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作者歸吾為阿爾法工場特邀研究員

導語: 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消費和醫藥往往都是被超配的,“民以食為天”、“生死為大”,消費和醫藥對應的都是剛性需求。

與公司年報類似,國內基金每年也會定期公佈其季度持倉情況,分別是每年的4月底(一季報)、7月底(二季報)、10月底(三季報)、來年的1月底(四季報)。當然,這些有披露要求的基金公佈的只是自己的重倉個股,而非明細的所有持倉。

即便如此,我們通過這個不小的樣本也能窺探整體機構是怎麼在玩,哪些個股被機構追捧。因此,各券商研究團隊也會在公告後的撰寫報告進行分析,主要分析的內容見圖表1,不同的券商團隊分析的內容基本與此類似。

圖1:公募基金持倉分析的代表形式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有一個方向值得深究探討,那就是分析為什麼有些行業會經常被基金配置的很重,有一些就長期被過低配置,或者說在二級市場眼裡,哪些行業是“高富帥”行業,哪些是“屌絲”行業。

為了揭示這個問題,由於被動類基金並不體現邏輯思維對於行業或者個股的選擇,筆者聚焦於主動管理的基金,同時對比國內外的情況,展開分析,以期挖掘潛在的Alpha。


01 基於國內主動管理基金的視角


根據統計,截止1Q19,國內公募基金資產總值達到13.6萬億,其中股票持有市值1.9萬億。

【1】配置情況一覽

由於不同的分析團隊所獲取的數據源完全是一樣的公開數據,因為結論也基本一致,筆者選取平安證券研究團隊的圖表進行展示。

圖表2反映的是主動管理類公募基金的重倉個股所處的行業,佔其倉位的比重情況。從歷史均值上來看,銀行、地產、非銀金融、化工、食品飲料的倉位配置比重比較大。但這本身沒有太多信息,無非說明對於大資金,這幾個行業多少都是必須要配置的。

圖2:公募基金的行業配置比例(截止2019Q1)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資料來源:Wind,平安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2】超配、低配情況

首先解釋下超配和低配的含義。舉例說明:某行業所有公司的市值佔A股整體市值的5%,對於一支100億元規模的基金,如果選擇標配這個行業,就應該買入100億的5%即5億元;

如果該基金經理十分看好這個行業(或者其中的個股),買入量超過5億元,比如到達10億元,達到基金倉位10%,則我們說這個基金超配該行業5個百分點。反之同理,如果買入這個行業的個股僅2億元,則這個基金低配該行業3個百分點。

因此,通過分析主動管理人某個季度的超配低配情況,可以洞悉其在短期更加看好哪個行業的個股,再加上歷史數據,就可以看到哪些行業是主動機構的心頭好。

從歷史上來看,基本上所有行業都有超配的時候,都有低配的時候,套用一句俗語就是“風水輪流轉”。比如最近兩個季度大火的主題“豬週期”,導致此前基本無人問津的農林牧漁板塊超配約2個百分點,達到歷史峰值。

筆者更為關注的“偏態分佈”情況。根據圖3,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些行業大部分時候處於超配的狀態(右偏),有些行業大部分時候處於低配的狀態(左偏)。

大部分時候,明顯被主動管理基金經理超配的“高富帥”行業有: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汽車、電子。

大部分時候,明顯被主動管理基金經理低配的“屌絲”行業有:有色金屬、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化工、非銀金融、紡織服裝、採掘。

圖3:公募基金的行業超配低配(截止2019Q1)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資料來源:Wind,平安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02 基於國內主動管理基金的視角


上文分析的是國內A股的情況,那自然會好奇海外基金的行業偏好。由於海外類似的分析並不多,外資投行巴克萊(Barclays)會通過系列報告《Who Owns What》進行追蹤,筆者將基於該報告的數據進行分析。

該報告統計了歐洲的169支主動管理基金和全球的264支主動管理基金,規模總量達到5450億美元。

【1】歐洲視角

海外對於行業的分類習慣與國內有所差異,其分類往往更為寬口徑,如圖4所示,可以分為能源(Energy)、工業(Industrials)、必選消費(C Disc)、可選消費(C staples)、醫療(H Care)、金融(Financials)、科技(Tech)、通信(Telecoms)等。但也可以和國內的行業分類大體進行一一對應。

大部分時候,明顯被歐洲主動管理基金經理超配的“高富帥”行業有:工業(Industrials)、醫療(H Care)。

大部分時候,明顯被主動管理基金經理低配的“屌絲”行業有:金融(Financials)、通信(Telecoms)。

圖4:歐洲主動管理基金行業10年內行業超配低配情況(數據截止到2017年)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資料來源:Barclays,點擊可看大圖。

