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路支解放军是个什么鬼?

俾路支解放军是个什么鬼?

昨天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附近一个中资五星宾馆遭遇恐怖袭击。跟去年11月袭击我驻卡拉奇领事馆一样,在当地警卫奋力阻击之下,三名恐怖分子全被击毙,而巴基斯坦警卫也有不幸殉职的。

本次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分离主义武装“俾路支解放军”又宣布对此事负责。

俾路支解放军和巴基斯坦塔利班是近几年来在巴基斯坦最为活跃的武装组织,虽然双方的目的不同,俾路支解放军是要追求俾路支省单独建国,巴基斯坦塔利班只是想要一个完全原教旨主义的巴基斯坦,但是二者惯用的手段都是以枪击和爆炸为主的恐怖袭击。巴基斯坦政府因此将他们都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

分离主义为什么在俾路支省会有市场?这就牵扯到了复杂的历史政治问题。

俾路支斯坦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大约包括了今天的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省,伊朗西部的锡斯坦俾路支省,还有阿富汗南部的一小片地区,总面积大约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巴基斯坦部分占据了大约30万,伊朗部分大约19万。整个地区内崇山峻岭密布,干燥而荒芜,人口稀少,基本靠游牧业为生,只是在省会巴基斯坦第九大城市奎达附近有一小片较为平坦的谷地,汇集了少数工业企业。

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俾路支斯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非常缓慢,直到今天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部落社会中。当地的各个部落的酋长手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对一切事物都有一言九鼎的发言权。

俾路支人,从人种学和语言学的角度看来,应当是古代波斯民族的一个分支,与主要操作乌尔都语的巴基斯坦主体民族信德和旁遮普人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在过去的1000多年时间里接受了伊斯兰教,也曾经几次建立了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独立汗国,只是因为近代的帝国主义殖民战争,才丧失了独立被分割成了三片。

从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了他们的殖民大冒险,英国人就努力的试图把整个南亚和中亚纳入囊中。作为连接者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交通枢纽,俾路支斯坦显然拥有无可质疑的战略意义。

1839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次英阿战争,为了从南侧稍微平坦的地形上对阿富汗进行包抄,英国人首先从自己的英属印度殖民地入侵了俾路支斯坦。当时的俾路支斯坦汗国统治者梅赫拉汗进行了认真的抵抗,当然组织松散装备落后的部落武装怎么可能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殖民军对手?梅赫拉汗战死沙场,英国殖民军占领了俾路支斯坦全境。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英国殖民军在阿富汗碰的头破血流,只能仓皇的逃回英属印度,对于这片虽然战略意义重要可是过于荒袤空旷的土地,暂时也无能为力。此时俄罗斯又已经在阿富汗的北方,隐然露出了打算到波斯湾温暖的海水里洗刷自己熊爪的意图。英国为了确保俄罗斯不要南下威胁自己的心肝宝贝——英属印度,迫切的需要在阿富汗周围建立一个缓冲区。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大英帝国的思想库里从来不缺乏阴谋。就这样,1841年英国和俾路支斯坦汗国签订了一个名义上的同盟条约,以英国承认梅赫拉汉的儿子为俾路支斯坦合法统治者为条件,俾路支斯坦保证在军事上任何时候都要支持英国,它的国防和外交事务都要接受英国的指导,英国有权在俾路支斯坦的境内若干要的派兵驻防。这实际上已经是开始变为英国保护国的第一步。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英国人锲而不舍的始终想征服阿富汗,但是后面的两次战争都大吃苦头,这个情况让俾路支斯坦汗国统治者看在眼里也不免心思活动。英国和俾路支斯坦之间的摩擦始终不断,但是不管是从地形上还是地理位置上俾路支斯坦的条件都不如阿富汗,所以每一次摩擦之后签订新的条约,英国人总是能捞到新的好处。到了1894年,英属印度总督已经确立了在俾路支斯坦各个部落之间的仲裁人地位,同时唯一的像样城市奎达已经成为了英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城市。

崽卖爷田心不疼,骗来的俾路支斯坦是一个不错的政治交易砝码,为了扶持波斯对抗俄罗斯南下的企图,英国人把俾路支斯坦的西部送给波斯,阿富汗东南部的战略要地对于防守英属印度十分重要,可是阿富汗人太英勇好战,单纯靠着武力去抢英国实在办不到,于是就开始软硬兼施的玩弄条约手段,先是通过武力压力逼迫阿富汗的国王答应了丢掉三分之一以上领土,然后英国从自己手里控制的俾路支斯坦画出了一小片地方,送给阿富汗作为交换,这就是今天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永远的痛——杜兰线。就这么着,曾经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俾路支斯坦彻底成了历史地理名词。

