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不簡單

ROE,不簡單

很多球友喜歡用ROE,

其根源,

其實就是,

似乎這是價值投資者的標籤或者徽章了!

似乎聊天的時候,

不用電子煙抽著大麻,

吐出ROE樣式的圈圈,

就不叫人造二師兄!

ROE,不簡單

迴歸正題!

這幾天隨著巴菲特老先生的大會,

價值熱議也鋪滿桌面,

哪怕持倉跌得稀里嘩啦!

但,

其實ROE不是拉一張數據表,

甚至拉3年、

5年,

甚至10年就能說明問題的!

今天來簡單地說一下。

其中很多肯定還是說錯的,

因為老羊不太擅長這類數據。

請看。

以分眾傳媒而言。

ROE,不簡單

分眾,

ROE恐已下降。

分眾的歷史ROE是很強勁的,

哪怕是2018年,

其實在去年此時,

分析師們預期當年ROE應該低於30%了,

可結果是41%。

但今年呢?目前預期是27%。

為何?

一般來說,

負債增加會導致淨資產收益率的上升。

原公式,

ROE=稅後利潤/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平均淨資產=資產端-負債端

假設某公司

稅後利潤=1億元

所有者權益=資產端-負債端=10億元-5億元

那ROE=1/(10-5)=20%

假設資產端上升到11億元,

而同時增加負債到8億元

則,

ROE=1/(11-8)=33%

分眾的數據,

借殼後,

2015~2018的數據看

“資產-負債”急速壯大,

而淨利總額的增速遠遠落後,

2018年甚至倒退了,

所以ROE就是前高後低!

甚至以後更低!

ROE,不簡單

當一個公司資產越來越大的時候,

如果這些龐大資產不能適當轉為為利潤,

對股東毫無意義不大!

而對於投資者更需謹慎!

就分眾而言,其淨利增速不振甚至下滑,是因為

ROE,不簡單

當然,

還有一些精細版ROE計算法。

比如杜邦、

淨資產收益率(平均ROE)、

歸母ROE......還有扣非、

加權....

而標準化是,

《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規定: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計算法!

因此,

小小一個ROE,

其實可分開看的東西,

也是無窮大!

各類具體公司,

也是要具體分析的!

說直白一點,

就是股東每投入100塊,

企業能給股東掙多少塊錢。

最終目的一樣,

邏輯演繹各有妙招!

ROE,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