【2】全球視角

海外對於行業的分類習慣與國內有所差異,其分類往往更為寬口徑,如圖4所示,可以分為能源(Energy)、工業(Industrials)、必選消費(C Disc)、可選消費(C staples)、醫療(H Care)、金融(Financials)、科技(Tech)、通信(Telecoms)等。但也可以和國內的行業分類大體進行一一對應。

大部分時候,明顯被全球主動管理基金經理超配的“高富帥”行業有:工業(Industrials)、必選消費(C Disc)、醫療(H Care)、科技(Tech)、通信(Telecoms)。

大部分時候,明顯被主動管理基金經理低配的“屌絲”行業有:能源(Energy)、金融(Financials)。

圖5:歐洲主動管理基金行業10年內行業超配低配情況(數據截止到2017年)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資料來源:Barclays,點擊可看大圖。

03 結論


對比分析國內和海外的主動管理基金,可以發現其持倉偏好差異非常大,或者說其對於“高富帥”和“屌絲”行業的分類不一致,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通過分析異同的原因,可以讓我們對股票市場有更多的認識。

【1】哪些行業放之四海皆準

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消費和醫藥往往都是被超配的。這也比較容易被大家接受理解,“民以食為天”、“生死為大”,消費和醫藥對應的都是剛性需求。

此外,消費行業由於看重品牌、渠道和營銷,因此品牌力是最重要的價值,再加上技術變化不大,因此非常容易誕生百年老店,這種穩健的能夠持續給股東帶來回報的股票,自然成為海內外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的偏好,典型代表有國內的茅臺,美股的可口可樂等等。

醫藥行業除了剛需之外,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容易形成極深的護城河,護城河主要來自藥品/醫療器械的專利保護,以及研發的天量資金的投入帶來的資金壁壘,再加上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老齡化問題,這是一個全球的成長性行業。

【2】差異根源,股市的“比較優勢”

此處,筆者引用一個經濟學中常用的概念——比較優勢。雖然A股和海外證券交易所一樣,都覆蓋了所有行業,但不同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強弱分佈並不均勻,因此不同的行業在不同交易所,受到的青睞程度不一致。

根據上文的結論,在海外,工業(Industrials)和科技(Tech)是被超配的,而在國內,這兩個大類對應的行業往往是被低配或者標配的。

以工業板塊為例,中國製造仍然是大而不強,出色的工業公司仍然不多,以及整體市值規模也不大。

而在海外就有非常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工業巨頭,比如西門子、發那科、ABB、GE、施耐德、波音、大眾等等一大批公司。

但筆者看好隨著國內工業企業的壯大,仍然有一批企業可以成長起來,比如匯川技術、大族激光、寧德時代等等。

再看科技板塊,海外優秀的科技類公司仍然很多,比如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等等。國內上市的科技類公司相形見絀;另外一個原因,是國內很多科技公司巨頭由於不符合國內上市規定,選擇在海外上市,比如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

【3】基本面因素

當然,主動管理人顯然會重視企業的盈利情況,這是基本面分析的核心。筆者梳理了27個行業(申萬一級分類),近10年的淨資產收益率情況,可以看到,超配行業的確在為股東的價值創造上更勝一籌,低配行業的ROE不僅相對低一些,而且波動性也要大一些。

圖6:代表性超配行業ROE情況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圖7:代表性低配行業ROE情況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筆者將所有27個行業的ROE的10年情況列示如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做進一步更加細緻的比對。

圖8:代表性低配行業ROE情況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4】對於投資者的啟示

對於股票研究而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富帥”或者未來的“高富帥”行業顯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對於長期被低配的行業,可能只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行業的代表性少數個股即可。


04 拓展—看科創板


結合以上的分析,我們也可以對科創板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根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科創板重點支持六大行業對應的公司上市,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

而這些行業大部分是A股的不具備比較優勢,甚至是比較劣勢的地方,國家的政策意圖也就十分清晰可見了。

截止到5月10日,共有108家擬上科創板公司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按照wind一級分類,信息技術47家,醫療保健26家,工業20家,材料12家,可選消費3家。與政策初衷基本一致,我們也希望有更多優質的企業上科創板,彌補此前A股的“比較劣勢”。

圖9:108家擬上市科創板企業行業分佈


A股賽道大起底:弱水三千,只取兩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