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發朋友圈,你還願意出去旅遊麼?

愛拍vlog


當然願意!因為我出去旅遊並不是為了發朋友圈的。

一般在朋友圈裡經常會刷到親戚朋友老同學同事出去遊玩的照片,一個比一個玩得還要贊。看著個個曬著美美的照片我就心生羨慕。每次我出去玩,我也很喜歡拍很多的旅行照,特別是風景,去玩一次手機內存就要清理一次,因為我拍的照片太多了。

不過,我雖然拍了很多照片,卻很少發在朋友圈,幾乎是不發。但是我會回到家的時候,和家人分享自己旅行的照片,或者是和喜歡的人分享自己所遇到的點滴事情。

有些人發朋友圈是為了讓人點贊,而有些人發朋友就是為了記錄這一刻的美好,留作紀念,以後翻來看也有別樣的滋味,像這樣的人,就算不發朋友圈,他們也會照樣去旅行的,大不了記在備忘錄裡面,他們只想記錄生活的足記,僅此而已。

而我覺得旅行注重的是精神的享受,還有視野的放大,發不發朋友圈都是無所謂的。



情感小肥柴


出去玩肯定要發朋友圈!

記錄一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對於一個普通的女孩,

普通本科畢業,普通工作,拿著普通的工資。

出去旅行是我人生為數不多發光的時候,

讓我覺得我是我,我是自由的沒有煩惱的。

怎麼形容那時候的我呢!



那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生活不是在生存,

那時候我恨不得全世界都看像我,

旅行時候的我是有光的!

發不擾民的朋友圈

我很討厭那種到一個地方像導遊介紹一樣,拍一個小視頻說自己在哪哪哪。

我每次出去旅行大多數都是最後發一個總結性的朋友圈。

  • 我第一次獨自出去玩,在海拔3500的雪山徒步了5天!
窮遊18天,跨了3個省,加上2000多的來回機票才花了5000多,

第一次窮遊經歷,徒步看到的美景,我怎麼可能不發朋友圈!

  • 第二次獨自出去玩,直接蹦到俄羅斯了!7天加機票不到7000元,你說我能不發朋友圈嗎。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俄羅斯🇷🇺人根本不會英語,靠著肢體語言在異鄉行走了7天。


看見了極光,逛了聖彼得堡冬宮,到了紅場找普京。

這一刻我飄了,發了3個朋友圈。

第一個摩爾曼斯克,零下22度,潑水成冰

第二個,聖彼得堡冬宮太奢華了,忍不住分享啊

第三個,最後總結

  • 第三次!自己去了上海迪士尼!
誰說迪士尼很貴,我門票加吃住,一天兩夜才花了500!
迪斯尼真的是造夢工廠啊,我太愛這些迪士尼的朋友們了!

遇見好玩的就忍不住分享,是人的天性吧。

如果不讓我發朋友圈,我的朋友們怎麼會知道我還有這麼一面。

我想讓他們知道!我獨自旅行!我有多堅強!

我可能就是表演型人格的人吧,渴望得到大家關注!想把我旅行的美好分享給大家!

喜歡我的回答就點贊關注我吧,更多旅行窮遊攻略稍後上線!粉絲破千我就開始更!我是愛旅行的昭君不穿越請點贊關注,多給我些鼓勵吧!


昭君不穿越


當然願意。

去旅遊和發朋友圈並沒有必然聯繫。我出去旅遊一般就不發朋友圈,但是會在家人群裡發一些美圖和視頻。

前些日子因為業務去上饒市三清山,真的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體驗。

我是山東人,也爬過一些北方的山,西嶽華山,太行山等等,尤其是去神龍灣景區(屬於太行山),大峽谷給我的感覺就是大石頭被劈開了一條縫,雲臺山的峽谷亦是如此。

而三清山就不一樣了,我們從南昌出發,大約四個小時才到。4月下旬,陰著天,到處潮乎乎的。到了地方先吃午飯,居然下起了雨。當時我特別擔心這雨停不了,而影響我們爬山。導遊告訴我們不用擔心,這裡的雨說停就停,說來就來。果然如此,一陣風吹來,烏雲散開,太陽就露出來啦。四月下旬在北方,還需要穿外套,所以我來的時候沒有帶短袖。其實南方的天氣真的很悶熱,到處潮乎乎的。

在山腳下,大老遠就看見山上到處是浮雲。我們先上了纜車坐到山半腰。在纜車上的時候,什麼東西都看不到,完全在雲霧裡。下了纜車就繼續向上爬,(我們每人租了一個柺杖,五塊錢,回來的時候可以退掉)。山上真的特別漂亮。幾乎每走幾步就是一個風景,到處鬱鬱蔥蔥,和北方的山確實不一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上桃花始盛開。果不其然,山上有很多樹枝都是剛發呀,也有一些剛開的小花。在山上的一個小亭子裡,還遇到了四隻小松鼠,一路上都聽見有一種鳥在叫,聲音特別好聽,特別婉轉。

在山上往下看的時候,好像整座山都沉浸在雲海當中,像來到了仙境。

不多說啦,大家有時間可以親自去一下。











紅塵作伴1314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曬自拍曬美食已經土掉渣了,在朋友圈滿世界打卡已經成了高級炫耀的一種方式。如果旅行不發朋友圈,你能忍住嗎?

