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在佛經中有什麼譬喻?

佛家經典中常提到象,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比如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堅定嚴正。

象屬長鼻目象科動物,一般的象屬兩種,即印度象(亞洲象)和非洲象,象的特點是身軀高大,長鼻,腿呈圓柱狀,耳大,頭巨大;體毛淺灰至褐色,稀疏而粗糙;鼻孔位於靈活的長鼻末端,端部有一細小的手指狀突出物,能拾取小物體,飲水時將水吸進鼻內,然後噴進嘴裡。非洲象是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重可達7500公斤,肩高3至4米。印度象略小,重5000公斤,肩高2.5至3米。

經典中常提到象,如以象王來臂喻佛的舉止堅定嚴正。據《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八一所載,佛有八十種好,進止如象王,行步如鵝王,容儀如獅子王。《無量壽經》卷下記載,菩薩猶如象王,因其善調伏之故。

白象也是高貴種性的象徵,如釋迦牟尼佛。菩薩入母胎時,即化作白象形,表示菩薩體性善柔和而且具有大勢力。《摩訶止觀》卷二中說,六牙白象代表菩薩無漏六神通。象有大力,表法身堪能荷負;無有煩惱雜染,因而為白色。或言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普賢菩薩以乘之六牙白象,即比喻其大慈力。

與此動物相關的諸尊有:普賢菩薩,其尊形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香象菩薩,有香是遍滿無礙之意,象代表行足大力之義。香象,即是代表諸行果滿;大聖歡喜天,其形象為象頭大腹,缺一牙,有一臂,乘鼠。

象在佛經中有什麼譬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