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來九宮山,銅鼓包不可不去:一是此境一覽眾山小,二是境內道教傳說逼真。

銅鼓包也叫銅鼓峰,是九宮山的主峰,海拔1567米,峰頂狀若一面碩大圓鼓,亦因山體富含雲母,陽光下呈銅色,故名銅鼓包。 景區示意告知:出入兩便,俱是先下後上。這裡有“撥雲亭”, 還有“雲飛洞天”。

撥雲亭,顯見是人文景觀,雲可撥,自然可踩吧?想必與仙人仙蹟相關聯。道家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其中二十五小洞天之“幕府洞天” 即此地也。

果然,自景區西口下行不遠,見兩座山峰若一對石獅,一左一右,夾道鎮守關隘:相傳它們原是九宮山開山祖師張道清的坐騎,一次趁祖師爺下山,便偷偷跑出去玩,竟忘了回山的時間。祖師爺一怒之下,將其罰至銅鼓包看守九宮山西大門。

沿岔路左行,見高大的石壁下竟獨有石筍,高十餘丈,直徑不過三米,在石壁的中間被一塊石頭頂著,曰“道童碰壁”。傳說某道童受不了山中清苦,偷跑下山,祖師移石擋住了他的去路;道童悔恨中欲碰壁自裁,又被祖師拋下石頭隔在了中間。

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在山巔小道陡峭石階上,無論下墜或上攀,都很費力。下階梯,腿肚子發緊;上爬,則胸悶氣短。來至半圓形的石洞“復陽仙居”, 就與仙者相遇了。這裡是“抱一高士受戒處”:明末道教全真道龍門派的第六代律師趙復陽,避禍進入九宮山潛修。清初他曾在王屋山隱居修道。弟子王常月曆盡千辛萬苦,在一片石崖下的洞中找見了師傅。趙復陽很感動,就將“天仙大戒”傳授給了王常月,使其成為龍門派的第七代律師。後來王常月多次在龍門派的祖庭北京白雲觀講經。順治皇帝三次賜他紫衣,康熙贈他“抱一高士”的法號。 所謂復陽仙居,其實只有一張天然石床,可見昔日求仙者之修行,環境與生活條件多麼艱苦。繼續前行乃“雲飛棧道”。 該棧道是在陡峭石壁上鑿出來的200多級石階,坡度在70度以上,石階高且窄,一頭系深谷,另一頭為懸崖,若無護欄,都不敢攀爬。

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越棧道,轉石崖,前面又有一石洞。這個洞前寬後窄,形如瓦翁,故被稱為甕城口。出甕城,再走就是“一線天”了。左顧右盼,發現方位變了,我們仰望著的一線天,原來正是雙獅守關造就的奇景哩。

看,迎面石壁上有摩崖石刻“登高必自卑”, 乃是著名書法家李爾重先生手筆。哈,登臨的境界與感覺全被這五個字攝去魂也,我輩還能說啥,會心一笑罷。 撥雲亭系1986年新建,為兩層六柱六面翹角石亭,位居五老峰頂,海拔1500多米。一面為緩坡,兩邊為千丈斷崖,一面連接銅鼓包,形如孤島。站在此亭可俯視九宮山全景,想那雲升雲降,飄漫千壑,我輩在此可“撥”, 也快成仙了!

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其實,銅鼓包上最打眼的,不是銅鼓,不是亭臺,而是沿山巔分散高聳的風力發電機。不看不知道,這裡竟是由“湖北能源集團、國電龍源集團、通山縣政府” 於2007年共同打造的“中國內陸第一風場”:16臺單機容量為G58-850Kw的風力發電機組,設計年發電量2805萬Kw.H。風機塔筒中心高度44米,每颱風機有3副葉片,葉輪直徑58米,掃風面積達到2642㎡。工程於2004年5月18日開工,2007年9月24日首臺機組併網發電,10月24日全部16颱風力發電機組併網發電,11月3日風電場進入商業運營。

巍巍銅鼓包一一走讀九宮山(6)

從銅鼓包看遠處的雲中湖,真乃一大享受。山凹中靜臥的雲中湖,因龍珠島隔成陰陽兩極,猶如一幅天然太極八卦圖,顯得美侖美奐,風韻卓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