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重建新四军

陈毅重建新四军

1941年1月后,中共中央、陈毅汲取了“皖南事变”的教训,制定了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总方针。根据这个总方针,陈毅提出了“把新四军建设成强大的、正规化的党军”的口号。培训干部是陈毅首先抓的大事。在江南的时候,他就办过多期干部学习班,具有丰富的经验。进入苏北后,他又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并亲自担任校长和政治委员。新军部成立后,他对这项工作抓得更紧了。他说,要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的党军,就必须培训一支有革命理想、有知识、守纪律、忠诚于抗日救国事业的正规化干部队伍。这不仅是抗战的需要,也是我党我军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他建议以抗大五分校为基础成立抗大华中总分校,并要求各师、各战略区都举办抗大分校。在他的倡导下,华中先后创办了七个抗大分校,进一步扩大了干部的培训规模,这些学校为新四军的正规化建设提供了一大批骨干力量。陈毅也特别重视司令部机关的建设,把加强参谋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当时,新四军各级机关的参谋工作是比较薄弱的,有些首长对怀念部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参谋人员不安心工作。为此,陈毅强调指出:军事建设的重点在建设全军的参谋机关工作。参谋机关的工作是指挥组织战斗的枢纽,参谋工作与首长指挥既有合理分工又要密切合作。对军部参谋工作人员,他不仅严格要求,还常常手把手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陈毅的领导下,新四军的参谋工作逐步走上轨道,各级参谋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在抓好干部培训和部机关建设的同时,陈毅还十分重视部队的全面整训。他指出,整训涉及部队编制、制度建设、作风转变、生活改善等问题,必须全盘考虑,统一进行。根据陈毅的指示,部队迅速掀起了一个整理编制、健全制度和群众性大练兵的热潮。在陈毅的精心组织和关心指导下,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游击战时期一些不良习气得到较大程度的改正,纪律得到了加强,战斗水平也不断提高。新四军的正规化建设,是在艰苦、紧张的反“扫荡”期间进行的。部队建设虽然时常会受到敌人“扫荡”的干扰和破坏,但部队的作战水平却在反“扫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陈毅经常研究和总结部队在各地区的反“扫荡”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反“扫荡”的战略、战术。在陈毅的正确指挥下,新四军各作战部队在1941年至1943年间,共粉碎日伪军上百次大规模“扫荡”,歼敌8万余人。新四军在与敌人的斗争中,不仅没有被打垮,而且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些革命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