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圈看呆!大佬張磊一出手就募700億,全亞洲No1,他曾說投資要"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私募圈看呆!大佬张磊一出手就募700亿,全亚洲No1,他曾说投资要

金融從業考試

基金、證券、期貨、銀行從業考試必備

最近在投資市場動作頻頻的高瓴資本,再度成為市場關注點。相關消息顯示,其新成立的基金“高瓴基金四期”(Hillhouse Fund IV, L.P.),募集資金高達106億美元(對應726億人民幣),成為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一支私募股權基金。

據瞭解,去年6月張磊在演講中提到,高瓴資本的基金規模大概是300億美元,如果加上新發基金的規模,有望達到400億美元級別(將近人民幣2700多億)。

高瓴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

高瓴資本早期投資騰訊、京東而成名,這幾年在資本市場做得風生水起,優秀的投資案例不在少數,不少互聯網科技公司背後都有高瓴資本和其掌門人張磊的身影。在看似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何高瓴資本能夠募集到這麼多資金,高瓴資本和其掌門人張磊的投資之道有何獨特之處,我們一起來看看。

1

高瓴新基金募資106億美金

成亞洲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

據路透社報道,高瓴資本最新成立的基金“高瓴基金四期”(Hillhouse Fund IV, L.P.),籌集資金達到106億美元。

據瞭解,高瓴資本的新基金獲得超額認購,PitchBook的數據顯示,該基金的融資規模可能已經打破了KKR亞洲三期基金在2017年創下的總募資93億美元的紀錄,成為迄今為止亞洲規模最大的一支私募股權基金。

主頁君的朋友圈裡,高瓴資本的小夥伴也轉發了這條消息。

另外,據路透社報道,週三高瓴資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高瓴基金四期”將在醫療保健、消費者、科技和服務領域尋找投資機會,尤其重點關注亞洲市場。

高瓴資本稱,通過新基金,高瓴資本將繼續與創業者和管理團隊密切合作,追求可持續的、長期的增長。在私募股權投資方面,新基金將踐行高瓴資本的戰略,利用其廣泛的運營能力和對技術的深刻理解,來創造長期價值。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表示:“我們非常感謝合作伙伴的持續信任,我們期待與具有創新意識的世界級企業和管理團隊合作,為所有股東創造價值。”

事實上,今年初就有報道稱,高瓴資本有望募集到一支可能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專投中國和亞洲地區的基金。據英國《金融時報》今年3月報道,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告訴投資者,他希望該基金募集至多80億美元,儘管其收到的出資承諾已逾100億美元。市場認為,這顯示出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情緒。

2

從2000萬到400億美元

高瓴著眼長期價值投資

據瞭解,高瓴資本(HillhouseCapital)於2005年由張磊創立,啟動資金來自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提供的2000萬美元,而現在高瓴已經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去年6月,張磊在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畢業典禮上表示,用了12年時間,高瓴管理的基金規模,從最初的2000萬美元增長到現在的300億美元。

如果加上此次募集的百億新基金,高瓴資本的規模可達400億美元。

高瓴資本是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公司。據其官網介紹,高瓴受託管理的資金主要來自於目光長遠的全球性機構投資人,包括全球頂尖大學的捐贈基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及家族基金等。

高瓴資本官網介紹,其已經投資了消費與零售、科技創新、生命健康、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先進製造等領域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其中包括:百度、騰訊、京東、去哪兒、攜程、Airbnb、Uber、百濟神州、美的、格力、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蔚來汽車、孩子王、摩拜、Grab、江小白、Magento、君實生物、信達生物、藥明康德、甘李藥業、惠每醫療、百融、百分點等。

私募圈看呆!大佬张磊一出手就募700亿,全亚洲No1,他曾说投资要
私募圈看呆!大佬张磊一出手就募700亿,全亚洲No1,他曾说投资要

高瓴資本掌門人張磊,1989年以河南省狀元考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申請到美國耶魯大學讀研究生,曾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萬美元,為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捐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2017年張磊也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了3億人民幣。

