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會戰的意義不同凡響!

觀戰爭之鐵血,論歷史之精髓。大家好,歡迎收看眾觀史海。本期節目為您解讀—武漢會戰

臺兒大捷之後。蔣介石他不顧敵強我弱的總態勢,為了擴大戰果,準備在徐州與日軍決戰。為此調集9個軍1師約20萬人至徐州附近。試圖再次圍殲日軍。

臺兒莊一役受挫之後,日軍發現中國軍隊正在徐州一帶集結,隨即改變戰法,以少數兵力於正面鉗制守軍,主力向西迂迴,從側後包圍徐州。日軍形成對徐州的四面合圍之勢。5月15日,中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放棄徐州。16日,第5戰區命令各部隊分別向豫、皖邊界山區突圍。19日徐州陷落。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會戰的意義不同凡響!

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6月6日佔領開封。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炸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黃河南岸的渡口一一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日軍佔領徐州後,更加不可一世,決定攻佔當時中國抗戰的政治、軍事和文化重心一一武漢三鎮。

1938年8月初,日軍投入武漢戰場的兵力為24個師團,約佔總兵力的70%。而防守武漢三鎮的中國軍隊則號稱有60萬,在數量上大大超過日軍。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會戰的意義不同凡響!

武漢會戰時,蔣介石在吸取了淞滬、徐州會戰的教訓,聽取了中國共產黨方面以及國民黨內部許多將領的意見後,終於改變了以往死守一城一地的戰略。蔣介石國民政府認識到“抗戰軍事勝負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繼續抗戰持久之力量”。中國軍民在歷時4個多月的血戰中,以40萬人的傷亡,造成日軍近10萬人的死傷,不但粉碎了日軍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的企圖,也激勵了全國抗戰的決心。

武漢會戰期間,中國空軍和海軍也積極參與了作戰。中國空軍鏖戰長空,擊毀日機78架,日艦23艘,有力的支援了地面部隊的作戰,中國海軍也英勇作戰,擊沉日軍艦艇共50餘艘,擊落日機10餘架,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基本上全軍覆沒。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會戰的意義不同凡響!

雙方在武漢對陣時,日本乘機偷襲了廣州。10月21日下午廣州淪陷,廣州一失。粵漢鐵路被切斷,蔣介石決定主動放棄武漢。10月25日,日軍領漢口,次日佔領武昌,27日佔領漢陽。武漢保衛戰至此結束。雖然最後日本還是佔領了武漢三鎮,但武漢會戰這場抗史上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會戰的意義還是不同凡響

徐州會戰後,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一文,說中日雙方存在四個相互矛盾的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這些特點決定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屬於中國。

武漢會戰,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會戰的意義不同凡響!

唯願人們在回眸戰爭時,多一些沉思和省悟,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與安寧。好了,本期節目就到這了,小夥伴兒們對本期內容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同時也歡迎你們點贊轉發加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