髮圈是一種心情,不髮圈是一種情懷

徒步君的朋友圈已經關閉了一年多了,許多時候獨自一個人旅行,既不發朋友圈,也不想拍照片。談不上什麼高大上的情懷,自己就是一個匆匆過客而已。相比於定個位發個朋友圈打卡,我更願意徒步環遊一個地方,用腳步來丈量大地,感受這座城市的輝煌與落寞。


不髮圈並不代表沒話說,恰恰有一堆心裡話要說,卻又覺得文字太過蒼白無力,倒不如好好沉澱自己,讓思緒生根發芽。你能記住的永遠是那些深植於內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風景,那些浮華的表象你拍再多的照片也震撼不了你的心靈。

朋友圈是種表象,真正的風景在心中

如今的朋友圈三天可見比比皆是,果真是大家忙的沒時間發動態了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化很微妙,在經歷前幾年的野蠻生長之後,如今安靜了許多。往往越安靜越是危險的徵兆,許多人都處在躁動的狀態,但又不願透過朋友圈讓他人發現內心的躁動,索性關閉了朋友圈,選擇了隱忍。小小朋友圈,大大世界觀,朋友圈真是一面照妖鏡,瀏覽幾條動態就能猜出對方的貓膩,這讓許多人很不爽。


越是歷經世事,越是寵辱不驚。不再會圍著一個路邊攤恨不得能拍出舌尖上的中國那般執著;也明白了將小情緒發到朋友圈求點贊求安慰是一種多麼愚蠢的方式。還記得嗎?沒有朋友圈的時候,我們依然活的很精彩,那時有一個精美的筆記本,上面記錄著你的心情,買上各種顏色的彩筆去標記去塗鴉,用雙面膠貼上拍攝的風景照,心情不好的時候拿出來讀一讀,生怕別人知道了心中的小秘密,還特意買個密碼本。

那時的人們是多麼本真啊,雖然沒有如今便捷的生活,但更接近自己的內心,如今累成狗的你,內心還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嗎?還會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嗎?話又說回來了,不發朋友圈,你還會旅行嗎?


徒步全球


今天一家人就去旅遊了,玩的開開心心,沒想發朋友圈。

如果把旅遊的目的定為發朋友圈,那奉勸還是別去旅遊了。

旅遊是一種放鬆,一種享受,對自己平常辛勤工作的獎勵。還有就是陪父母散心,讓他們也看看外面的世界。再者就是帶孩子開開眼界,多接觸多瞭解社會。

拍照是一種紀念,發朋友圈是一種分享,或者說一種心情而已。生活是自己體會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海闊天空的夢想2019


如果不能發朋友圈,我還是願意出去旅遊的?如果你連這個都介意,我只算作你是個“假旅遊”,根本就不瞭解旅遊的樂趣!

事實上,旅遊發個朋友圈,不過是個晾曬自己小幸福的及其簡單的事情。你只是想讓別人分享你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已。說得徹底些,這樣的行為多半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至於朋友圈的其他人怎麼來看,到底會怎麼評價你的這些行為,對你而言,真的沒有沒有那麼重要。事實上,大家多半是照顧你的情緒,體會一番你的“精彩”而已。這些友情上的“點贊”行為真的說明不了“你在人家心目中多重要”!

朋友圈不過是現代社交工具而己。其實,它和旅遊的真諦並沒有太多的牽連,也沒有太多的意義。對於一個像我這樣愛旅遊的人來說,發不髮圈完全是看個人的心情。旅遊的意義是不斷的去探索遠方和發現美好來的,至於到底該不該和盤托出與人分享,那也完全取決於我的個人心境。特別是當有些涉及到自己親人的那些家庭照片的時候,幹嘛要全部放到朋友圈裡呢?確實沒有這樣的必要吧!

每天發發朋友圈,只能算個習慣。但是,話又說回來,當它與旅遊產生衝突時,我肯定義無反顧地選擇去旅遊,因為,有網無網發不發朋友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每次旅遊,整個旅程給我的或者說時家人們和大自然給來我帶來的那些親切和新鮮,已經太重要了。有些事有些快樂,不在人前發朋友圈晾曬也好!

自己的快樂和幸福的事,幹嘛一定要路人皆知鬧得滿城風雨。有時候越高調越尷尬,你不這麼以為嗎?