張磊在2005年回國創辦了高瓴資本,高瓴主要投資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與初創公司。比如張磊第一筆投資就把基金一開始籌集到的大部分錢投到了騰迅,同時還是京東的首批投資者。作為價值投資者,張磊信奉三條投資哲學:“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7年胡潤百富榜顯示,張磊以170億人民幣的身家位列第179名。今年46歲的張磊以29億美元的財富出現在2018年胡潤全球富豪榜。

私募圈看呆!大佬张磊一出手就募700亿,全亚洲No1,他曾说投资要

去年6月在人大的畢業典禮上,張磊作為校友代表返校,做了名為《做時間的朋友,Think Big, Think Long》的演講,併為母校人大即將迎來80週年校慶獻上3億元賀禮。

張磊告訴8000名人大的畢業生,其實做人和投資一樣,都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做選擇。他強調要做時間的朋友。

“作為投資人,我自己的感觸是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做選擇,時間自然會成為你的朋友。做時間的朋友,需要極強的自我約束力和發自內心的責任感。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instantgratification)的世界裡,懂得‘滯後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道理的人,早已先勝一籌。我把這稱為選擇延期享受成功。希望大家都能堅持自己內心的選擇,不驕不躁,好故事都是來自於有挑戰的生活;持之以恆,時間終將會成為你的朋友。”張磊說。

3

高瓴積極投資港股IPO公司和美股

近年來,高瓴資本在投資市場非常活躍。近期港股IPO非常熱鬧,高瓴資本就頻頻出現在赴港IPO公司的投資者名單裡面。

比如華興資本9月13日宣佈正式啟動在港公開發售。IPO全球發售的股份數約為8500萬股,其中一成為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另外九成為國際配售股份。據騰訊一線報道,接近華興資本的消息人士透露,京東金融、高瓴資本、加拿大安省教師退休基金及資本集團等機構投資者已經確認認購華興資本的首次公開募股。

9月初,海底撈獲3.75億美元基石投資,其中高瓴資本和景林分別認購900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和雪湖分別認購8000萬美元,Ward Ferry認購3500萬美元。

今天美團點評將要在港交所上市,高瓴資本曾經投資了美團。據媒體報道,張磊表示,美團的業務擴張、開疆拓土,看似霸王槍法,大開大合,讓人難以歸類,無從對標。“但透過縱橫八方的業務邏輯,你會發現,王興其實一直是堅持以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美團無不在為所切入領域提升效率,為用戶創造價值。”

張磊稱,相信上市,將會是美團點評未來持續創造更高價值的新起點。而美團這種擁有大格局價值觀的企業,高瓴資本是長期看好的。

另外,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最新數據顯示,高瓴資本於2018年二季度期間,美股二級市場的投資金額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6月30日,高瓴資本持有美股54只,金額達58.67億美元(約404.6億人民幣),相較於一季度增持超12%。高瓴持有的股票中,阿里巴巴是其第一重倉股,也是二季度高瓴資本增持幅度最大的企業。

4

私募大佬張磊:

那些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張磊先生通過分享在求學、工作、創業的人生道路經歷,多維度地展示了高瓴資本掌門人的生活哲學、投資智慧和領導風格。以下內容轉自:人大校友紐約金融論壇-校友卉談專欄,作者: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領導力與管理之院長席教授廖卉博士。

一、機遇篇——大牛分享如何把握機遇

廖卉:在您求學和職業生涯中,出現過哪幾個重要的轉折點和契機呢?您是如何判斷並抓住這些機遇的?

