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京津”双城记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有重头戏

融入“大棋局”

服务“大战略”

天津市宝坻区积极深度融入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画卷中,

京东宝坻的精彩答卷正在书写,

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单位的合力推动,

也为“京津”双城记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且看北京日报专题报道细细道来——

演绎“京津”双城记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有重头戏

作为演绎京津“双城记”的前沿阵地和京唐秦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北京正东的天津市宝坻区,正在与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唐山市等联合打造“京东黄金走廊”,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

中关村“新地址”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宝坻”加速形成,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有序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蓄势待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宝坻大地春潮涌动、气象一新。

谋定而后动。宝坻区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引领交通、产业、生态、人才等领域的对接不断深入,由世界顶级设计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宝坻城市发展进行战略定位,打造以两个新城、经济开发区和一批特色镇为骨架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在服务京津两市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京唐、京滨、津承等多条规划建设中的高铁过境宝坻并设枢纽站,“轨道上的宝坻”雏形乍现。2018年京唐铁路首块高智能CRTSIII型轨道板成功下线,京滨铁路首榀预制箱梁架设成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启动建设,“高铁过道”正在变成“发展通道”。“断头路”、“瓶颈路”正在消失,“村村通客车”100%覆盖,百姓“一公里”就近乘车,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享受免费乘车福利,联通区域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演绎“京津”双城记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有重头戏

京滨铁路宝坻特大桥首榀箱梁架设成功。

生态优先,联防联控。“强身聚核”,整治“散乱污”企业,守护京津冀生命共同体。投资5.6亿元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蜿蜒百里贯穿宝坻,河湖水体实现全面“挂长”,“五大公园”和“双环水系”加快建设,全区林木覆盖率达35%,40个特色旅游村提质升级,津侨国际小镇等特色小镇规划打造,3.7万余户、10万余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建设,1.5万余户群众“出棚住楼”,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快建设,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吸引京津冀游客流连忘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转化为现实……

产业协作,承接疏解。明确“一区五园”发展格局,打造对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强有力载体,实施“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新时代、新作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掀起改革创新的头脑风暴,“宝坻三十条”等一系列促进“京凤凰”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北京市的六个区签订了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协议,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中美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创新发展”论坛等5个高端论坛以及香港“宝坻日”大型招商活动顺利举办,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迅猛发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吸引越来越多的各界英才来这里创新创业、落地生根……

协同发展种下的“种子”正结出累累硕果,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值超百亿元的高新绿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位于宝坻经济开发区(天宝)的中关村“新地址”——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高效、开放、创新的“类中关村”生态系统备受创新型企业青睐,洛克机械产业基地、博宇半导体、合众汇能、首信圆方等一批“京凤凰”项目争相签约、动工。宝坻经济开发区(九园)的锂电“星光大道”,驻扎着东皋膜、贝特瑞、中信国安3家“重量级”品牌企业,完善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先后吸引了计划总投资85亿元、产值150亿元的国安盟固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实体项目落户宝坻干事创业……

2019年,宝坻区还将深入实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三年发展、科技企业群体规模壮大、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园区“二次开发”、区域环境卫生治理、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宝坻新城棚户区还迁“九大攻坚行动”,不断拓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进一步展现宝坻作为,体现宝坻担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画卷中,京东宝坻,更精彩的答卷正在书写……

■ 中关村“新地址”——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演绎“京津”双城记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还有重头戏

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提出以“带品牌、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统筹开发模式下走出北京,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天津市委市政府、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合力推动下,与宝坻区碰撞出创新与智慧的火花,

在中关村品牌、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京津两地、中关村、宝坻以及社会各方的优势资源,协力打造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探索跨区域科技创新园区链建设模式及合作机制,通过打造“类中关村生态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高效、开放、创新的城市环境,构筑“产城融合”的科技、生态、智慧、宜居的宝坻区域城市版图。“中关村效应”,让宝坻首次站上高端竞争合作的最前沿。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30年的开发运营期里——

  • 预计总投资超千亿,
  • 提供就业岗位11.7万个,
  • 吸纳常住人口5.8万人,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深化改革的桥头堡和高端创新创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北京以外唯一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该项目首次在北京以外尝试了中关村倡导的科技园区“六位一体”规划,

通过产业组织,形成以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同时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服务,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和产城融合。

2019年1月25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重要展示交流窗口,这座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系统呈现了科技城区域位置、整体规划、服务体系、入园企业等各项要素信息,同时提供接待、会议、路演、办公等多方面服务,全方位展示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类中关村的优越软环境。目前,已有14个项目落户、开工,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0多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