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網絡眾籌平臺引質疑,如何為脆弱的愛心守住一片淨土

半月談網

半月談:網絡眾籌平臺引質疑,如何為脆弱的愛心守住一片淨土

好幾天過去了,德雲社演員眾籌事件仍未畫下句號,公眾關注點開始從個人品德轉向制度建設,對“水滴籌”等網絡眾籌平臺規範的質疑和討論仍在繼續。近日,民政部回應稱,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募捐,不在民政部法定監管職責範圍內,將引導平臺修訂自律公約。似乎,問題的解決只能落腳於眾籌平臺的自律。

那麼,自律應從何處著手?這個事件留下的“水滴籌之問”該如何回答?

要認識到,水滴籌雖然是商業平臺,但實際上憑藉人們的愛心才得以運行。一個社會的愛心和善良不是什麼可以無限利用、取之不竭的礦脈,而是需要嚴格保護和呵護的資源,此次事件對人們愛心的打擊、對眾籌平臺形象的損害就是例證。長此以往,本是為困難群眾求助而打造的網絡眾籌機制還能存在多久?對此各眾籌平臺必須提高認識,在審核、自律等方面有切實作為。如何堵住審核漏洞,讓“假病歷”“隱瞞財產”等亂象不再出現是各眾籌平臺必須直面的問題。

加大審核力度,從嚴把控眾籌發起人資質審核,不是一句輕飄飄的承諾,不僅需要真金白銀的人力和技術投入,更需要引進第三方監督。實事求是地講,對一個人的家庭資產、資金實力進行審核,單靠一個眾籌平臺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有專家建議,此類平臺的信息發佈應當逐步納入慈善範疇,由慈善法進行調整,政府部門應負有監管責任。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引導眾籌平臺更多從事大病救助活動,更大範圍滿足社會需求。

雖然當下的中國社會並不缺少愛心和善意,但每一份愛心和善意都不應被浪費,都應該得到尊重和呵護。為了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也為了讓更多愛心傳遞下去,無論是政府、社會還是相關平臺,都應盡到自己的責任和能力,為我們的愛心守住一片淨土。(半月談評論員:楊建楠)

(原題為:《半月談評論:“水滴籌之問”:如何為脆弱的愛心守住一片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