張磊:重要的轉折點和契機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轉折點,小學考初中,差點沒考上,因為我當時學習成績比較差。小學考初中的最低錄取分是140分,我考了141分,剛好多1分。我大概從高中二年級才開始努力;這是我第一次開始感覺要努力,印象特別深。我就讀的中學現在還挺有名的:儘管河南駐馬店是這麼一個小城市,卻出了一個很牛的師兄叫施一公,現在擔任清華生命科學院院長,是我這所中學校友。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步,知道要努力。

第二個轉折點,我覺得是在人民大學讀書。現在我交的很多很好的朋友還都是當年在人大讀書的時候認識的;他們當中,現在有的是朋友,有的是關係很深的合作伙伴,有的還一起從事一些公益性事業。我們在人大創辦的高禮研究院,就是很多當年人大經常在一起的校友參與辦起來的,秘書長馮繼勇和我是當時90級的同學。我很高興當年在人大交到很多跨班、跨系、跨年級的好朋友,現在每次聚會都特別高興;前段時間人大校友在香港中環召開論壇,我們幾個人也還在一起。現在,人大紐約金融論壇的成立也讓我覺得很高興。

第三個轉折點,是我在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工作,而不是單純的學習。在找工作這個煎熬的過程重新發現了自己,再加上第一份工作中跟什麼樣的人工作,我覺得這兩件事對我影響比較大,其實剛進耶魯基金實習工作是不得已而為之,找了好幾個別的工作機會,都被拒絕了。比如波士頓一家管理諮詢公司,面試時對方讓我分析個案例,問我某公司在某一設定區域內應該建多少家加油站。我反問對方,為什麼需要建加油站?想想看,加油站的作用是什麼?能改作它用嗎,比方說,這個地段是否更適合開雜物店?會過時嗎,比方說由於電動汽車普及而不再需要加油站了?其實這些並非愚蠢的問題。但面試我的那位老兄同情地看著我說,“您可能缺少當諮詢師的能力。”第一輪的面試我參加了不少,但很少收到複試邀請。就在所有的門似乎都對我關閉了的時候,我在耶魯投資辦公室找到了一份實習生工作。

第四個轉折點,就是創業。在為公司打工還是創業兩者之間,我選擇創業。當時我的工作比較不錯,而且和當時的紐約證券交易所CEO John Thain關係很好,所以他委派我擔任中國地區第一任NYSE的代表。這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我完全可以繼續做下去,但後來我還是決定創業。2005年我創建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發展到今天高瓴資本管理著160億美元,是亞洲最大的基金,涵蓋了從風險投資、PE(私募股權)到二級市場,可以說是多方位的,涵蓋了整個產業鏈。

這些應該就是我的幾個重要轉折點和契機吧。

廖卉:您在面臨各種各樣選擇的時候,譬如不同的投資機會、出國與否、創業與否等等,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否猶豫不決?您怎麼看待一條道走到黑的做法?

張磊:不能說猶豫,我經常會反覆考慮。我覺得我自己的特點是愛折騰,不滿足現狀,愛挑戰自己。今天我們公司規模已經這麼大了,但是我總在公司內部說二次創業,永遠創業。這就像我喜歡具有冒險精神的運動一樣,在事業方面我也是愛折騰。這是第一點,我從來不滿足於現狀。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你有近200億美元的基金,收管理費就夠了,不用那麼折騰。我不願意這樣,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麼就不做。

第二點,我思考問題比較徹底全面,喜歡把很多事情反覆地去推敲和琢磨。我很喜歡提早計劃,其實創業之前我很早就開始計劃,先到基金工作,然後到別的機構,這些機構經常派我回中國,給了我一個時間過渡區來考慮和安排我的事情,每一步走得比較紮實。

第三點,就是選擇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做事情。我對這一點非常的挑剔,比如我最重要的合夥人Tracy Ma,她是北師大畢業的女生。當時我叫一個90級的人大同學做我的合夥人,他和我關係很好。這個同學覺得我各方面都很好,很厲害,但是要做的事不太靠譜,然後他就派他老婆來了,他老婆就是這個女孩子。Tracy剛來的時候都不懂投資,什麼都不知道,從跟我做秘書開始,做過投研、風控、財務、基金運營等幾乎公司的各種崗位,現在成長為整個公司的COO。所以我喜歡找基於長期信任的、熟悉的人一起工作。我身邊的核心同事,要麼是當年人大的同學,要麼就是以前的同事。我的事業最早就是這麼一小撮朋友一起做起來的。

二、價值觀——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我

廖卉:您最欣賞什麼樣的人和品質?您最敬佩的人是誰?他們這些人身上是哪些閃光點令您仰慕呢?