可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英国在南亚和西亚的扩张虽然看着很顺手,两次世界大战却把大英帝国打成了碎片,最后英国被迫摘下自己皇冠上的明珠——放手让英属印度独立。

因为当时英属印度内部的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难以调和,印度的独立模式不得不采取了印巴分治的方式。1947年英国人在撤退之前突然慷慨大方的宣布,把自己在俾路支的一切统治权完全还给当时统治俾路支斯坦巴基斯坦部分的卡拉特汗。卡拉特汗立即宣布建立独立卡拉特汗国。

印巴分治之初,巴基斯坦就努力的劝说卡拉特汗国加入巴基斯坦。只是印巴两国两国立即因为当时的土邦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打起了第一次印巴战争,所以巴基斯坦暂时还顾不上认真使劲儿。等着战争打完,巴基斯坦在战争中吃了不小的亏,痛定思痛回身一看卡拉特汗国照样还在独立,就没有耐心继续劝说了。

1948年,巴基斯坦斯坦通过武力手段强行的将卡拉特汗国并入,成为今天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因为跟主体民族的差异,加上远离巴基斯坦核心地带也很少能够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俾路支人始终觉得自己被强行并入巴基斯坦是吃了大亏,于是分离主义情绪日盛一日,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跟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发生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

直到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开始,巴基斯坦国家的安全遭到了严重的挑战,保守的宗教情绪终于有了那么一点正面作用,俾路支人觉得苏联的入侵是对穆斯林兄弟的欺压,于是很多年轻人拿起了武器,响应了巴基斯坦政府的号召,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去了。俾路支省竟然从此消停了20年。

苏联针对这个局面也不是无动于衷,他们认为阿富汗抵抗力量背后有着巴基斯坦的影子,必须从巴基斯坦内部对其进行牵制,所以费尽了千辛万苦在当地找了一点有左翼倾向的年轻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这就是今天俾路支解放军的开端。

不过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实在过于原始,苏联推行的那一套东西根本就是水土不服,俾路支解放军在成立之后很久也没什么成大气候。可是不管如何,今天的祸根就是那时候埋下的。

等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在阿富汗的威胁消失了,阿富汗各派势力又自己打成了一团。大量拥有了军事经验,手里还拿着西方援助的各式武器的年轻人,返回了家乡俾路支省。此时的俾路支解放军为了生存的需要,也迅速的转向了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于是二者一拍即合,俾路支解放军反而从此意外壮大起来。

既然有了实力和本钱,那么俾路支解放军当然会活跃起来。偏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北边阿富汗刚刚统一就去支持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了911事件,惹来了美国的强大报复。

美国忌惮于自己重蹈苏联的老路,除了亲自派重兵杀进阿富汗,也认真的拉拢当地各种势力支持自己共同打击塔利班。作为与阿富汗主体民族普什图族彻底不同的民族,那些南部的俾路支部落现在就成了美国的座上宾。大批的美元和武器流向这一地区,真是只有天知道,究竟有多少去了杜兰线南边的巴基斯坦。反正世人看到的就是,在巴基斯坦境内,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军越来越活跃。

今天,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始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重大计划。大量的中国公司前往巴基斯坦,协助当地启动了交通通信等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这些建设的铺开,对于巴基斯坦当地的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交通和通信设施的改善,也让巴基斯坦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越来越强。

可就是这一点,恰恰在俾路支引起了强大的反弹。经济的发展必然造成社会结构的改变,这无疑会让传统的部落酋长们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而巴基斯坦国内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又让俾路支省当地人感觉到,自己付出了土地,可是好处都让信德人和旁遮普人拿走了,反而感觉到了更加的愤怒。所以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这个政策,在俾路支省遭到了强大的反对,这种反对助长了俾路支解放军的号召力。

另外,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于中巴友谊的重视,必然也会延及对中国企业和人员安全的重视。针对中国企业和人员的袭击,除了能够恐吓中国减少参与甚至退出在俾路支地区的开发项目,更能逼迫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不得不调集更多的资源来维护相关项目的安全,这就使得俾路支解放军在其他地方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

由此可见,在当地的中国企业如果想真正获得自己的安全,不能单依靠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派出的军警保护,更要想法为当地的社会发展直接做出一些贡献,使得当地的部落和社区能够对此有所认同。这样做虽然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但却是自身安全所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