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伏期休渔严控,或导致未来十年全球海鲜价格上涨25%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也是重要的海产品供应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计,随着全球对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渔业和水产养殖生产增长预计将放缓,将导致未来10年的海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伏期休渔严控,或导致未来十年全球海鲜价格上涨25%

这其中尤其中国为保证海洋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野生捕捞严格执行伏期休渔,水产养殖清退“脏乱差”等产能效率低下的养殖场减少污染,导致海产供应大大减少。

2016年,全球鱼类总产量达到1.71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野生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分别占53%和47%。

其中88%,即1.51亿吨直接用于人类消费。捕捞渔业产量为9090万吨,水产养殖产量为8000万吨。

基于更高的需求和技术改进的假设,预计总产量将继续扩大,到2030年达到2.01亿吨。虽然这意味着2016年将增长18%或3000万吨,但2016-2030年的年增长率仅为1%,而2003-2016年的年增长率为2.3%。

中国伏期休渔严控,或导致未来十年全球海鲜价格上涨25%

虽然总产量基数越来越大,增长率的下降并不能最直观的反应出产量的增长减少,但是同全球对海产品需求的增速来看,供应大概率趋紧将是未来十年全球海产行业运行的主线。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渔获量将达到9100万吨左右,仅比2016年增加1%。报告预计,影响这一有限增长的因素将包括,由于新休渔政策的实施,中国捕鱼量将减少17%。

此外,粮农组织认为,将加强对渔业生产的利用,包括减少船上丢弃物、废弃物和因立法或市场鱼类价格上涨而造成的损失。

中国伏期休渔严控,或导致未来十年全球海鲜价格上涨25%

总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水产养殖,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09亿吨,比2016年增长37%。

然而,据估计,水产养殖的年增长率将从2003-2016年的5.7%放缓至2017-2030年的2.1%。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增长放缓。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中国渔业和水产养殖生产放缓将刺激中国价格上涨,对全球价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养殖鱼类的平均价格(在预测期间上涨了19%)将超过供人类消费的捕获鱼类(17%)。加上对海鲜的强劲需求,到2030年,相对于2016年,这些上涨的价格将刺激国际贸易鱼类平均价格上涨25%。

此外,由于全球需求强劲,预计鱼粉和鱼油价格在预测期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0%和16%。

中国伏期休渔严控,或导致未来十年全球海鲜价格上涨25%

粮农组织还建议,高饲料价格可能会对水产养殖未来的物种构成产生影响,转向那些需要更便宜和/或更少饲料或不需要饲料的产品。

经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的实际价格预计将在预测期间略有下降,但仍将保持高位。此外,对个别渔业商品来说,由于供求波动,价格波动可能更为明显。

由于水产养殖预计将占世界鱼类供应的更高份额,因此该部门可能对整个海产品部门的价格形成产生更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