張磊:我最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Warren Buffett,一個是David Swensen,這兩個人我都有機會比較近距離的接觸。我最佩服Warren的首先是他的投資能力,另外我也十分佩服他是一個具有強烈同理心的人,英文就是empathy。我很喜歡這種有同理心的人。同理心能使他更好地去了解年輕人,瞭解和他不一樣的人,瞭解管理層。所以今天我經常和我的管理人員說需要有同理心,這點我從他身上學到的。

廖卉:對,同理心是情商的一個方面。您怎麼看出來Warren Buffett有同理心的呢?請舉一個小例子。

張磊:他總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打個比方,假設從嚴格的角度來講,有個管理層不是做到最優秀的,但他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假設自己處在那個環境下,分析這個情況是由於這些或者那些原因造成的。他不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只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我覺得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很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我覺得這個同理心對於投資、人生,甚至家庭、人際關係,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品質。我也經常和小孩子交流,讓他們想想,如果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是什麼樣的?同理心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更好地與人產生共鳴。

說到David Swensen,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他有非常強烈的道德感、責任感。可以這麼說,他是我見過的把fiduciary duty 和intellectual honesty結合得最好的一個人。這兩個人永遠都是是我的楷模,是我最佩服的人。

廖卉:您一直熱衷慈善事業,我很喜歡您說過的一段話,“社會應該提供寬鬆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找到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讓他們感受到給予的快樂,願意與社會分享自己的愛心或財富”。那現在您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是什麼呢?

張磊:我覺得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就是希望能夠更好地connect with people。比如最早設獎學金,是因為想到當年我出國讀書沒有錢。後來我在人大建高禮研究院,也是這個道理,因為我覺得自己當年上學的時候知識面太窄了,沒有機會接受像Liberal Arts這樣的通識教育。中學的時候我很多同學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上很好的大學,所以我也在中學設獎學金。所以此前設立中學的、大學的、研究生的獎學金,我都是根據自己走過的路,從自己的經歷開始。

但今天我把自己柔軟的地方稍微擴張了一點,有同理心了,看到了更多和自己不一樣的方面。比如我們現在贊助的百年職校,有十幾所了。去年,我們在非洲也開辦了類似的學校。我希望能從更多的角度幫助更多的人。再比如最近我與朋友一起設立了一個社會企業家獎,支持社會企業。我們的方式是通過捐助100萬,再加上我們自己輔助的時間,來支持這些大家投票選出的最喜歡的社會型企業項目。

此外,我現在自己還有一個家族慈善基金;我本來打算把這個錢全部都捐出去的,但與其直接捐出本金,我覺得更持久的方式是把資金都投給各種各樣的風險投資項目,希望以後能產生像百度、騰訊、阿里、京東這樣的偉大企業,讓這個慈善基金繼續增值。這是一個雙循環系統,這邊錢不斷捐出去,那邊又不斷有錢賺進來,形成非常良性的循環。雖然這個基金設起來很簡單,而且第一期是隻有5000萬美元,但我希望通過一期一期的循環,像做社會資本一樣把它做大。

三、投資理念——且看大牛如何投資

廖卉:剛才您提到David Swensen,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您曾說過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很好的投資技巧,您還把他的著作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翻譯成了中文。根據您的經歷,您認為他的投資方法,哪些在中國適用,哪些需要修改呢?

