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農業作為每個國家賴以生存的產業,不論在哪一發展階段,都十分受政府的重視。在很多並不適合農業發展的國家,卻將農業發展得更好,竭盡全力,保障本國的食品安全,堪稱逼出來的“潛力股”農業國家。

荷蘭

荷蘭人多地少、多鹽鹼地、降雨量大,自然地理條件非常不適合農業的發展,為了保障本國的食品安全,沒有地,他們就填海造田;鹽鹼地不適合作物生長,就無土栽培;降雨量多,就發明溫室,嚴格控制作物生長環境,瓦格寧根大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高農業學府。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在這樣的條件下,荷蘭繼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但美國的自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是荷蘭所不能與之比較的,是發展農業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荷蘭將自己的劣勢變為優勢,不僅保證了本國的食品安全,還讓世界都瞭解了這個國土雖小,但實力不容小覷的國家,荷蘭也因此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以色列

以色列國土面積較小,沙漠面積幾乎佔到總國土面積的50%,地形多樣,平原少,夏季漫長且炎熱少雨,各地氣候類型差異大。這樣的地理條件,作物很難存活,尤其是水資源的缺少,不僅影響作物的生長,甚至還會影響國內人民的正常生活。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惡劣的自然條件,使以色列更加明確水資源的重要性,無論是滴水灌溉的發明,還是海水淡化、廢水的循環利用,都讓以色列的農業和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為了保證農產品更高的商品性,以色列學習荷蘭建立溫室,精準控制作物生長環境,同時保證產量。現在,以色列的農業自給率已達到95%,並且農產品還出口到歐洲各國。

日本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地形多山,地塊分散,有多個小島,各島氣候差異明顯,降水分佈不均,屬於人多地少的農業類型,且農業老齡化程度堪為世界之最。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為緩解農業發展的各種不利條件,日本農民更加註重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地塊分散,就生產出適合在小地塊作業的小型農業機械;平原少,山地多,就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老齡化問題嚴重,就加大農業補貼,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到農業中。儘管農業發展條件並不佳,日本也憑藉努力,躋身到了世界農業強國之列。

中國

中國國土面積廣闊,人口數量居世界前列,人均耕地面積少,地形多樣,平原面積位居世界第六,降水各地區分佈不均,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雖然北部地區有大片的平原,但水資源少,嚴重製約了農業的發展。

荷蘭、以色列、日本、中國……逼出來的農業“潛力股”

為促進農業發展,前期以產量為目標,使用化肥、農藥,讓作物高產,滿足人們的溫飽需求;後期則以品質為目標,提出“藥肥零增長”口號,注重農產品安全、健康。儘管在農業發展道路上,中國還一直在探索,但用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表明,中國農業未來可期。

不論是荷蘭、以色列、日本,還是中國,都用實力表明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成真了呢?”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雖然這些國家的農業發展條件都很差,但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農業強國。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