佔東北。

1932年9月,首批492名日本退役軍人被重新召集起來,在接受為期10天的短期訓練後,10月13日,這些武裝移民到達佳木斯,他們的名稱是“佳木斯第一屯墾大隊”,這些屯墾者來後的第一件事並沒有去種田,而是在佳木斯城內承擔警戒任務。

更多的開拓移民到來,他們強行驅趕中國農民遷往他處,以十畝地一元錢的價格強行收購中國人的土地,並以“治安肅正”為藉口,挨家挨戶翻箱倒櫃,甚至搗毀牆壁,掀開地窖,搜尋農民的土地憑證。

失去家園的東北農民不甘心被驅趕和屠殺,他們密集成立義勇軍,襲擊日本人。據《彌榮村要覽》記載,彌榮村建立後僅僅兩年,這個日本移民村遭到義勇軍的打擊多達24次,死傷60多人。

為了穩定移民,日本拓務省專門組織一批婦女前來與移民成家,東宮鐵男甚至為他們寫下了《花嫁之歌》。

1936年,日本廣田內閣發表“二十年百萬戶移民”方案,計劃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共計500萬人。1937年11月,近10萬日本青少年被命名為義勇隊移民,它與分村移民構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兩種移民方式。1939年,這些移民被改稱“開拓民”,移民村則更名為“開拓團”。從此,日本用“開發滿洲”的名義掩蓋他們的侵略罪行。

1940年,為穩定“青少年義勇隊”移民,使之永遠紮根於中國東北,日本內閣實行“大陸新娘”政策,募集日本、偽滿居住的17歲以上25歲以下的日本獨身子女,進行為期一年的“女塾”訓練,內容主要是農家事務實習。1943年,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置了12個開拓“女塾訓練所”。訓練結束後,這些女青年與“義勇隊開拓團”成員組成家庭,定居中國東北。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開拓團總數達到860多個,它們密佈東北各地,被用來稀釋中國人口結構。關東軍給每個開拓團配備了武器,並要求經常軍訓,這些半軍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為散佈在中國人中的根據地。

至日本投降時,日本總共組織了14批次、總數為7萬戶約20萬人的集團式開拓移民侵略中國東北。1946年5月至11月,隨著大批日本人被遣返回國,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的侵略陰謀以徹底失敗告終。

日本開拓團中的女性正在操作手紡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