張磊:我覺得有很多適用的地方,比如長期價值投資、機構投資、資產配置、 對風險的理解等等,有很多不錯的概念和方法。中國很多公司,比如社保、中投、都把他的書當做必讀物。我認為這些方法能推動投資在中國的機構化;對機構化地思考問題,體系的搭建都是有幫助的。但比如說有效邊界(efficient frontier),怎麼把它運用過來,在中國是有很多限制條件的。所以若要更好地跟中國狀況相結合,還需要做好很多事情。

廖卉:您成功投資的項目中,很多都是基於互聯網企業的,比如說騰訊、京東;另外您還促成了騰訊和京東的合作。您覺得中國互聯網領域,包括新的移動互聯網的機遇在哪裡呢?

張磊:我覺得機遇很多,把整個產業鏈整合是很重要的一塊。但我更看好互聯網金融,利用互聯網把整個金融產業鏈、金融的產品,從保險、抵押貸款到消費金融都結合在一起。很多結合的東西我覺得只是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機會在後面。

廖卉:那高瓴有在這方面投資嗎?

張磊:有的,我們已經開始了,我們旗下的清流資本已經投資了好幾個這方面的公司。比如像51信用卡,這是像美國的Mint,把大家的理財、信用卡都管理起來。我們才剛剛開始這方面的投資,我相信下面還有很多。

廖卉:那您現在管理的基金,資產類別是怎麼分佈的呢?這樣的分佈您有什麼樣的考量?

張磊:160億美元的基金在幾大資產上都有分佈。我們有比較大的靈活性,可以比較好的根據市場情況,自下而上地進行投資。

廖卉:未來5年,您看好什麼樣的行業呢?

張磊:第一,我還是看好創新,創新帶來的機會還照樣很多。第二,我看好中產階級帶來的巨大消費機會。第三我看好金融和資產管理行業,這個行業很大,在中國的需求是遠遠沒有被滿足的;尤其是資產管理,我覺得會有很多好的商業模式出來。

廖卉:作為高瓴資本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與CEO,您不但是成功的投資者,也是優秀的領導者。您覺得這兩個角色對人的素質有什麼不一樣的要求?您的領導風格是什麼?是什麼經歷影響了您的領導風格?

張磊:我覺得這兩個角色是不一樣的,經常有矛盾的。一個好的投資者要有強烈地質疑的能力,一個好的管理者要有更強的親和力和管理能力,這兩個角色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的領導風格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中國古代文化,尤其是老莊哲學;二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精神。從中國哲學的角度來講,比較像是老子的“無為而治”的。

而從真正的組織行為學來講,我相信的是互聯網模式帶來的一種顛覆,我稱之為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像在前線打仗,我覺得像任正非而言,應該是聽到炮聲的人去做決策,而不是聽到炮聲的人要打電話給連長、再打給營長、營長再打給團長再做決策。去中心化決策模式能大幅度地提升在前線的班長和戰士的作戰能力。

第二就是大幅度減少公司的層級。我們公司的層級非常少:我是一層,六個合夥人是一層,所有的員工是一層。每個員工和我之間只有合夥人一層。這樣的話就大幅度地消減層級。同時,精挑細選每一個員工,一旦來了新員工,我們就大幅度地對其進行培訓,使他作戰、全副武裝起來。我們主要集中於投資判斷方面,這樣的話使得我們以很少人就能管理160億美元規模的基金。我們專注做投資的其實就十幾個人,還有十幾個人做投後管理和運營,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精幹的投資團隊。這就是我的理念,“去中心化”加“消減層級”,爭取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戰鬥。

四、管理理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廖卉:您在領導高瓴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張磊:我覺得挑戰很多。第一個是有很多誘惑。中國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們怎麼在誘惑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第二個挑戰是人才的培養,這個過程比我想象的要漫長,但我們現在摸到了好的途徑。人要花精力挑選,挑進來之後也要花很多的時間按照高瓴的文化和價值觀來雕琢。

廖卉:您如何概括高瓴的企業文化?

張磊:可以歸納為三點:好奇(intellectual curiosity)、誠實(intellectual honesty)、獨立(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廖卉:您捐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女性領導力特色培養項目,“SHero -她力量中國匯”,這種項目非常前沿,在美國高校裡也很少見。能談談您對SHero--她力量的感想嗎?

