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开口,我就知道你还嫩着":想撑起台面?掌握两个字七句话!

莫宁

pexels,基于cco协议

2016字,阅读用时2分钟

群里有个朋友私我,问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

他一直很苦恼。怎么说自己工作也好几年了,可与别人接触,总感觉对方不是很待见自己

他的性格不算开朗,但绝不内向。与外界接触,也不会产生抵触心理。他也试着去学习一些技巧,却没起到多大作用。

因为工作关系,他不定期要与外界供应商保持联系。这种联系让他感觉有点尴尬。每次发消息出去,都不知该如何措辞。去到对方那边,当面沟通,聊不上两句,就没词了。对方看似和和气气,但明显有「走好不送」的意思。

就连他的直属领导也总在说他:你看你,工作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

我们似乎总以为,出了校门,工作了,就会成长。会看起来成熟、沉稳。可实际上,工作没少干,成熟到没见增长几分。

很多时候,也会强装着撑住台面,让自己看起来成熟,可一开口,就漏了馅,让对方感觉自己「很嫩」

倒不是因为说话奶声奶气,而是说出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没底气,撑不住台面

。这会直接导致自己因为言语,吃一些或明或暗的亏。

明明想成熟,让对方感觉很靠谱,甚至必须「高看」,为何还是不成功?

与人交流,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平时生活上,随性自然,也就不会过多注重细节。可在工作上,这可是要命的。对方的「瞧不起」,会让你处于被动状态。

如何让对方「高看」?说白了就是你的「气场」要镇得住场面

,不说游刃有余,至少要做到能够把握主动权。

气场不是自带的,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强大。你让一个同样50岁的老总和门面老板在一起,即便穿着打扮一样,举手投足与话语语气的不同,瞬间就可以判断出谁是谁。

气场需要修炼。修炼的核心是什么呢?

自信。

人一旦在沟通交流与肢体语言上,存在不自信,甚至是自卑,瞬间就泄气了。旁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你的每句话出口时,你的不自信都在无形中降低了语气的厚重与沉着,里面包含着「胆怯」。

好比你向领导汇报工作,担心引起领导的不满,遭到批评。担心就会胆怯,汇报自然就没了底气。但往往越没底气,越容易出错。

进一步看,为什么会担心?一来对方是领导,身份地位不同;二来不熟悉,你弄不清领导的想法,不知道自己汇报的内容是不是领导想要的。

人与人的交往,大抵都存在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你一开口就露馅了?因为你没有摆正双方的位置,会认为有求于对方,心理上会默认自己「低人一等」。同时,因为不熟,你不知道说什么可以抓住对方。

所以,想要撑起台面,让对方正视,就一定要改掉这种想法。你要知道,合作是双向的,当你觉得有求于对方时,你也被对方所需。

大部分的沟通都是平等的,你没必要因为他们是业务方,就过份的迎合或客气。不去低看对方,也不要高看。你的「不好意思」,只会让对方把你当软柿子捏,使你的处境更加被动。

平等,是沟通的前提。为了更好的交流,你还需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做出努力。

告别自己的小动作。

小动作多的人,很容易让别人看出破绽。这就好比面试,面试官除了看你的表述,还喜欢观察你的举止。一个人的任何举动,都是内心的真实反馈。比如,两只手来回揉搓,说明内心存在疑虑。如果对方善于察言观色,就知道你有所犹豫,进而会利用这一点。

习惯性地挺胸抬头,注意自己的姿态。

尽量让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来,这会在无形中给自己以「气场加持」。你会看到,走路带风的人,一般都较为引人注目,而那些弯着腰、耷拉着脑袋的,看不出丝毫的精气神,气场就更不用谈了。

看别人的眼神要专注坚定,要有自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也不假。与人交流,眼神飘忽之人,多半内心发虚。恰当而不失礼貌的直视对方,会让对方产生认真对待之感。只有对方重视你,才能更好的交谈下去。

收起你的苦瓜脸,不要把胆怯写在脸上。

相由心生,有些人的情绪是写在脸上的,这一点非常不好。你什么都不说,对方就已经将你拿下了。说再多的话,有再多的技巧,也无济于事。把情绪收起来,让对方无法看透你,这不仅给你了深入下去的时间,同时会对对方心理造成影响。

待人接物不要刻薄。

不管是去对方那,还是对方来自己处,该有的礼节必须到位。一个被他人认真对待的人,才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尊重。玫琳凯的「黄金法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大。

不要刻意去做某些事情,越是刻意,越显示出你的不熟。不熟不仅会内心没底,还会出现岔子。这对气场的营造是没任何好处的。

避开「雷区用语」,学会「说话」。

说话是门艺术。你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不会说话,一开口就露馅了。多学一些说话技巧,避开雷区,才能锦上添花。

比如,当业务方和你确认沟通时间时,不要说「随时可以」。你真的随时有时间?如果临时有事呢?就算你真有时间,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很闲,并且对这次会面重视度不够。

不如换个说法「星期三或星期四下午最好,其他时间也可以商量」。虽然这话表达的意思还是说你随时都有时间,但却让对方感觉你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给出的答案。

开口泄气,不仅是你没掌握说话的技巧,也在于你的一举一动。只有把点滴做好,才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气场,撑起任何一个台面。

莫宁:现就职于某世界500强下属信息化领域。头条签约作者,邀约讲师。新书即将上市!用简单的日常现象,讲一些通俗易懂的理。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