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革命,拒絕“一刀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2019年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通知》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累計退出煤炭落後產能8.1億噸,淘汰關停落後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以上,均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

在能源革命的洪流中,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經成為世界共識。不少國家也已經開始為去煤化做準備。2017年,核電大國法國宣佈2021年前關閉燃煤電站,加拿大、荷蘭都表示要在2030年前全面淘汰煤電。2018年,英國實現了1000小時無煤發電。國際能源署的煤炭分析師卡洛斯·費爾南德斯·阿爾瓦雷斯稱,“在瑞士、比利時和挪威,每天都是無煤發電日”。

煤炭是否要革命,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怎樣革命?

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進程中,煤炭行業的挑戰在於,如何推動開發與利用方式的清潔化與低碳化。煤炭革命的核心在於整體推進煤炭在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

這意味著,煤炭革命應該至少包括生產和消費兩個方面:即安全綠色高效開採,控制開發量,提高科學產能的比例;提高燃煤的效率,加大高效潔淨燃煤發電和煤電節能減排技術的利用推廣,改造工業窯爐,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

從現實和發展的角度看,煤炭的全產業鏈涉及開發戰略佈局、開發總量控制、低品質煤開發利用、輸煤輸電協調發展、燃燒與氣化技術路線、先進燃煤發電發展方向、現代煤化工發展、煤基多聯產系統發展方向、高耗能行業節能、煤炭利用汙染物控制與碳減排等10個重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認為,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包括如下要素:科技驅動——煤炭發展由要素驅動為主向科技驅動方式轉變;科學開發——煤炭開發由以需定產向科學開發方式轉變;全面提質——煤炭由粗放供給向提質後對口配送方式轉變;輸送優化——煤炭輸運由單一輸煤向輸煤輸電並舉方式轉變;先進發電——燃煤發電由局部領先向整體節能環保轉變;轉化升級——煤化工由低效高汙染向高效清潔節水轉變;節能降耗——高耗能行業節煤由單一技術節能向結構、技術、管理集約節能轉變。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看來,煤炭革命應該實現兩個目標:一是煤炭本身變成清潔能源,開發是綠色的、利用是清潔的,實現高效智能和可持續開發。二是以煤為基礎,礦區本身變成集光、風、電、熱、氣多元協同的清潔能源基地,不只是煤炭這一單一的能源品種。

對於廣受關注的散煤清潔化發展,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提出,以先進高效的煤粉工業鍋爐替代落後的中小燃煤工業鍋爐具有多重效益:鍋爐熱效率可達到92%以上,比普通燃煤鍋爐提高30 個百分點;汙染物減排效果顯著,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汙染排放指標達到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建議應用低灰、低揮發分、低硫、高熱值清潔型煤並配套先進爐具替代傳統燃煤取暖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