張磊:我覺得是一個核心的想法是還是回到創辦高禮研究院的初衷,就是把Liberal Arts(通識教育)打寬。因為人大的特點是專業分得很細,其實整個人大就是一個經濟學,所以第一步我就是想把通識教育理念引入高禮,強調跨專業。第二強調實踐性,把業界的實踐經驗引進來。“她力量”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它不是強調某個專業,而是給學生很高很寬的exposure,各種各樣的exposure,包括讓她們接觸很多業界的人。

我覺得中國的女性是很偉大的,很難得的既有溫柔的美又有強勁的力量,這是在世界各國都很少見的;你可以說(這是)婦女解放做得很徹底。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女性雖然就業很充分,但領導力不充分,在領導崗位上很少。我們希望高禮研究院能夠打造在女性上有領導力的人。

廖卉:美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位居管理中層的女性並不缺少,幾乎一半是女性。所以這個pipeline是有的,但是能夠上升到高層的女性就不到高層的百分之十幾了。而金融行業,女性就更少了。在美國,據說傳統共同基金裡的基金經理中女性只佔10%,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中女性只佔3%。咱們人大是以經濟、金融為主,有很多女校友有志於在金融行業發展。以您的經歷、觀察,您對她們有什麼建議呢?

張磊:我覺得空間非常大。能夠保持親和力、柔美的一面,又在其他方面接受非常嚴格系統的訓練。不要不自信。我對她們最大的建議就是不要往後退,一定要把自己擺在位子上;機會很多都是向他們敞開的,但女孩子太謙和了(就容易後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的首席運營官Tracy,她就是從秘書做起,做到了公司的二把手,現在她管理的人比我還多。

廖卉:Tracy是怎麼做到的?

張磊:我覺得有幾點很重要。第一點,她從來都不覺得這個東西是學不會的。其實很多知識她都沒有學過,但她願意去學習,願意去嘗試。她讀了芝加哥的EMBA,也讀了中歐的EMBA,然後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給自己更多的exposure;她不是說做得差不多就好了。第二點,她非常會做管理,有各種各樣的方法調動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只要是她管理的團隊,種子都種得特別好,每個人都能感到像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這就是女性的親和力,不像男性粗枝大葉。

五、生活中的張磊

廖卉:我聽說您公司體檢曾經做過一次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壓力最小的是您。您處在CEO的職位,要做很多高風險的投資決策,您是怎麼減壓的?

張磊:就是兩點,一點是有活在當下的哲學觀。雖然你有很大的目標,非常有野心,但還是要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第二點就是運動。

廖卉:您喜歡什麼樣的運動呢?

張磊:我比較喜歡的運動,像衝浪、單板滑雪,都是比較能夠充分張揚個性,並且要求在運動中全神貫注。就像你在雪山上,能想什麼別的?我夏天經常去衝浪,一週三四次,八點鐘出去、九點鐘回來洗個澡、九點半去上班,夏天很容易。冬天就去滑雪,我其實是跟著兒子學會的滑雪,我覺得有小孩會讓人更年輕。我本來滑雪的水平很一般,為了培養跟兒子的共同語言,強迫自己學單板滑雪,學完之後發現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比我自己原來的水平高很多。

廖卉:您對孩子的教育採取什麼方法?

張磊:第一,我對學習不是這麼看重,多發展運動員精神。運動帶來不僅是身體方面的,還有團隊合作、競爭、怎麼面對失敗;只要玩競技類運動就會有失敗,不可能一直贏。第二個我希望他們能更多地“接地氣”。因為我們都來自普通的家庭,我們不希望財富對他們來說是個負擔。

私募圈看呆!大佬张磊一出手就募700亿,全亚洲No1,他曾说投资要

小金有一些備考群,

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學習交流群……

裡面有很多考友哦~

長按二維碼關注金融從業考試,申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