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有这七个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看《黄帝内经》教你如何调理!

最近有粉丝反应自己没有食欲、忽冷忽热、困乏不堪还流口水,问我是怎么回事,我答可能是脾虚,只见对方立马问:老师,什么是脾虚啊?我真是哭笑不得……大家一定要重视,脾虚会引起气血亏虚、脾虚生湿、气滞等严重的后果,很多朋友可能存在脾虚,可是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症状就是属于脾虚,更有甚者连什么是脾虚都不知道,更别谈如何调理了,今天我们就从中医名著

《黄帝内经》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脾虚以及调理方法!

当身体有这七个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看《黄帝内经》教你如何调理!

首先,《黄帝内经》是怎么理解脾虚的?

中医说的“脾”,不是腹腔中那个长条的器官,不是西医的脾脏。中医的“脾”指的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所以,“脾虚”的时候,多个系统都会出问题,其中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甚至生殖系统,以及身体的运动机能。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所以脾虚不宜小看。中医讲,“思虑伤脾”,思虑是中医“心”所管的,属于火,而脾属于土。

当身体有这七个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看《黄帝内经》教你如何调理!

脾虚都有哪些症状?《黄帝内经》该怎么调理?总结了以下七个常见的症状以及方法:

一、消瘦是身体严重消耗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胃火盛,即使吃饱了,也很快就会饿;而如果脾虚,不能正常地将吃进去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即使吃很多也没办法吸收,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来丰润肌肉,所以怎么吃都胖不起来。健康的人无论胖瘦,体重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而且还有乏力倦怠、缺乏食欲等症状,就算休息调整也不能改善,严重消耗人体元气,需要引起重视。

二、肥胖是脾虚惹的祸

当身体有这七个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看《黄帝内经》教你如何调理!

中医认为,厚重的脂肪层都是痰湿,肥胖的发生大多是因为“痰湿”作祟。所谓的痰湿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消化系统运作失常的一种症状——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痰湿”,进而导致肥胖。

如果脾气虚弱,湿邪内生,脾被湿邪困住,身体的代谢功能紊乱,想瘦就变得不容易,可以用参苓白术散来调节脾气虚弱,赶走痰湿。

三、不做“黄脸婆”,养脾养气血

脾属土,所谓的“黄脸婆”,其实是脾的问题让脸色呈现“土黄”中医认为,气血充盈,就会肌肉丰满、皮肤红润。因此,要想保持容颜靓丽,不变成“黄脸婆”,就要养脾养气血

四、既怕冷又怕热就是脾虚

中医中有“虚不固表”的说法——当身体腑脏功能低下的时候,人体周围的表气就容易不足,导致身体调节体表温度的能力下降,人就会变得既不耐寒又不耐热了。

五、脾虚会让人困乏

当身体有这七个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看《黄帝内经》教你如何调理!

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天天处在睡不醒的状态,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床上。其实,“春乏秋困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现象,而是脾虚的表现。《黄帝内经》指出脾有“运化水谷精微”“主升清”的作用,能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上济大脑,为大脑进行的多种精神活动提供能量。在中医看来则是脾的问题——脾的升清功能受到限制,清气无法上升到大脑,人就容易出现头脑不清醒、嗜睡等症状。既然是阻碍了升清,那么用中医来说调理的方向就是祛湿。

六、脾胃虚寒让人口水横流

中医认为,“五脏化液,脾为涎”,也就是说口水跟脾关系密切。如果脾的运化功能正常,那么津液往上注于口中而为涎,即口水;当脾脏虚弱时候,其运化作用失常,口水就会不受控制外流。脾虚,不能制约涎液,口水就会外流。平时除了要注重养脾外

,还可以选择一些源于民间验方的小偏方来缓解症状。泥鳅半斤,去内脏晒干,炒黄,磨成粉,用黄酒冲服,服完即可。

七、食欲缺乏是脾胃不称职

中医认为“胃以和为贵,脾以运为健”,食欲缺乏大多跟脾胃相关,吃饭靠的是胃气,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导致胃气虚,就没有食欲、不爱吃东西。所以,开胃运脾是治疗缺乏食欲的基本原则。

小结一下

当身体有这七个症状时可能是脾虚,看《黄帝内经》教你如何调理!

鉴于此,让全国人民“全民补脾”也不为过具体说,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度地锻炼肌肉,放松心情。《黄帝内经》讲的“五谷为养"已经为国人选择了谷薯类、粮食类这种最清洁的生命能源,更能使人“灵肉合一”修身养性的太极拳,也向来是养生大家乃至长寿者的多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