邢臺播報


她每天除了拍照發朋友圈,和朋友們聊天,就是和在住宿地找人聊天。

她不會在一個地方久居,認識的當地朋友也會隨著她的離開,被她用朋友圈帶走。

她的世界有兩個,一個是真實的世界:不同變換的天南海北,不斷增加、不斷忘卻的朋友;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她的手機朋友圈,朋友不斷增加,偶有減少。

她活著的全部意義,除了她的遠在異國他鄉的孩子,就是朋友圈了。

她,一個50多歲的人,似乎生活在現實和虛擬的兩個世界裡。

這些年,人們開始有點兒閒錢了,也就想著出門玩兒了。先是國內又開始國外遊,眼看著朋友圈裡哪些旅遊照,自己心裡不癢癢是假的。


看看朋友今天羅馬,明天開普敦,一段自駕美國黃石公園炫目迷人的小視頻,還配著校長(張弛)輕鬆歡快的歌曲:穿過風和雨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

這樣的朋友圈看多了,有時不免懷疑人生,我活的既不精彩又不瀟灑,咋這麼累呢?

哪種說走就走,哪種仗劍走天涯,哪種熱血和激情,哪靈魂和身體必有一個在路上,哪詩和遠方,離我有多遠?


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活著就應該這個樣子嗎?

等哪天,我也要穿過風和雨,也會頻頻在我的朋友圈裡留下這樣的畫面吧:“去繁華的上海和北京 還有云南的大理保留著回憶。”

這就是我向往的嗎?我旅遊的目的又是什麼?

想來想去,旅遊,不發朋友圈又如何?我真不想和哪位朋友一樣,為一個虛擬的世界活著一半,一半留個這個真實的世界。

酷妹兒就很少發朋友圈,不但是旅遊照。朋友圈成了一個通訊工具。朋友還是見面更親切,聊天更親熱。


發與不發,我都旅遊過,見識過。

別人知道不知道,沒什麼。我是為自己活著,獲得虛榮心的一點滿足,有也好,無也可,自己開心就好。

更多旅遊問題,請關注:酷妹兒圈,為您解答旅遊的各種事兒。


酷妹兒圈


大家好,我是水墨墨清溪溪。

如果不能發朋友圈,我依然選擇旅行,這個答案是絕對的。再更深入的表達一下我的決心,即便不讓我拍照,錄影的話,我依然選擇去旅行。我要用我的心,用我的眼睛,用我的大腦去記錄旅行中的點點滴滴,回來和大家分享。朋友們將旅行的照片,小視頻發於朋友圈只能說明朋友圈它是一個媒介,大家想通過這個媒介,把自己旅行的經歷,感受,新奇的地方告訴大家。什麼地方好玩,什麼地方景色美麗。什麼地方美食多等等。讓周圍的朋友更好的借鑑,我不排除有人會通過這種方式去曬,去炫。只為達到個人的某些目的。但我想真正熱愛旅行的人,以及那些旅行達人們,他們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通過他們旅行的經歷,告訴我們,旅行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旅行的意義並不單純的只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別人待膩的地方。它能更好的緩解我們工作上的壓力,沉澱自己,放空自己,讓你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靈魂。讓你有一顆享受美、感受美的心。真實的感受這個世界的魅力所在。還能讓你有機會去品嚐各地的美食,各地的風土人情,讓你發現這世間是多麼的美好。增加你的見識,拓寬你的思維,不斷的提升自己格局。旅行還教會我們一種不服輸,不妥協,勇敢向前,追逐自己夢想的一種決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旅行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成長。

每天都是一次的旅行,每一個和我們走過一段旅程的人都值得感激。生命不長不短,剛好夠用來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水墨墨清溪溪


的確如此,現在很多人出去旅遊每天都要發海量的照片,更有甚者吃個飯也得在朋友圈發滿九張圖,我的朋友圈裡面就有這樣的人,像我這種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真的是很難理解,是炫耀麼,我認為有一部分人是,更多的人是習慣成自然吧。

繼續探討題主提的問題,這個問題讓我來回答的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朋友圈這東西在我的生活中可有可無,原來我也在朋友圈發一些旅行的照片和見聞,但後來我覺得這種分享很容易讓朋友理解成炫耀,索性就不再發了。



旅行是自我享受的過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己喜歡的地方,自己爽是真的,分不分享無關緊要。

我會定期與大家分享旅遊資訊和我旅途中的見聞。


愛玩的老朱同學


發朋友圈和旅遊本來就是兩回事,我出去旅遊就很少發景區的照片。

出去旅行是增加自己的見識和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發朋友圈沒有必然的聯繫。我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內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好友去旅遊的照片,同時也有人出去旅遊,從來不發朋友圈。首先我們要問自己旅行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打卡還是為了提升自己。如果說是為了打卡,狂發朋友圈也是有情可原。如果說是為了提升自己,我相信更多的人是不喜歡發朋友圈。
很多人旅遊都處在初級階段,去景區打卡和人擠人,我不知道這樣還能不能看到風景?還能不能感受到風景應有的氣息?我出去旅行,很多的時候我都選擇穿越,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震撼,同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