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六世餘烈”建立起的大秦帝國為何十五年瓦解?

大秦帝國的崛起實在不容易。從秦孝公“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賺得商鞅入秦,到秦始皇“六王畢、四海一”,經過7代國君130多年勵精圖治建立起大秦帝國。這個帝國卻在一次“天雨路壞、誤期當斬”引發的戍卒兵變中土崩瓦解,僅僅維持了15年。

商鞅變法確立的“軍功授爵”模式,使得大秦帝國的組織基礎從世祿貴族變成軍功貴族。這種“獎勵耕戰”的“戰時體制”支撐著秦國完成“東進”兼併戰爭,甚至多次面臨“多國部隊”群體攻擊,還多次被攻入函谷關。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人口增長、經濟繁榮,司馬遷也說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能夠不被連年戰爭拖垮,甚至秦軍主力千里迢迢與趙軍主力會戰長平卻能保證後勤供應,可見秦地的農耕富庶無可否認。

“奮六世餘烈”建立起的大秦帝國為何十五年瓦解?

秦人建立大帝國勢不可當,遭受農民暴動卻迅速解體,賈誼認為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人完成全國統一,並沒有將商鞅以來的“戰時體制”迅速向“和平體制”轉變,“老革命”遇到“新問題”,當年的“軍事鬥爭為綱”失去了凝聚人心的動力。更為嚴重的是,趙高借秦二世之手“政治清洗”了公子扶蘇等“公室”與蒙恬、馮去疾、李斯等功臣宿將,導致秦王朝政治基礎極為虛弱。陳勝吳廣起義軍蜂擁而起,後來楚國、魏國、趙國、燕國、齊國紛紛復辟。“天下苦秦久矣”,結果是“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奮六世餘烈”建立起的大秦帝國為何十五年瓦解?

秦始皇不知道“戰時體制”應該在大規模戰爭結束後向“和平體制”轉化,腦筋裡還是死死繃著“階級鬥爭”這根弦,也就難免“二世而亡”。同樣是關中,甚至是被項羽焚燬的關中,卻在蕭何的經營下迅速恢復元氣,支持劉邦與項羽持久消耗直到劉邦登基稱帝。“商鞅模式”適合戰爭的優勢迅速展示出來,奠定了漢並天下的數百年基業。

“奮六世餘烈”建立起的大秦帝國為何十五年瓦解?

陸賈向劉邦提出馬上奪天下卻不可以馬上治天下,這就有了劉邦偃武修文轉入和平建設。劉邦一方面結束大規模戰爭,軍隊賜與田宅復員回鄉;另一方面停止大規模公共建設,與民休息。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漢帝國茁壯成長起來,走出了一條“漢家特色”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